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理念,还是价值追求。加强对人民警察的生命教育,既有利于增强其生命意识,又有利于提升其生命价值。将生命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理论依据在于:生命教育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有着相吻合的教学目标,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实现途径是:让课堂教学环节充满生命关怀,让实践教学环节蕴育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然而,现代教育在对功利和实用的追求中忘却了教育的本真追求———关注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培养人的个性,促进生命价值的实现。剖析青少年教育中生命缺失的原因,关注生命、把握生命真谛、促进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以期对当今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人的生命的存在、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离开了人的生命,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抽象的东西,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因此,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塑造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基点,形成了生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塑造,彰显了生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现代化加速演进过程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生命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教育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导向,彰显生命教育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价值意蕴。“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并贯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进程中。要克服高等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危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生命价值的本质理解,就要立足中国国情,梳理生命教育的发展脉络,把握生命教育的多重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开辟生命教育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生命是人类自身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讲座,开展生命实践活动,向大学师生阐释生命教育内涵以及生命教育内容,树立生命教育观念是大学实现和谐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槐发 《湖湘论坛》2004,17(3):91-9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培养开创性个性、全面开发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竞争力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不是去培养学生的某些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而是要使他们在观念、思维、行为的方式和习惯上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它涉及到整个学校教育运行机制,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途径、教育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课程结构等各个方面,而其中与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命个体,实现生命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化需要走出工具化、规训化和空洞化的遮蔽,澄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回归人的生命本身,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化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作为一项抽象的、渗透着丰富生命意义的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将生命教育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来抓,把生命教育渗透于自己日常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之中,努力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推动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形式中最基本的形态,没有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基于这点,我们必须关注和尊重个体生命,倡导生命教育。尤其是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实施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背景,人类若要避免各种危机,必须从青年生命教育做起。青年生命教育以生态文明未来建设者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是生态文明对教育的需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我国,近年来努力开展青年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对生命的认识、生命观的认识上与生态文明的要求等方面,与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现状还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中应树立"生态人"教育目的观、"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幸福观,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应为生命教育创造生态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家叶澜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务真、纯美、扬善为核心内容,以精炼、隽永、简洁、韵律和谐为追求形式,构筑了一个个绚丽多姿的精神家园。品读之,既可陶冶性情、激发灵感,又能提升素养、烛照人生。苏教版教材(必修与选修)选录唐宋诗词73首,按题材大致分为写景、咏物、山水、送别、爱情、羁旅、咏史等七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饱含生命教育的内容,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向英 《求索》2010,(12):103-105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所组成的二元结构,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理解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个体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体现为:它以生命价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主线;它以人的生命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它包括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和具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它是一项合目的性与合理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以生命主体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和理想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朱凯 《今日民族》2010,(5):52-55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落实。积极推行愉快教育模式,抓好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5.
傅早霞  彭立春 《求索》2010,(12):136-137
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意义和价值,弘扬人的主体和个性,丰富人的生命和生活,促进人的科学发展的教育。探讨人本教育的哲学基础,有利于正确解读人本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推进人本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不只是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它必须承担传递人类基本价值观的使命,必须让个体在情感上认同、接纳这些规范,用生命去体验、内化这些规范。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价值观主要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深入分析探讨学科价值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思品课的学科价值目标应侧重德育目标,并力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素材要具备教学的价值目标,这是思品学科自身学科特  相似文献   

17.
吕萍  李慧勤 《思想战线》2007,(4):111-114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的绝对一次性决定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教育要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注校园安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全人教育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和教育目标的理性认识。“全人教育”是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完善价值生命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完人”的教育理念。本文深刻论述了“全人教育”的涵义,阐述了其他教育与它的关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最终从人的生命价值体系和教育理念两个层面探讨了“全人教育”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权福军 《青年论坛》2011,27(1):143-146
教育叙事作为课堂教学创新,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的课堂教学活动。个案社会工作的教学过程,要求尊重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入的主观感受来解读这个“世界”,这就为个案社会工作的教育叙事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教育叙事在个案社会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受叙者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叙事主体要多元化,所叙之事要有针对性,呈现方式要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20.
李忠红 《求索》2008,(3):159-161
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超越性是人的生命存在与活动的根本属性和内在本质,超越意识是生命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根本的目标,生命教育要在明了生命超越意识的不同路向的基础上,特别要引导人关注理想对现实、他我对自我、行对知这三个方面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