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邓小平理论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存问题回首百年 ,有一个现象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的共处、对立和激烈斗争。使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长期的根本战略。为此 ,国际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手段和办法对社会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进行破坏和捣乱 ,在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这两种手段都没有奏效的情况下 ,他们又对社会主义国家施行“和平演变”战略 ,大搞思想文化渗透 ,企图通过上层领导权的更换 ,竭力把社会主义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这一战略 ,导致了八、九十…  相似文献   

2.
涂金坤 《求实》2005,1(12):72-75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两制”共存的历史,也是“两制”较量的历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何处理“两制”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主题。关于“两制”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战略判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路;关于“两制”相处之道,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战略方针;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毛泽东提出“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性”的战略构想;关于如何瓦解西方“和平演变”,毛泽东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战略应对;关于如何应对西方遏制围堵打压,毛泽东提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对“两制”关系的战略思考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其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决定论通过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进而否定“两个必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辩证历史决定论肯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同时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用辩证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进程,必然进一步肯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5.
和平演变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已经在世界上出现,它是西方敌对势力(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攻势得手的直接后果。而反“和平演变”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敌对势力(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攻势的一种保卫自身的抗争行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对立和斗争不断深入发展的产物。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西方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和平演变”斗争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随着两种制度斗争的深入而产生、两种制度斗争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当代,“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它自身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而同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从而成为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放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然陷入资本主义泥坑。在基本制度层次上不问姓“社”姓“资”,客观上是会导致资本主义化的。赞同“趋同论”、“交融论”的人,往往只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运行机制方面的某些共性,而抹杀了两种社会形态在基本制度方面的对立性。我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参与经济全球化、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往来的,这与社会制度的趋同、交融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不能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了。民主社会主义是进行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反“和平演变”的战略构想自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帝国主义一直把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是对“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威胁,他们通过政治渗透、经济诱惑、思想文化侵袭等多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和影响,企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战略就是他们在军事较量失败之后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一场“和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起点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合法值”与价值“合理性”就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9.
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我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政治思潮。其目的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也是国际垄断资本要摧毁从十月革命以来诞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搞“和平演变”的总战略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李荣海 《理论学刊》2001,3(5):44-47
全球化是一个包容着矛盾的实践进程。它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提供了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时 ,全球化进程中两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将围绕经济的控制与反控制、政治的颠覆与反颠覆、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而展开。全球化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最基本的经验教训体现在对两个“主义”的认识上 ,在一球两制的国际政治格局下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一方面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同时 ,还必须科学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论调,说什么“经济发展大陆不如台湾,北朝鲜不如南朝鲜,东德不如西德。”这种论调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好,社会主义国家要纳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循环中去。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革命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宣告资本主义汪洋大海包围社会主义孤岛的局面不复存在,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格局。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几乎都发生在经济和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在世界范围里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战胜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将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在这样的客观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并存和斗争中保存、巩固和发展自己,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建立。事实上,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几乎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又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对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通过同俄国革命的联系接触以及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观察了解,提出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艰险的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在保留和利用农村公社、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及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  相似文献   

15.
姜涌 《理论学刊》2001,1(6):83-86
全球化是《共产党宣言》所讲的世界性生产和交往的必然结果 ,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和过程。其中心思想是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是要说明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在当代正在全球化过程中、在更大规模上表现出来。同样 ,全球化过程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它对于历史的作用是双向的 ,在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一是关于“跨越思想”的内涵,主要有“苦难跨越论”、“制度跨越论”和“阶段跨越论”三种观点;二是关于“跨越思想”的理论性质,主要有“设想论”和“推导论”二种观点;三是关于实现跨越的条件,主要“具体条件论”和“一般条件论”二种观点;四是关于“跨越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没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特别是俄国和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跨越思想”的科学性证实.在当代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主要有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同时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在短短十年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摆脱了传统僵化模式的束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中被“和平演变”,加入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于是,共  相似文献   

18.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8,(17):95-96
自上世纪50年代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以来,其“和平演变”的手段颇多,包括利用新闻媒介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攻心战”,利用“人员往来”和书报影视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以经济援助为名,实施“鼓励改革”的策略,力图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力扶持亲西方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已经超出了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范围,逐步向亚、非、拉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扩展,甚至渗透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下,我国也出现了一种“趋同论”的错误倾向,这就是盲目推崇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它们最终是要走到一起的。那么,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真的能够趋同吗?回答是否定的。一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提出的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和模  相似文献   

20.
张晓红 《探索》2005,3(6):186-190
新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抽象人性论在理论上是非科学和荒诞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曾起过进步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国际垄断阶段,它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对抗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