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斌 《湘潮》2013,(11):16-17
毛泽东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尊为“毛体”。然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师法何人。考其源,毛泽东的书法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外,更得益于他的书法教师孙俍工。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泽东身居高位,但对曾给自己以教诲、帮助和支持的老师都充满了尊敬和爱戴,堪称楷模。他许多尊师的故事都已为大家所详知,现再录两例以飨读者。一、毛泽东与维新老师李漱清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在小时候,受母亲的影响,却信仰过神佛。他跟妈妈一起去庙里磕过头、拜过佛,特别是慈母重病时,孝子毛泽东还不  相似文献   

3.
《恰同学少年》开播以来,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该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情怀,同时还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本刊特编发“毛泽东和他的老师们”,以求让读者能够进一步思考“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尹高潮 《共产党人》2004,(24):48-51
一位世界名人曾这样说过:教育像一艘船,领导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毛泽东也毫不例外。是老师们驾驶着教育这艘航船,载着他,乘风破浪,从小小的韶山冲驶向了中国革命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5.
叶扬兵 《党的文献》2018,(2):115-120
关于中央文史馆的筹建,据回忆,北平解放前毛泽东就已表达过设立有关机构的想法,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复柳亚子信中又提及"文史机关事"。而根据中央文史馆首任馆长符定一1951年6月23日致毛泽东信,加上《邓之诚文史札记》和《许宝蘅日记》等相关内容的佐证,中央文史馆最早正式筹设于1950年春。从毛泽东复柳亚子信中谈及的"车中信"这一线索入手,结合柳亚子的行踪活动进行分析,毛泽东12月2日复柳亚子信很可能写于1950年,而不是1949年。  相似文献   

6.
刘军 《湘潮》2008,(6):50-50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期间,文史教员是刘策成。刘策成讲课很对毛泽东的口味。毛泽东听得专心致志,很喜欢上刘策成老师的课。刘策成也很喜欢毛泽东这个学生,他曾在日记本中写道:“润之,该生意气锐,思非凡,天纵奇才也!”  相似文献   

7.
高勇 《党史纵横》2013,(3):60-60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都会想到毛泽东与徐特立的师生情,其实,毛泽东还有一位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老师,他的书法就得益于这位老师的指点。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深为世人崇拜、喜爱。毛泽东在谈及自己书法生涯时,多次提到他的早年书法老师孙俍工先生。1918年,孙俍工在湖南省立一师担任文字学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时任湖南一师附小主事的毛泽东曾来旁听孙先生的课。孙俍工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特别是那手笔力遒劲、飘逸洒脱的毛笔字,深受毛泽东的敬重,从此两人来往密切。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的老师中,有一位年长他3岁的湖南湘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他在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对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新中国的文教事业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肖自强 《湘潮》2004,(4):14-18
胸怀大志的毛泽东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  近些年来,不少史学家和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同志发现,毛泽东1910年走出韶山来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是他后来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一代伟人的一个重要台阶。那时候,毛泽东还是一个没有离开过韶山冲的少年。韶山冲虽然是一个群山簇  相似文献   

10.
冯晓蔚 《湘潮》2021,(2):29-31
陈昌,1894年7月14日生于广西梧州,8岁随父母回到故乡旧居——湖南浏阳土桥炭坡陈家大屋,17岁考入湖南省立初级师范。翌年,湖南省立初级师范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改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第一师范学校”,下同)。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办得较好的学校,拥有一批思想开明、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黎锦熙等。陈昌十分珍惜这里的学习环境,专心致志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听着听着,便从课桌里摸出一本《水浒全传》看起来,他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间,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已落到先生手里。毛宇居气得鼓起了眼睛,他把毛泽东拖出了教室,罚他站在天井里,并声色俱厉地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驰名世界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知识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热爱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教育过他的教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 给师敬酒 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 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从课桌  相似文献   

13.
正凡是到韶山毛泽东旧居的游人,都会发现在旧居周围还有几户农舍。这里曾住着毛泽东的邻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既指邻居间一种相互帮扶,也指邻里长期生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真挚的情感。毛泽东与他的邻居亦感情笃深,多年后仍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4.
15.
毛泽东对中国文史的精通熟悉,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从纯艺术的角度说,毛泽东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他的书法艺术,另一个便是他对戏剧艺术的喜爱。许多艺术家都在与毛泽东不多的交往或偶尔的接见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并以此为荣。其中,就包括著名河北籍艺术家塞克和张瑞芳。毛泽东与两位河北籍艺术家的交往故事,既体现了革命领袖的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又折射出毛泽东与艺术家们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省长沙市杨开慧烈士陵园中,竖着一块高约四米的纪念碑,碑的一面刻着铭文:“革命烈士杨开慧杨开明杨展茔地”。杨开明是杨开慧的堂弟,而杨展则是杨开慧的侄女。杨开慧、杨开明、杨展作为毛泽东的杨姓亲属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家因此被称为“一门三烈骄杨府”。  相似文献   

17.
罗奇玉 《湘潮》2018,(2):37-38
罗正纬,字达存,号涵原,湘潭马家河镇人,生于光绪十年即公元1884年,相继就读于明徳速成师范学校、中路师范、湖南优级师范,因成绩优异,清廷授予其举人加中书科中书衔,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元年,罗正纬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与友人符定一等人在长沙创办湖南省全省高等中学(即现在的长沙市一中),符定一任首届校长,罗正纬任首届庻务主任(或相当现如今的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18.
赤男 《党史博览》2010,(8):51-54
曾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南起上将,现年近九旬,身体健朗,在北京颐养天年。笔者因工作关系,几次拜访这位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不少往事。那些史实,都已经整理见于报刊。但他与毛泽东两位亲属的特殊人生奇遇,过去一直漏于笔端。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六十周年之际,笔者专题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加紧了对台湾的工作,除了在香港召开专门学习班对台湾工作委员会今后工作进行部署之外。还派遣了一批工作人员秘密到台湾开展工作。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号称“密使一号”的吴石和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  相似文献   

20.
陈晋 《湘潮》2014,(9):6-10
毛泽东读书。有详有略,有经有权。在他读过的书中,有的作了大量批注并推荐给别人阅读,有的在他的著述和谈话中时常引用和发挥;有的是在某个时期集中阅读,有的是从青年时代到迟暮之年多次阅读;有的对他思考和解决当时面临的一些问题有明显影响;有的则需要放到他一生的经历中来品味,才能看出潜在的渊源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