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最应当在意的,是人民的表情."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散文家赵丽宏曾经在他的博客上有感而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乔杉 《政府法制》2009,(8):25-25
“我们最应当在意的,是人民的表情。”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散文家赵丽宏曾经在他的博客上有感而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曲光  刘玮 《人民调解》2011,(9):25-26
他,曾经犯罪入狱,灰心沮丧;他,曾经误入歧途,迷失方向。如今,他任村主任,带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他豪情满怀,规划家乡未来发展的蓝图。他,就是刑释解教人员孔德林。从监狱民警到安置帮教工作者,都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从一名丧失生活信心的罪犯,转变为家乡人民致富的带头人。他纠正了错误的人生轨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赢得  相似文献   

4.
我旁听过的庭审中,有一次是对死刑犯的宣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犯罪过程,而是他在法庭上和他母亲的一个眼神交流。那是五六年前了,在合肥中院,当时是对一个犯罪团伙进行公开宣判,这几个人犯下了故意杀人、伤害、抢劫等罪行,在之前的庭审中,经控辩双方质证等法定程序,法院已经作出过判决,其中主犯是死刑。主犯没有上诉,高院已复核裁定其死刑。现在中院进行公开宣判后,就会对主犯执行枪毙。几个罪犯被法警押着,鱼贯进入法庭。第一个便是主犯,他剃了个葫芦头,五大三粗的。他脸上的表情很奇怪,那就是没有表情…  相似文献   

5.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137-137
沈栖在2005年10月12日的《上海法治报》上撰文《中国人,多一点笑》介绍,被人们誉为“世纪智者”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上世纪初来中国,经过一番观察,他说:“中国人表情淡漠,没有笑声”。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中国人的表情变化了多少?有没有笑声?蒋子龙在《感觉生活》一书中讲了一段趣闻。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别出心裁地把相机放在肩膀上,让镜头对着身后,在天津市最繁华的地段拍摄了5卷胶片,上面几百张面孔和千姿百态的表情:晦暗的、猥琐的、迟钝的、怒目的、咧嘴的、愁眉的。“就是没有一张笑的,那种温柔的、慈和友善的、自信的成足畅怀大笑,礼貌微笑。  相似文献   

6.
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保尔”、“独眼神探”的黎定琦。你站在他面前,他看到的是一个轮廓;他听你讲话,你感觉他是在用心注视你。他表情活跃,动作敏捷,激情四射。  相似文献   

7.
犯人称他是给心灵送阳光的人,民警说他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领导赞扬他是人民忠诚的卫士。走近他,我们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走近他,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力量……他就是人民满意的司法干警、吉林省长春市净月监狱监狱长何凤举……  相似文献   

8.
九洲 《江淮法治》2013,(4):18-19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感动我们的,是他从警以来默默的坚守他,牢记使命、真心诚意为群众调解纠纷、热心帮助困难群众;他,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琐碎小事做起,做实事、办好事,为维护辖区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就是巢湖市公安局中庙派出所所长方波。  相似文献   

9.
郑宏 《法制与社会》2010,(28):291-291
霍布斯是近代西方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政治科学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其思想的复杂性使得他在生前即遭非议与四面攻击,死后一度也不被推崇。回顾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会发现,其思想中专制与自由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霍布斯主义不是专制主义也不是自由主义,它就是对国家安全和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人民的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他的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他的豁达和乐观非一般人能做到;他的危机意识比任何人都强;他对新事物的追求远超年轻人;面对绑匪索要20亿元赎金他出奇地冷静;贵为华人首富的他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这就是李嘉诚,这就是李嘉诚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同志是人民司法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他担任国家政法工作领导人期间,提出了人民司法和依法办事的重要思想。董必武同志指出:“人民司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系,为人民服务,保障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他多次强调人民司法工作要服务人民,便利人民。同时,他强调要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守法观念。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守法。必须注重对全体党员的法制思想教育,使党员知道国法和党纪同样是必须遵守,不可违反的,违反国法就是违反党纪。在1954年宪法草案公布后,董…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文学著作,它更加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贵族人们的奢华生活,官吏对人民的压迫,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还有对劳动的歌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一首首诗歌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这些也不仅仅是平常简单生活的反映,更多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国家政治生活的反映。而当时社会十分注重的“孝”在《诗经》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曾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他‘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使大多数人享大幸福”。民生问题本质上就是人权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谋求人民幸福安乐,让人民过上幸福尊严的生活。在当下看来.孙中山将保障民生确定为国家义务与责任的理念意义尤为深远。在民生主义的经济制度层面,首先,孙中山主张。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要能养民.即要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否则经济发展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他,为饱受病痛折磨的父老乡亲送去信心和希望;他,为贫困孱弱的母婴送去温暖和慰藉;他,为面临“非典”疫情威胁的群众送去安全和稳定;他说,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为父老乡亲办一些最朴素、最具体的实事、好事,即使累了、病了,也值得;即使受委屈、被误解也毫无怨言,因为在我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卫生局局长杨虎才。“‘服务’二字是实在的、赤诚的,当领导干部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要解老百姓的燃眉之急。”1999年7月,杨虎才被任命为隆德县卫生局局长,一上任,他便深深认识到全县卫生工…  相似文献   

15.
黄克诚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追求个人享受。到了晚年病重时吃药打针都感到是一种浪费,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黄克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是一位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他与埃德加·斯诺并肩走进延安,但《红星照耀中国》里隐去了他的名字; 他鲜为公众所知,但他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贡献不亚于诺尔曼·白求恩; 他出生于美国,但他将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他被宋庆龄称为一团火,温暖了数十万的麻风病人; 他就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人——马海德. "是她引导我走向革命道路" 1934年冬,马海德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此后,宋庆龄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门,他们之间也开始了一段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友谊.对马海德来说,宋庆龄是"一位我所无限敬仰的、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13,(21):61-61
对群众的呼声,他有求必应,敢于鼓与呼;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他责无旁贷,敢于建言献策;对自己的履职情况,他胸怀坦荡,敢于“亮剑”,接受选民监督。在多年的人大代表工作中,他始终牢记人民的重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他就是合肥市、巢湖市、夏阁镇三级人大代表,龙泉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王光中。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省西安市,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在身患晚期肝硬化、糖尿病综合症的情况下,仍以坚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用“宁可少活20年,也不能让工作留遗憾”的闪光人生,书写了一名人民检察官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他就是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相似文献   

19.
无数事实证明:对于一名党员干部而言,群众在他心中有多重,他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一心为民干事业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一心为民谋福利的人,人民永远怀念他。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镇党委书记蔡玉昊就是这样一位人民不会忘记、永远怀念的好干部。在符离集镇工作的5年来,蔡玉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把人民群众的呼声记在心间,为民排忧解难,帮民脱贫致富,在汹涌洪流到来的生死关头,他用宝贵的生命践行自己的誓言。“为国为民堪当楷模,有德有才斯人可法”。在送别的追悼会上,当地群众用这副挽联寄托了对蔡玉昊同志的衷心敬佩和无限哀思,也诠释了他能够为民铭记、为民称颂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20.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奠基者,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领导埃及人民推翻了君主制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驱逐了外国占领军,实现了民族独立;还积极发展国民经济和教育工作,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纳赛尔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结为挚友,于1956年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纳赛尔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威望,特别是受到第三世界人民的普遍尊敬,但他却始终把自己视作一个普通人。他当众说“:我们都是人,我们最终都会入土的,共和国总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