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严重短缺、矛盾交织叠加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严重障碍,严重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要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建设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人手,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来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要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生态文明行政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监督制度以及生态文明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彰显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建设步伐,走一条生态文明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蕴含着生态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的国际潮流、中国生态制度的不完善,决定了中国建设生态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生态制度缺失的现状,中国需要从经济转型、市场激励、法律基础、政府政策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进行生态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相关制度的配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现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要求,继续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也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但我国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生态文明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物质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补充 ,还是精神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建设主要应从观念、制度和行为着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生态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摆脱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生态文明内涵的切入点,我们要汲取其思想精华,从社会制度、指导思想、民众意识和法律规范等方面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共行政的灵魂,行政文化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中更为深层次的、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全面渗透于公共行政活动的整个过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可避免会受到行政文化生态的影响和制约。行政文化生态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主体文化生态、行政客体文化生态和行政制度文化生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优化行政主体文化生态的公共服务意识,优化行政客体文化生态的参政议政渠道,优化行政制度文化生态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思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构成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党的十八大指出,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其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改革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可在政治建设的基础、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分别设计具体融入机制:基础融入—重构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制度融入—实现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生态化;价值融入—实现政治建设价值理念的生态化。由此构成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承蒙广大作者长期支持,本刊不胜感激!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向本刊踊跃赐稿。 一、本刊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理论探讨或实践探索之学术论文。2013年,我刊的理论宣传重点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关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其评估体系、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贵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论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入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重要成果,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把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制度需要落实到法律层面,从立法、执法、司法、提高生态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发挥法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能力和效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陕西省安康市生态战略地位特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既是普通参与者,也肩负着一些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安康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远远落后于建设实践,制度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安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安康要更好地履行对国家发展和全省发展所承担的生态战略责任和水质资源战略支撑责任,走好民生为本循环发展之路,巩固已经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使安康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安康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托相关生态文明制度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同时也需要实施经济激励机制来调动各个经济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以可持续的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看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基础性工程,深刻把握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资源保护离不开立法的制度保障。如何通过立法手段破解环境资源保护的瓶颈制约,推进制度创新,推动江西省环境资源保护再上新台阶,呼应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我们对江西省30多年来环境资源保护立法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江西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做了一些对策性思考,以期对加快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巢湖生态现状客观评估以及巢湖保护治理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重塑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大湖治理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