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春节刚过,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同志就赶到济南参加重要会议.下午4.30分到站,5.00下榻南郊宾馆,半小时后还有重要安排.就在这短短的半小时内,她没有休息片刻,却亲切接见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平凡女性,她就是历下区南北历山街居委会主任杨秀芝.陪同接见的还有全国副联副主席杨衍银、山东省妇联主任吴爱英.妇女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握着杨秀芝的手亲切地说;“杨大姐,你是妇女工作的老同志,我只是一名新兵.”杨秀芝被让坐于领导们的中间.记者按下快门,留下了一张张感人的合影.  相似文献   

2.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便感觉出她那独特的“风味”.她那种关注于女性命运的亲切和执著于日常小事的贴已,让人平生出一份生命的情趣.再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又疑惑许多评论者把张的作品标榜为早期的“正统海派文学”,是否恰是因了这份“亲切”和.“贴己”呢?这份疑惑终于被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解释了:“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流言·到底是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观点来写文,文中就自然带上了“上海味”,当尝试着从张爱玲的代表作《传奇》里去识读“海派”风格时,却愈感这种“海派风味”的魅力和诱惑.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刘慧芳:“几乎集东方女性一切美德于一身”,有人称她为“东方圣女”.男士们拍掌言好,“找媳妇就要找刘慧芳那样的”.女性同样欣赏她,敬佩她,却极少有人说:“我要做刘慧芳那样的人”.这是否可以证明:刘慧芳作为艺术上的典型形象,是丰满成功的,刘慧芳的精神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人际关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刘慧芳的生活道路却不是现代中国女性所应重复的.首先,“找媳妇就要找刘慧芳”,这种理论所宣扬的两性关系是不是平等、互爱的?如果女士们问一句:“你想娶慧芳,是否打算做宋大成?”恐怕很少有人首肯.所以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出于一种自私心理.在剧中,只有宋大成,才会对慧芳一往清深.沪生对  相似文献   

4.
性别特征形成是指一个人养成那种他(或她)的文化认为适合于他(或她)的性别的行为、个性、特征、情绪反应、态度和信仰的过程.一个人的性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对人整个一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作用.有篇文章甚至这样说:“……在心理学上.再没有其他分类法象把人分男和女以及把他们的特性分为男性和女性这样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从涩谷车站到居住社区集中的代官山。一上车我就注意到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儿,穿着整齐的制服,带了那种很神奇的筒帽,还有非常拉风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立刻就觉得这样的车程是温馨而又愉快的。  相似文献   

6.
她是北大89级比较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学习及认知能力。她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猴。在中国从事这项研究的人还极少,女性研究人员则更寥寥无几。她喜欢她的专业,她喜欢猴。她说金丝猴“太美了”:长长的金发、亮亮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我是无论如何领略不出这美。中国的灵长类动物最多(猴、猩猩都属此类),而英国的珍妮·古道尔却领先出版了《黑猩猩在召唤》,她一想起这事心里就有些…… 她说她“贪玩儿”,别太相信她的话。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中度过,只在晚上睡觉前才会找到她,睡觉前又一定要看“闲书”报刊杂志什么的。 她“大胆”地说了她的“个子不高”也“没有读研究生”的丈夫,实际上还是“浅说辄止”。常见她穿着漂亮而得体的衣服,她不说来处,却掩饰不住那份得意。有人说:“把你打扮好了,让人知道你有一个好丈夫!” 作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的女博士生究竟是什么样子,苏彦捷的自述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会开始不久,鲁迅来了,他迟到了.他穿一件黑色长袍,着一双黑色球鞋,短短的黑发和浓厚的胡髦中间闪烁的是一双铮铮锋利的眼睛,然而在这样一张威严肃穆的脸上却现出一副极为天真的神情,象一个小孩犯了小小错误,微微带点抱歉的羞涩的表情.”这是五十年后,丁玲对1931年5月她第一次参加“左联”会议时  相似文献   

8.
1、言刘慧芳为“东方圣女”不恰当,她若真成了圣女,那她的生活遭际便不会牵动亿万人心,何况,她也并不完美.就现代女性来看,她似乎多了美丽柔顺和自我牺牲,少了对自身命运反省的强烈生命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而且,在善良的氛围中,她能生存,但在邪恶面前呢?仅靠她无言的人格威慑力,仅靠“都是我的错”,就能感化邪恶吗?邪恶是不承认什么人格、高尚的.2、也许正因为此,刘慧芳是不幸的,她的崎岖、坎坷的生活道路不应是人们所要重复走的,谁都渴望幸福、安逸,刘慧芳也一样.但首先要明白,刘慧芳所走的这条路并不是她的理想之路,而是她的一条追求之路、渴望之路.她之所以走出了这样一条路,并不是因为她的那些做人的品德,她的善良、隐忍、真诚、委屈求全,而是因了时代,因了生活中的那些不善良、不真诚.那些不同于她品性的人,沪生、亚茹、月娟又都算幸福的吗?刘慧芳也渴望完美、明丽的一切,可她没有得到.她的这种生活,其实是她无意选择的一种符合她的人格、天性,符合人之常情,符合自然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9.
诗三首     
深情我们之间的爱很深很深象光明那样深比方在漆黑的夜里我犹然能听见她的呼吸落地的声音(莫西芬:原《山东文学》主编) 忆明知道她已远去但是仍然觉得我扶着她的软语走上 天边而她又挽着我的歌声走了回来我们步步踏着快乐完全忘记什么叫生离死别是的生也好死也好千万莫忘了拿快乐去寻找快乐爱也是这样只要时间不倒它就不会断绝所以我几乎每一天都觉出在我的歌声里有她的歌声回荡而在她的血液里有我的爱在漂泊  相似文献   

