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码     
<正>那天,我有事外出了一会儿,回到单位,小张立马对我说:"阿健,怎么办呀?"我问:"什么怎么办呀?"小张说:"刚才局长来到办公室,拿出一张银行卡给我,让我帮取5000元钱,他下午要用。然后他就急着去开会了。"我说:"你就去给他取吧。"小张哭丧着脸说:"我到自动取款机上一插卡,竟然想起没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3.
在暖暖的春光里,当我们驱车来到家住农十二师一○四团四连的退休干部黄国双家时,看到老人正在一勺一勺地舀着门前小水沟里融化的雪水,老人憨笑着告诉我们说:"用雪水浇地菜长得特别好。"我感到了久违的温馨,仿佛回到了自家小院。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6,(3)
正山东钢铁集团济南分公司曾经是创造过许多辉煌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我的姥爷是济钢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党员,姥爷一家就住在济钢家属院。高高的烟囱,穿着蓝色衣裳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穿梭,货运列车一列列呼啸而过……在我的印象中,这便是姥爷家的模样。今年春节,我回到姥爷家,回到这片工业气息浓郁的儿时"天堂"。小时候,我常常在姥爷家一住  相似文献   

5.
一日,丈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莫名其妙地冲我发火。我见状不妙,选择了沉默,一场家庭内战因此而避免了。事后,丈夫诚恳地向我道歉,并说明他烦躁的理由。在一个家庭中,诸如此类的事很平常。我见过许多曾很幸福的家庭,在双方天长日久的针尖对麦芒中劳燕分飞。俗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似文献   

6.
正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光荣的"垦三代",这个"垦"不是"啃老族"的"啃",而是军垦人的垦。最初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朋友,大家都不是很理解,好不容易考出去为什么还要回来呢?我说我就像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只要线的那头轻轻拉扯,我就会舍弃广阔蔚蓝的天空回到我起飞的地方。当年爷爷奶奶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沿海来到了边疆,在这里屯垦戍边,后来有了爸爸妈妈,继续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奉献着青春,再后来有了我。我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承载的历史深深影响着我。常常听老人们讲当年刚进疆的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早上11点,李先生刚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就看到一个熟悉的QQ头像在电脑右下方不停地闪烁。点开一看,女儿发来一个欲哭无泪的表情:"爸,学校通知要开一门辅导课,跟高考相关,除了我,全班同学都报名了。"李先生有些嗔怪道:"那你怎么不早说?"女儿又发来一个委屈的表情:"我周末忘了,老师说截止到今天中午12点就不能报名缴费了。"听到这里,李先生显然也有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6,(9)
正天大地大爹娘大,跪天跪地跪爹娘。我牵挂着爹娘,爹娘也牵挂着我。爹娘在的时候,我个把月就回去一次,这已成了多年的习惯。每次回到家,我总是轻手轻脚进门,想捕捉爹娘第一眼看见我的那份惊喜。爹娘第一句话往往是:"哎哟,俺儿回来了!"笫二句话往往是:"你不知道自己多大年纪了,还像个孩子一样跟俺撒娇!"我听了往往哈哈一笑,然后拉着爹娘的手抚摸着,还  相似文献   

9.
姐姐成为“最可爱的人" 姐姐谢若愚,生于1931年,比我大十多岁。幼时只记得姐姐自白胖胖的,笑声特别响亮。她在万县市读书的情景,我记忆中已没一点印象。姐姐1948年由万县女中考到重庆,进了抗战时内迁至渝的上海公大文史系。 父亲当时在万县市的金融、桐油界颇有名气。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父亲公司驻渝办事处主任黎伯伯每次回到万县,都要向父亲说:“大小姐某月某日又来取了多少银元。”父亲就点头。家里人便常对我说:“她想用钱就到办事处去取,你爸没给她定限额,你长大了也去外地读大学,像她一样花钱。”为  相似文献   

