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侨园》2013,(9):67-67
<正>1923年的一天,孙中山命令胡汉民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出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款20万元,作为军饷发给滇、桂军,让他们出发攻取惠州的陈炯明。那天早晨,胡汉民让孙中山的侍卫副官张猛亲持手令到市政厅提款。张猛8时半赶到市政厅,一直等到11时整,才见市长孙科登楼入办公室。张猛赶快将提款手令面交孙科。孙科接过手令看了一眼,非常生气:"我不会印银纸,哪有这么多钱?"说罢,随即将手令撕得粉碎,投进废纸篓,下楼坐汽车走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得知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则是在1902年通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宣传,最初是国民党人。他们除了孙中山外,还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马君武、胡汉民、戴季陶等。  相似文献   

3.
法制理念是一个国家法制体系的灵魂。本文通过对孙中山、胡汉民、孙科、居正等人法制理念的研究,描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制理念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了促进该时期法制建设取得成就以及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武福花 《各界》2014,(4):77-79
孙中山的胞兄孙眉,字德彰,号寿屏。他和孙中山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与爱好,他不似孙中山那样喜欢读书,所以就弃学做了长工,后来随亲属到檀香山打工。在那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勤劳能干、善于经营的长处,几年后,他的财富已经相当可观,“自有大牧场,领地六千英亩”,其中牛、马等牲口数万头,场地有山林、平原,工人逾千。  相似文献   

5.
刘斌 《民主》2011,(11):43-44
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深情地赞美南京城:“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生革命,“只知救国,不知其他。”他一方面领导反对卖国、腐败的清朝和官僚军阀窃据的政权,另一方面,又坚持不懈地对党员、群众进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以身作则为民表率。他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在今天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杰出海外青年实业家著称的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虽出生于海外,从小是在海外度过的,但他同其他海外华侨华人一样,特别尊崇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当年到海外各国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形,熟记于心中。其父姚永芳先生在海外就多次参加和主持过华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集会,并亲口向他们兄弟讲述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的事迹,给他们看海外华人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照片。每当如此,姚美良心中便会涌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感。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姚美良先生进入大陆发展,至1993年底,他已在全国各地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仅“永芳”化妆品一项,1993年在大陆的销售额即达5亿余元。事业有了发  相似文献   

8.
刘庆 《各界》2011,(12):72-73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其战友可谓无数,但是有一位却与众不同。他既是孙中山的幼年玩伴,后来又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生命,成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他就是陆皓东。  相似文献   

9.
刘兴雨 《各界》2010,(4):91-92
一般人提起孙中山的异性伴侣,往往只提早年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和晚年的宋庆龄,而不知道这中间还有一位重要的女性——陈粹芬。就像提毛泽东的伴侣,过去也是提两头,略中间,文革中,人们只知道早年的杨开慧和晚年的江青,而真正伴他走过长征的贺子珍就淹没在历史的记忆中了。后来,毛泽东作古,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作为一位矢志不渝的革命先行者,还是作为一个构造了完整体系的思想家,孙中山先生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伟人。作为积极的革命活动家,他很少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去进行专门的思辨;作为思想家,尽管理论深度有所不够,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政纲。他的三民主义学说,仍然反映和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要求和历史动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完整的思想体系。虽然他没有完成建造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任务,但他留给后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本文对他关于国家官员的构思作一粗略介绍,以资纪念,以资借鉴。孙中山关于国家官员的构思起源于他的民权主义,在具体地介绍关于国家官员的主张之前,似乎有必要简述一下他的“平等观”。孙中山对于平等的认识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对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天赋平等”观持严肃的批判态度。指出“自人类出生几百万年以前,推到近代民权萌芽时代,  相似文献   

11.
王唯铭 《党政论坛》2013,(22):38-39
一、“大上海计划”由来已久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作了如此构想: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将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相似文献   

12.
谢儒弟 《团结》2003,(6):44-47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宪政的首创者和积极推行者 孙中山作为我国民主宪政的首创者和积极推行者,他的关于如何在中国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宪政,以及推行什么样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  相似文献   

13.
林家有 《团结》2013,(1):64-66
孙中山的遗嘱有三个:一是《国事遗嘱》,二是《致苏联遗书》,三是《家事遗嘱》。三个遗嘱分别从国事、世事和家事三个方面陈述了孙中山的嘱托,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国家主义和对家事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充分地全面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品质、廉洁奉公和关爱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本质。这是孙中山遗留给全中国人民的珍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上一个世纪之交,在中华儿女心中响起了一个跨越世纪的口号,这就是孙中山 1894年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的“振兴中华”。这四个字,凝聚了中华儿女反抗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把中国建成独立、富强的伟大国家的强烈愿望。   “振兴中华”提出后的 17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变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后来,虽有过几次复辟帝制、取消共和的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当即将进入 21世纪之际,不能不叹服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的远见卓识。他是极力主…  相似文献   

15.
刘仁涌 《团结》2005,(3):37-38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伟大的人物之一,在他奋斗的一生中,曾有过一段极其短暂的行医生涯。作为一名普通医生,他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医德被传为佳话。他对饮食及养生的独到见解,值得我们记述和学习。孙中山的医学生涯与医德医风孙中山认为:“医亦救人之术”,可以通过战胜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使国家强盛起来,所以应该从学医着手拯救祖国。孙中山于1886年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在该校学习不到一年,于1887年1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以孙逸仙名字入学注册。西医书院采用英国医科的5年制,教学设备完善,师资…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之做出的卓越贡献,有利于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神圣大业,加快第三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18.
傅国涌 《各界》2010,(12):79-82
读书和“革命学” “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孙中山一生的信条之一。他曾对日本友人说过,“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自香港西医书院完成学业以来,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或者政务繁忙的从政时期,他也不忘读书,可以说,读书伴随着他一辈子,尤其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一个落伍者。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曾潜心研究欧美的政党政治,一生凡五次建党,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一、在建党思想上,强调“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民建国,以进大同”政党是由社会精英分子组成的,依靠政纲号召民众为政权而奋斗的政治组织。在建党思想上,孙中山主要以三民主义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武昌起义前,他长年奔波于海外,向华侨、会党和留学生宣讲三民主义,鼓励他们的革命热情和献身精神,扩大党的组织。在孙中山的心目中,三民主义是建党的第一要义。他说:“革命有革命之主义,有革命之道德,…  相似文献   

20.
任仕纯  黄义源 《团结》2008,(4):61-62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去世也已8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然而,孙中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他的理论和和实践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理解和赞同,他的精神和遗产仍然在闪烁着光芒。可是,数十年来,许多研究文章,都称孙中山为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按照阶级划分标准,资产阶级民主派属民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