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红  李静燕 《前沿》2013,(12):112-1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的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他们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几个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媒介,传统的自我展示在网络中逐渐演化出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回顾戈夫曼的自我展示概念及理论发展,结合当前互联网作为计算机中介化传播的特点,对网络自我展示策略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青年的网络自我展示策略,为自我展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赵振祥 《前沿》2008,(12):F0003-F0003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能在数字化时代生存下去,各种媒体开始取长补短,进行融合,走上媒体融合之路。媒介融合成为当代传媒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新闻媒体如何实现转型,如何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找到新的生长点,成为时下新闻理论界和新闻业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迭代,互联网虚假广告与日俱增,消费者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需对互联网虚假广告采取"一体多维"的应对之道,即以消费者保护为主线本体,以细化广告内容准则、明确广告媒介责任、完善行业协会职能、加强广告科技监管为"四维手段",打造消费者友好型市场经济商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媒介暴力的传播,对青少年模仿暴力行为和学习犯罪技能具有示范性;直接刺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欲望并降低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容易异化扭曲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并影响其性格塑造。对此,应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控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承且密切当代前沿发展的文化体系,为全体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优质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行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改变了原来的作用,异变为能产生信息的传播工具。它不仅控制了对事件的传播和对事件的说法,而且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现代媒介日益强盛的权力面前(如果得不到监督的话),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能将永远处于弱者的地位,从而陷于媒介所虚拟的现实中难以自拔,成为媒介不良信息的最大受害者。社会应当努力寻求各种办法,帮助青少年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赵刚  杨胜勇 《人民论坛》2012,(20):200-201
媒介文化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对青少年文化价值意识的建构造成了冲击。这种冲击主要包括媒介文化的开放环境动摇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媒介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评价。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建构之路上,我们既需要投以热情的人文关怀和多重研究视角,也需要投以慎重的道德关注和多元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由于互联网较之传统媒介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民众评价活动具有以往民众评价活动所没有的新特点,产生了独特的社会作用,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推进器,互联网环境为民众自由参政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和便捷的"公共平台".但网络舆论主体的"无形群体"特点以及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产生了与网络媒介紧密相联的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了犯罪形态的变化,很多传统型犯罪纷纷借助网络这一新的平台实施新型犯罪,"裸聊"犯罪就是其中之一。在短短几年内,"裸聊"扩散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此,公安机关只有创新侦查手段,才能有力打击此类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和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0.
李钰 《重庆行政》2016,(5):49-51
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沟通方式,迅速影响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和早期的互联网信息沟通平台——"微"媒介时代宣告来临。从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纸质媒体,到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而从互联网的兴起到其迅猛发展只有前后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历史表明,新媒体的发展必将以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取代过去,形成新的传播时代——"微"媒介时代。那么,"微"媒介时代的整体格局呈现出何种特  相似文献   

11.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与政治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政府、媒介、公众存在对应关系,政治信息这一要素贯穿于整个传播过程,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全新的特点。本文从政府、政治信息、媒介、公众四个维度来分析互联网的民主化功能,认为网络时代政府传者和受众受者的角色都需要重新定位,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带来传播思维的改变,媒介成为受众信息表达的场域,扩大了公共空间。通过对四个传播要素的分析来探析互联网民主化功能的内涵,指出互联网在民主方面积极作用背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与普及,诗歌有了新的媒介和载体,网络诗歌随之出现。受社会环境、创作主体、网络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诗歌的语言在继承传统诗歌语言特征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可归纳为口语性、叙事性和反讽性,每种特征都有其显著的表现形态、成因以及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进入新千年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媒介技术的进步,人类可利用的传播媒介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其中尤以互联网的使用增长最为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结论称,截至2008年6月,我国的互联网用户人数达约2.53亿,从而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1]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以其即时、互动的特征为广大网民所接受和喜欢,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迎接和应对来自互联网时代的挑战,这是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前沿》2015,(1):130-132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纸媒到电台、电视,再到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的革新带给大众越来越满足的感官享受,从读到边看边听,再到即时获取,大众的生活充斥着庞大的声色娱乐。当大众开始主动寻求新的传播媒介时,人们的生活由主动的获取信息变为声像图形的被动接纳,失去了直接的人际社会交流,甚至失去了对媒介工具和产品的选择能力。大众缺失的是对媒介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属于媒介,产生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当中。新闻界是一个秉着真实客观原则来反映给受众的媒介平台,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毁誉参半。新闻人作为一级大众传播,面对媒介素养的缺失和教育,新闻人所承担的必是社会舆论导向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形式的改变对原有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课题,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也在不断消解和挑战现有媒介素养的体系和内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对尚未完全成熟的媒介素养体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特征,研究媒介素养的必要转向,将对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丽华 《前沿》2012,(5):183-184
互联网的出现为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渠道,其包容性和实效性为文学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形成了所谓的快餐文学。网络让文学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也带给文学以新的生命力,它颇具特色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和深入了解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也让更多的人敢于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条件下依然创作出不拘泥于常规形式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单一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文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凭借着快速、高效、便捷的优势,互联网将信息传递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机。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广告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费用低廉的媒介,网络广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网络广告具备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然是全新的广告形式,网络广告一出现,就具备了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有这样突出的几点:首先,它利用的是真正的互动媒介。互联网比其他任何媒介赋予消费者更多的直接与广告主进行互动活动、进而建立未来关系的能力;其次,受众覆盖面积大。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互联网的受众数有望达到4亿  相似文献   

18.
凭借着快速、高效、便捷的优势,互联网将信息传递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机。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广告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费用低廉的媒介,网络广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网络广告具备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然是全新的广告形式,网络广告一出现,就具备了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有这样突出的几点:首先,它利用的是真正的互动媒介。互联网比其他任何媒介赋予消费者更多的直接与广告主进行互动活动、进而建立未来关系的能力;其次,受众覆盖面积大。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互联网的受众数有望达到4亿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媒介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 ,亦不得不品尝现代媒介所结出的苦果。其中之一便是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秀娟 《传承》2010,(27):142-143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引起环境犯罪是客观的必然,我国应将严格责任制度引入环境犯罪中。所谓严格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特定行为,而不问主观罪过或者主观罪过形式不明确仍然构成犯罪的刑法制度。将严格责任制度引入环境犯罪是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立法及司法实践之必要,有利于弥补过错责任之不足,有效地防止和制裁环境犯罪,体现刑法的功利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