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面临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治理理念和方式还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可通过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推动"三治"融合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农村社会的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发展的治理困局及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有机系统包含了活动载体、价值规范及精神意义三个层面。当下的乡村文化治理,"行政主导"治理模式的城市化、项目化、任务化突出导致文化活动载体与价值意义的断裂,使自身陷入功利性、封闭性和技术性治理之中。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必须推动乡村文化的"协同治理"模式,并实现多个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内核。据此,文章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二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最后基于这种内在逻辑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治理多元机制、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乡村和谐氛围的角度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八桂乡村刮起了一场"美丽飓风"。不到一年时间,这"飓风"就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脏、乱、差,一个个清洁靓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美丽飓风"就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谋划广西农村美好未来的重要决定。《"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明确提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分四个阶段——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十二五"期间,清洁乡村阶段顺利收官,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概念,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西部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对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各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工作,不仅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狠抓"特色",切实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生态评估,建立生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乡村、魅力乡村的重要标志。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情况,影响风清气正的乡村文化建设目标和乡村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农村红白理事会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移风易俗常态化、乡村习俗文明化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难点、堵点。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从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等多维度发力,建设好农村红白理事会,不断增强其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广西“乡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秋  张国成 《桂海论丛》2015,31(3):125-12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广西从"清洁乡村"入手,开展轰轰烈烈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现代生态文明新农村提供了"广西样本"。2013年以来,广西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在未来的乡村建设中要坚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长效机制、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资金筹措。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治理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阜阳是传统农业大市,能否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把乡村治理得和谐有序、充满活力,是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明晰阜阳乡村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乡村经济政治建设,而且也参与乡村社会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性质、发展需要和实力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主客观条件;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基本内容;捐资捐物、投资建设、扶贫帮带、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方式和路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水平、培养和提高负责人及社员的综合素质,借助政府支持、引领的政策外力,提高其乡村社会建设参与能力,规范其参与乡村社会参与的行为,实现其由单纯的"经济人"向"经济——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的17个省级贫困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考察、走访、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张湾区的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扶贫的影响效应与美丽乡村目标之间具有"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扶贫在促进乡村地区旅游发展和减贫扶贫方面作用显著;(3)旅游扶贫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依赖,且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已然发生了深刻变迁,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也随之遭遇了重大转变,但并未质变的熟人社会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最大基础。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曾在传统社会治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考究乡村文化的"历时"和"现时",衰落成为乡村文化的当下生存状态,渐行渐远的乡村忌讳和日益飘零的乡风民俗是其表现形式。乡村文化的日益衰落并不意味着其丧失了存在基础、丢失了社会功能;相反,新形势下挖掘社会治理的文化,可能或可成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遵循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的基本原则,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建通过乡村治理发挥引领作用。随着乡村社会的剧烈变迁和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向,基层党建的组织路径陷入"悬浮化"困境,难以突破组织建设的"内卷化"难题。调查研究表明,以区域化党建重塑整合资源的组织结构、以党员联户激活群众动员的组织过程、以治理导向再造党建嵌入乡村治理的组织路径,最终使党建成为转型期国家与社会互动的黏合剂。"嵌入式"的组织路径不仅激活了基层党建,并且从治理责任、治理方式和治理属性三个方面重塑了乡村治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治理效应,释放了塑造乡村公共秩序的持久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美丽田园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美丽江苏和美丽扬州建设的重要内容。扬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作出了"推进美丽田园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强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三大行动’"的重要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5%,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88%,化学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来,如何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三治融合"对乡村基层治理的作用不仅引起学界探讨,而且是基层工作者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着眼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村治理能力的背景下,分析走"三治融合"之路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实践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晶 《创造》2014,(10):68-70
正如何扬优避缺,是决定西山区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关键环节,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目标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美丽乡村建设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3年云南省及时起草《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美丽乡村"建设既有了时  相似文献   

18.
中共恩施州委六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的重大决策。作为武陵山区腹地的欠发达地区,只有建设好广袤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才会取得最终成功。而建设美丽乡村,做好乡村规划是第一步,必须走好这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践情况的考察,深入分析和探讨在项目制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所呈现出的诸面。研究发现,在接受型项目制实践中,资源密集性的输入导致了基层治理的困境,村民参与程度不足、村庄民主形式化成为项目制实践中的主要特点。弱势村民阻工、强势村民争夺资源、政府直接干预项目客观运作等现象导致了项目制运作的异化。只有将"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的建设模式转变,以"内生"模式为路径来激活公共参与、强化组织建设、完善项目监督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是按一定生态环境圈形成的、有区域特征的乡村工作和生活圈。光靠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设的美丽乡村,不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渠道,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今年1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将按三步走路径重点完成五方面任务。民盟北京市委同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