10.
张前 《先锋队》2013,(34):37
半个多月前,单位组织我们到外地参观学习。临行前,我将厨房里的垃圾装袋带到楼下。接着,我又到储藏室取了一些东西,然后就急匆匆地走掉了。等我坐上车的时候,才忽然想起,放在楼下的垃圾没丢进垃圾池。我将这件事情说给同去参观的一位同事听,那位同事不以为然地说:"不用担心,举手之劳的事儿,邻居们肯定会捎带着丢进垃圾池的。"想想同事的话在理,于是,我也就不再把忘丢垃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8)
正领受任务1983年6月,我由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调到了武警总部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工作。7月下旬一天,武警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振军对我说:"小刘,你陪蹇委员到围场开个会,当她的秘书,我已经和你们曲处长讲过了。"回到办公室后,曲处长对我说:"你出个差,跟蹇委员到围场。"我说李副政委已经跟我讲过了,曲  相似文献   

12.
邓笛 《党员文摘》2006,(4):20-20
一天,儿子放学回到家,满脸是得意洋洋的笑。他说他终于有了击败我的法宝了。  相似文献   

13.
聚川常说:"新的生命是党给的." 有人就会问:"难道他没有家、没有父母吗?" 当然有,聚川明确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和家." 说起来有感情,有依据,更有见证.他还说:"是党对我这个农民的关怀,才让我拥有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不灭信念.报不了党恩,内心永不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聚川胸前戴着"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激动万分地回首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丰功伟绩,他再三叮嘱子孙:"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保障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相信祖国和人民的未来会更加精彩."聚川长话短说,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见证了一座小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从贫困走向了小康.  相似文献   

14.
正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母亲节了。小时候,我爱跟母亲撵脚,有一次跟着母亲到城里叔叔家走亲戚,母亲牵着我的手,走了很久很久,我非常累了。叔叔家怎么那么远呢,远得好像永远都走不到。我不停地问母亲:"快到了吗?还有多远?"母亲安慰我说:"快了,快了!"我走几步就要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存折     
林夕 《学习导报》2015,(2):50-52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有50万吧。"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脸上忍不住地失  相似文献   

16.
过年感想     
<正>不知不觉已步入中年,常感到光阴的短暂,也常忆起幼时过年的情景。上世纪七十年代,团场连队生活艰难。大年初一,父辈们还要干活劳动。记得这年三十黄昏,连队给职工放假了,且杀了几头猪准备过年。连队里分猪肉了,我就提着小篮子和伙伴们一起排队等候,好不容易轮到我,出纳一报账,说我家因为一些原因不能领猪肉。我"哇"的一声哭了,在尴尬和绝望中,只好提着篮子灰溜溜回到家。父亲见我满脸泪水,自尊  相似文献   

17.
退休学不休     
正"老头子,刚才小管又来电话了。"刚在外面晨练完回到家,老伴就唠叨上了。"什么事,党费前几天不是交了吗?"我接着问。"不是党费的事!"老伴接着说:"是问你啊,前几天给你的学习资料学完了没有,过两天党支部要统一检查学习笔记。""知道了。"我开始有点不耐烦。这个小管,是我们党支部刚换届选出来的组织委员,以前我在工作上还带过他,算是有师徒情分。本来组织委员也不算啥"官儿",可他就是个认真的人,三天两头  相似文献   

18.
<正>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曾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她著作等身,精研古诗词,培养学生无数,被称为"大师的老师"。2014年的秋天,叶嘉莹告别枫叶之国,正式回到南开大学定居。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她说:"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中国。"已经90高龄的她,仍旧站在讲台之上,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徐进  王宇萌 《奋斗》2020,(5):80-81
元宵节过后,王志伟回了一趟家,妻子刘桂贞总算见到了他。"从防控疫情开始,志伟就回来过一次,还是因为单位有事。"刘桂贞所说的"单位有事",是尚志市公安局要将经验丰富的王志伟从防疫卡点调回看守所工作。可王志伟不想下火线,他特意回来找局领导申明理由:"我是老党员,必须冲锋在前,这时候不能退!我在卡点都十多天了,和乡亲们也都熟了,容易开展工作,我还是回去坚守吧!"就这样,王志伟又回到了卡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次下乡调研,正好赶上一名干部从地里回到镇上,裤脚上、鞋子上沾满了泥巴。他拍着裤腿上的泥满含歉意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每天走村串户和群众打交道,也顾不上啥形象不形象的。"我连忙搭话:"千万别这么说,你这形象就是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回程路上,我反复琢磨,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