10.
1500张照片勾画出上海白领姑娘余珮敏的人生梦想--告别外资银行走进大山课堂.一位在外资银行市场部工作的上海姑娘余珮敏,半年前辞去令不少人羡慕的白领职位,去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作为第7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的一员,她去“地平线消失的地方“追寻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1500张照片勾画出上海白领姑娘余珮敏的人生梦想——告别外资银行走进大山课堂。一位在外资银行市场部工作的上海姑娘余珮敏,半年前辞去令不少人羡慕的白领职位,去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作为第7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的一员, 她去“地平线消失的地方”追寻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能够引人情感共鸣的短篇小说委实罕见,而北京女作家毕淑敏的《女人之约》则与众不同.该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92年第8期,被评论界公认为该年度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女人之约》是纯粹的女性文学:女人写,写女人。毕淑敏以女性的观察把握方式以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在小说中为我们讲叙了一个震荡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耐人寻味的女性。 郁容秋是“厂里最美丽的女人”,她“很妖媚,是那种眼睛能抛出绊马索的女人”,外号“大篷车”。郁容秋虽然风流,和许多男人好,但内心深处却向往一种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自尊.她崇拜女厂长,因为女厂长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受过高等教育,是干练的女强人。更因为女厂长不是靠征服男人的手段来获得自身的荣耀和辉煌的。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盛夏的一个上午,原怀化市计生委会议室,建党76周年大会正在热烈进行。发言的是一位刚刚30出头的女干部。她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共产党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在人数上只有全国人口的5%,而党的大量的工作都在党外的人和事上,我愿意终生在党外做好党交给我的任何工作,更多更好地为人民办事。”她,就是陈书玲。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心血与汗水,在平凡的人生道路和岗位上迈出了“心中有党天地宽”的扎实步伐。 一,破难关勇于当先 毕业于湖南女子大学的陈书玲,经自学取得法学专业本科文凭,  相似文献   

14.
笑话林     
教授陪老婆逛商场,老婆让他在男士休息区等着。教授坐了一会儿,觉得无聊,找到一个也在等老婆的人下棋。他拿来一盒象棋正准备摆上,想了想又换成了围棋,并对那人说:“我老婆逛商场的时间很长,应该有时间下完一盘围棋,我没见过有谁比她还能逛的。”那人听了,慢悠悠地说:“那咱们三局两胜吧。”  相似文献   

15.
从报纸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其女儿早年只身去了香港,现在是一名医生。前几年她曾回故乡一趟,她深情地说:“在香港,我虽然有汽车、别墅,可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啊!”她决定待香港回归后,回老家建房,与老父  相似文献   

16.
此致敬礼     
人生短暂,希望又永久地遥远着,若无异性伴行,生命会是多么单调和凄清.夜幕降临了,我总想——太阳该偎入月辉的怀抱里了.灯光熄灭了,我又想——男人该躺到女人的身边了.喧嚣逝远了,我在想——心灵的呼唤该愈加清晰了.世界消隐了,我就想——永恒的寻找该有归宿了.此刻,写下这个题目,我想——手中的笔又该自然而然地温润起来了.但我又想,我其实是在徒劳,或者说犯忌.女性是可以分析和概括的吗?不!至少不可能准确地分析和概括.如同音乐,你只能怀有一颗渴望启示渴望投入的心去感知去撞击,却永远也难以倾诉你因此而获得的真正的激动.就这样,其实自捉笔的瞬间开始,女性的馨香女性的色彩以及对女性深深的知感,就已经在我的胸腔里在我的书房里,强烈地氤氲着充盈着,我甚至觉得伸手可触,却就终究无法使这些翱翔的精灵们化成全美的语言和文字.  相似文献   

17.
“嗨.最近要评选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呢.我觉得赵芳最够格。” “关键时刻才能看清一个人.我也佩服她!”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喜欢看《党员生活》。因为,她是我工作的参谋、生活的益友,所以我非常喜欢她。 我觉得《党员生活》杂志有三大优点:一是信息量大。每期杂志就好似一本“百科全书”;二是实用性强。像《开卷有益》、《普通党员普通事》等专栏,都是我们这里的读者喜欢看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刚毕业,2009年,她为了爱情四处辗转;2019年,她离异,开始考公务员,历经失败,最终在2021年成功考上。这是一个平凡的女性考公故事,以下是她的口述。2021年1月11日,是个平凡的星期一。上班后我就忙着报送市局需要的工作材料。“你分数查了吗?准考证号发来。”妹妹发微信给我。于是我把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发了过去。  相似文献   

20.
放学的铃声响了,正当我收拾资料要离开心理咨询室时,门“嘎吱”一声打开了,伸进来一个怯生生的面孔,她小声地问道:“老师,我们能谈谈吗?” (我清楚地知道有什么事),我热情地招呼她进来,在我们互相消除心理的“戒备”之后,我们的谈话就开始了(为了尊重同学隐私,这里暂用化名“小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