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各种疫病频发,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削弱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力,损耗国家的经济,造成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紊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对疫病丛生的局面,高度重视,把医疗、卫生、防疫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各种疫病的发生和蔓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人民日报》作为新中国的主要媒体,通过对其1949—1956年关于国家卫生防疫事业报道的分析,梳理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从人民健康出发,开展卫生防疫实践和探索,在短时期内迅速地提高我国的卫生医疗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体系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工矿企业过去恶劣的卫生状况,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工矿企业中开展了一系列卫生保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开展工矿卫生宣传教育、建立各级工矿卫生医疗和保健机构、做好职工疾病预防工作、实施工矿安全卫生检查、完善职工卫生福利设施和开展工矿卫生清洁运动等.这些举措保障了广大工人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激发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保障了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并给予解决的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高度论述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构建了改善民生的战略框架,从政策上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改善民生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民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锐军 《实践》2009,(7):39-40
血液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卫生工作.内蒙古血液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保障人民群众用血需要和用血安全的重要职责,采供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严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农民看病难、买药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曾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晚年在回忆文章中说:"毛泽东主席对卫生工作非常关心,作过许多指示和批示。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关心群众,关心和重视占全国人口近90%的农民的卫生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傅连暲(1894-1968),字日新,福建长汀人,是我党我军卫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27年开始就为革命卫生工作,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要领导人及普通士兵、人民群众看病,被誉为"红色医生""红色华佗"。从长汀、瑞金、延安到北京,他一直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为中央保健工作尽心竭力,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新村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引起了毛泽东、蔡和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关注,而且还被共产党人运用于中国实际。但是,新村主义实践活动并没有在当时的中国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人民政权开始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以工人新村为代表的城市住宅在50年代逐步发展形成,毛泽东早年的新村主义理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浮出历史水面。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淮河流域爆发了严重的洪灾,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指导"导淮"、"治淮"工作,并提出一系列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在治淮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的指导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治理淮河的诸多思想不仅对于淮河流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当前的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岩春秋》2012,(1):19-28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接踵而至的胜利使人们认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都已取得伟大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经济建设应该搞得更快一些。为此,党中央、毛泽东酝酿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在这个过程中相继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为全面审视与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这次会议全面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的历史,投入极大精力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且深刻反思了中共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后来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21,(6)
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大经验。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为适应新的"革命任务",毛泽东以服务于新中国建设为目标导向;以"整党、整风"运动为重要活动方式;以"全面整顿基层党组织"为基本任务,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在实践中,以营造良好基层政治生态、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群众工作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等为根本着力点。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不仅领导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还切实领导了新中国初期的卫生防疫工作。他高度重视新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提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指导意见;他还全力领导了新中国的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并且根据中国实际,对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热切的关心与指导。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新中国的社会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6,(2):28-29
正毛泽东首提"综合利用"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急速工业化的进程,并逐步开始面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问题。毛泽东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思想,它进而成为国家政策并逐步成为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环境保护原则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注的还只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资源综合利用问题。1958年1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  相似文献   

14.
食品卫生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十分重视。北京作为首都,除建立食品卫生监管体制、配备专业人员外,在措施上着重从制定监管规章、开展卫生宣教活动、加强监督检查整顿、设置事故防范与追责机制等方面展开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为保护首都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保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的实践,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卫生事业建设不断加强的缩影,其经验对解决当今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也有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发挥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作用,将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定一系列法规章程及标准,将食品卫生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形成卫生制度,为卫生监督检查管理提供法规依据;多措并举,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积极寻求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群众来信愈加成为党和国家与人民联系沟通的桥梁。群众来信数量的增多、涵盖范围的扩大,使得信访制度化成为必然的趋势。群众来信数量激增,日常信件处理流程已很难满足现实需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注重信访机构的专业性和信访的制度化建设。刘少奇建议毛泽东将群众来信编辑一个内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弼时在党的群众工作方面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的最终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任弼时群众工作思想立足于凝聚革命力量、启发阶级自觉、筑牢党群众基础的革命现实需要,建基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毛泽东人民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形成了初心使命为人民、革命力量是人民、工作方法在人民、党的根基系人民的丰富思想内涵,以及善于抓住群众心理、保证宣传思想工作实效、严明群众纪律,拉近与群众之间距离、真心实意体恤群众疾苦、切实减轻人民负担、既坚持党的领导又规避尾巴主义的一整套完备的方法论体系,正确回答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谁""依靠谁"以及"我是谁"的问题。管窥任弼时群众工作思想,探幽析微,在为新时代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为筑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群众基础,以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力量等方面,仍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实施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成为新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早期政治领袖的代表人物,对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取向;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争方法,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线、新方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扫除文盲、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成为海淀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