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探索的"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动、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六联一带",以及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三驾马车"共同发力的"三社联动"机制,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最后一公里"终端服务开启了全新的尝试,探索出了易地扶贫项目从"移民新村"向"移民新城"迈进、群众安居乐业的可行路径。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意味着什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城西安置区的搬迁户覃林云说:"搬迁后,开启了我的幸福新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我区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入住任务。据统计,我区共有50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搬迁贫困户15.4781万人。其中,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有14个。这些较大规模的集中安置点都已经建成新社区,如何对新社区进行有效治理已成为重要任务。为此,我对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个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区进行调研,总结经验,供各地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暖新闻回放〉〉广西两年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入住35.97万人据2018年全区移民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广西2016、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万人,累计已搬迁入住35.97万人,搬迁入住率为58.02%。在水库移民工作方面,2017年广西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投资率100%;共实施项目661个,受益村民小组883个,受益群众19.46万人,其中移民18万人。  相似文献   

4.
正"十三五"时期,河池市为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全市共搬迁18.216万人,搬迁规模全区最大。近两年来,河池市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七大后续服务",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有保障、能致富,成效显著。易地扶贫搬迁"七大后续服务"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一是按照"县-乡镇(街道)-安置点-楼  相似文献   

5.
正龙州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三五"期间共有47个贫困村5.0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3.2%。龙州县立足边境实际,着力创新"四大模式",推进"四个一批",做好"易地搬迁+驻边守疆+边贸扶贫"结合大文章,引导2万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逐步走出了一条"驻边、守边、富边、稳边"的可持续发展的边贸扶贫新路子。创新紧邻边境建边贸城模式,推进扶贫搬迁帮扶一批。龙州县边境线长184公  相似文献   

6.
正搬得出还要住得下、有收入、能致富,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是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图文聚焦,一起来领略我区各地搬迁户生活的巨变——配套设施样样全安家乐业像花园如何留住搬迁户的乡愁?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政府将安置点旁71.21亩的土地进行整平规划,创立"微田园",供搬迁群众栽种果蔬。"有了微菜园,不仅减少了日常生活开支,还可以吃到安全卫生、新鲜的蔬菜,真的很好。"搬迁户吴营福说。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此前不久,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5年内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迁出区域范围涉及22个省份的约1400个县。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今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易地扶贫搬  相似文献   

8.
赵祖湧 《创造》2021,29(10):73-78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攻坚时期的新生事物,对扶贫脱困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地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扶贫难题.在扶贫攻坚中,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体(以下简称"移民"),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以下简称"移民社区").如何做好这庞大移民群体即移民社区的管理工作,关系到能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乡调研时强调的"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的指示精神,能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的要求,使移民社区得到长足发展,同其他城镇社区一道在全面小康路上共同迈进,这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搬迁后的安置点中有许多民族社区。在这些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可以有效整合社区各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存在文化冲突、融入困境、治理薄弱、群众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为了更好地推进安置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安置群众的法治素质、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多元化的社区纠纷解决机制等法治路径来加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0.
"这里不仅是人大代表的家,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家。"临邑县邢侗街道的张大爷指着该社区的"代表之家"高兴地说。据了解,临邑县的人大代表以"代表之家"为平台,积极解答和协助解决群众诉求,把"代表之家"变成了"群众之家"。在"家"活动"实打实"邢侗街道凯旋社区是前年才成立的社区,由十几个搬迁村庄组成,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剩下的居民大多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贵州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着力做好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抓治理、抓就业、抓服务、抓文化,创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助推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实现新梦想。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见到周宁县人大代表、狮城镇城西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小鸿的时候,他正在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王小鸿经常深入社区走访选民,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2016年底,王小鸿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外出务工的群众,在节假日回家办事存在诸多不便。为此,他提出在全县社区拓展"十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部分社区试点推出"双休节假日值班""预约上门服务"措施,让居民一年365天都可以享受到社区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海燕  李林  刘伟 《创造》2023,(3):66-71
<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实际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搬迁群众150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99.6117万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搬迁总规模的1/10。其中,19个万人以上大型安置区都属于城镇安置,占全国的27.14%,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讨,痛下决心,打响了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战役。在涉及279.2万山区群众的移民搬迁中,陕西并不是简单地"一搬了之",而是系统实施了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确保搬迁群众不仅离开曾经贫困落后的村庄,更走向富裕美好的新生活。简单说就是,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相似文献   

15.
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近日率调研组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官田坝"梦里荷乡"调研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时看到的景象,对这样的工作成绩,调研组非常满意,但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搬富不搬穷"等问题,调研组一行感到担忧。不容忽视"搬富不搬穷"现象  相似文献   

16.
“自从扶贫车间建到村里后,地里农活不耽误,空闲时间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多好啊!”从山区搬迁下来的贫困户刘瑞娟,边巡查着所管理的几台电脑羊毛衫织机边说.她是镇平县史岗村新奥针织公司扶贫车间里的一名员工. 镇平县高丘镇史岗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住在山坡上的郭家庄等3个自然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人畜饮水困难.县里整合资源后,对其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政策,73户村民免费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移民新村.但“安居”后怎样乐业?怎样才能让贫困群众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17.
正见到74岁的老人韦鸿时,他正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三层半的楼房里,与老伴熟练地编织竹藤工艺品。2007年,韦鸿一家从石山区拉烈镇力达村七吨屯搬迁到农民进城创业园,无偿分到了一块8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并建起了"小洋楼"。搬迁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则承接编织工艺品厂的订单。"一个人每天可以编织25个左右,每月收入1000多元。跟过去比是一个天一个地呵。"韦鸿感慨道。这是河池市10多万扶贫生态移民下山开辟新家园的一个缩影。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1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贵州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率先在全国启动规模空前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总规划搬迁贫困人口188万人,截至2019年2月,累计搬迁入住132万人,剩余的也将于今年全部搬迁入住。为做好以搬迁为主转变为后继扶持和社区管理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贵州省民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部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9.
正"在县城住进新房子,只花1万多元钱,硬是享福哟!"83岁的罗爱秋是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说起现在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罗爱秋一家人原来住在大山里的破旧砖瓦房中,出门就是坡,腿脚不便的他还曾摔伤过。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生活十分方便。在环江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罗爱秋这样告别大山的搬迁户有4360户。"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避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龙州县针对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力促软弱涣散党组织晋位升级。村(社区)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实行每村有第一书记帮联、一个部门包挂、一个扶贫工作队帮带的工作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