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我国于1984年引进和使用测谎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测谎测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然而测谎结论至今仍然不能作为法定证据使用,这与测谎测试适用的广泛性极不相适应,甚至限制测谎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测谎结论的得出有着科学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有着严格而规范的测谎测试程序规制;有着可靠的测试方法保障。测谎结论已经具备成为法定证据的条件,具有成为法定证据的充分合理性,测谎结论成为法定证据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测谎仪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因测谎仪闹出的两件荒唐案引发了人们对测谎仪的思考。作为起源于西方的测谎技术,人们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测谎仪作为技术侦查手段,其结果相当于鉴定结论,具有证明能力。反对者则认为,测谎结果不是独立的诉讼证据。还有人认为,测谎证据虽然不可靠,但可以作为侦查的向导。尽管如此,测谎仪的运用还是在我国变成了现实。但是,我国对测谎仪的功能有夸大之嫌。目前,在我国运用测谎仪亟待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测谎即心理生理测试。影响测谎结论准确性的因素通常包括测谎仪器灵敏精准度、测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测谎问题的编写、测试环境以及被测试者的生理情况等。而被测试者的心理差异及性别不同并不直接影响测谎结论的准确性,测谎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个体。  相似文献   

4.
“测谎仪”以特殊作用机理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测谎仪”及测谎技术的考量,不难发现各国对“测谎仪”的使用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也加剧对“测谎仪”适用的争议。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测谎仪”的诘问,客观、理性的做法是:加强对“测谎仪”使用的法律规制.使其运用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对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一直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有限肯定说"的争论。从测谎的科学原理及测谎结论的可靠性来看,测谎结论具有客观性。从测谎的方法和内容看,测谎并不能对证明案件事实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而且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中难以找到其合法性根据。因此,测谎结论不具备证据能力,只能作为侦查辅助手段发挥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测谎技术就是使用一种有效的仪器,通过提问对受测者有控制地实施刺激,激发被测者的生理反应,根据对仪器采集到的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确定被测者是否说谎的一种技术。一个人说谎时,多种生理指标:脉搏、血压、呼吸、皮肤电阻等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用灵敏的仪器可以检测到,这种仪器就是测谎仪。测谎技术应用在刑事技术工作中有其独特功能,尤其是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用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从概率统计的结果看,“刑事技术测谎仪”其测谎结论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作为证据充分使用,只能作为证据的辅助性材料参考;其次,测谎仪与DNA技术有本质不同,不能同目而语;“学术不端行为测谎仪”如果大面积投入使用,在其制约和警示下,一些论文抄袭、一稿多发、伪造等行为势必会减少,这无疑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然而,“学术测谎仪”也不是万能的,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困境。对于那些改头换面、瞒天过海、自欺欺人的“隐性”造假者,“学术测谎仪”只能是望“假”兴叹。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测谎意见的法定证据属性。为使测谎意见取得法定证据资格,应完善测谎活动的相关立法与技术规范,培养合格测谎人才,提高测谎技术的科学信度,推动测谎意见作为法定证据试点改革,尽早将测谎意见引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9.
源于美国的polygraph,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称谓或译法,一为"测谎仪",一为"心理测试仪".两种说法不只是"俗"与"雅"的区别,而是两种文化对"测谎"的理解与态度不同."测谎仪"对polograph的表述是准确的,"心理测试仪"则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测谎仪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的确定成为证据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当出现新的表现形态的证据材料时,不能因为与法律罗列的证据种类在概念上难以契合就剥夺其证据能力。测谎结论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测谎结论可以作为间接证据使用,用以加强法官内心确信和帮助法官审查、判断其他证据。  相似文献   

11.
认知脑电测谎一般采用案件图片刺激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字词句来研究。对汉字和图片的ERP相关研究发现了二者都存在新旧效应,但也发现了二者诱发的特异性ERPs成分在潜伏期、波幅、频率等上不同,存在"图片优势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大脑对两种性质不同的刺激材料的认知加工过程差异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二种刺激材料的差异研究探讨了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面对不同情况下选择何种刺激材料才能更好地引发目标刺激的反应,有效地提取、识别出特异性目标脑电特征,从而提高检测被测人大脑中是否具有案件相关信息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案件侦办实例说明,运用传统侦查方法侦办此类案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运用测谎技术则有其独特的作用。测谎原理满足和平获取口供的需要,交通肇事案件中运用测谎技术成功率也较高。在运用测谎技术成功侦办交通肇事案件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谈话信息、巧妙收集背景资料、准确抓住心理焦点、合理搭建心理台阶、熟练把握转变时机,同时要注意保证被测人意识清醒和减少"翻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测谎技术之优越性和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谎技术是复杂并且有争议的方法 ,但也是目前在侦查、执法和作证程序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实践表明 ,在适宜的场合恰当的使用时 ,它有很高的准确率 ,但也会被滥用和曲解 ,有许多关于其信度、效度和使用方法的不真实的报道。测谎技术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需要我们以实案运用为依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认知脑电测谎因其对刺激加工过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指标的锁时性记录,在技术上具有无法伪装、难以回避的优势,其科学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公安司法调查中处于推广使用阶段。文章在对认知脑电技术优势的阐释,以及这项技术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民事纠纷案中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呼吸线长(RLL)在评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生理测谎技术经历了一个从生理指标体系逐渐建立,到测试方法日趋完善的进程。而呼吸线长作为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中的一个指标是霍华德·特姆博士首次提出的,后来呼吸线长便成为用于计算呼吸反应强度的生理数据。呼吸线长就是一种测量发生在特定时间内呼吸活动的反应强度的方法,在测量呼吸线长过程中,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回顾了当前主要的几种脑认知成像技术以及其在测谎中的尝试,介绍了这些成像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测谎技术的应用性及所面临的问题等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及不良信息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载体,文章分析了网络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模式,提出了一种不良信息监测系统的实现框架,归纳总结了目前不良信息监测中采用的一些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现在,P300是研究者使用的最多也是研究的最深入的一种脑电指标。根据实验模式的不同,目前的P300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犯罪模式和自传性信息模式。而目前P300研究的取向则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反测谎对P300的影响;一个则探讨撒谎动机或意向对P300的影响;还有一些研究则集中在将P300与其他脑电指标结合测谎上。如今,P300测谎的实验室研究已经颇有成效,但仍有生态效度不足的缺点。今后P300测谎研究应该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犯罪案件或普通人的过失行为为主,提高实验的生态效度及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侦查运动中矛盾性质的异化现象一、异化现象的成因、表现和实质;二、异化现象具有可变性;三、认识和把握异化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