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论荟萃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形势分析课题组在1994年第一期《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整体配套,重点突破——改革新阶段的主题” 的文章。该文在“加快市场化进程的重点选择”这个问题中,提出转换两级政府职能问题。文中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条件是消除政府直接干预,这就要求彻底转换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首先实行政府与企业分家,普遍推行“无婆婆企业”,不允许政府行政部门直接插手企业活动,政府只管立法,制定规则,收税。采取或是刺激或是收缩的经济政策以及对企业行为的协调,都应由市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的制定,结束了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长期以来法律地位不明确的状况,确立了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企业法》的灵魂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原则,从根本上明确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依据这一原则,《企业法》第6章规定了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国内企业的改革,经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转换内部机制,如今已到了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一时间,产权问题又成为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成为政府主管部门谈论的中心话题.笔者认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搞清楚几个基本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十五年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到84年提出的“利改税”,首先在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进行改革;87年开始的承包经营制到企业经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干问题的决定卜(以下商称《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一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目标,使几年来转换经营机制步履维艰的我市工交企业为之一振,看到了希望。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市工交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十几年来,一我市工交企业的改革,通过“松绑放权”、“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学‘三资,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具备诸多条件。其中,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能真正而彻底地实现政企职责分开。企业就不能将承担的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对职工的无限社会保障的任务交还给政府,交由社会去办。同时无论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铁饭碗”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律制度是内外资并行双轨的模式,而以三资企业法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与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制、适用乃至理念之间存在不适应性,而未来我国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是重新梳理企业法规范与外商投资监管规范,将内外资企业的一般公司规制并入现行公司法范畴,有关外商投资特别规范以重新立法的模式系统规整到外商投资促进法中。  相似文献   

8.
陈振一 《唯实》2006,(1):32-35
“行政性分权”、“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过某些效果。由于没有触及企业制度的本质,所以,最终都没有能够使企业恢复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从法学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集体经济大幅萎缩,关键原因并不在于所有权不明晰。其体制上的原因是在于没有建立民主的科学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对企业实行民主控制应是集体合作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特征。建立民主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集体经济长治久安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重在"现代"二字耿昭杰多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面临着两大问题的困扰,一是发展没有资金,二是经营缺乏活力。企业向国家一直呼吁要"放水养鱼"、"松绳跑马",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落实经营自主权。国家也采取了"让利放权"等一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有的人对企业党建问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若不及时引起重视并予以澄清,势必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和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有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向“国际惯例靠拢”、“资本主义企业中没有设置政党组织”为由,自觉不自觉地企图削弱或取消党的组织。这是十分错误的。应该知道,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败,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其一,“不能为”的制度创新。就是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腐败行为无机可乘。具体讲,就是简政、放权、公开化,即缩小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范围,确定合理的管制边界,让政府从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活动中退出来,把更多的事情交给“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来调节。同时在此基础上,改革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反对垄断,确保各种资源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公开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人员和办事期限。其二,“不敢为”的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强大约束力的事前监督与事…  相似文献   

13.
经贸信息     
——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 ——继续贯彻《企业法》和《转机条例》,尽快实施《监管条例》,贯彻实施《劳动法》,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建立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落实保值增值责任。 ——多渠道增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建立企业增补生产经营资金的机制,逐步建立稳定的、有选择的向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注入资本金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主要是“三大障碍”挡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通道.以致迟滞了改革的进程.一、政企不分的体制障碍政企不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我国的企业改革一开始就力图解决.从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到利改税、承包制都试图取得突破,但由于没有触动产权关系,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解决政企不分,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国有企业实行严权制度改革,必须突破这个难点;但这个难点却又恰恰影响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就如同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叫人搞不清楚.比如,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一开始获得试点权利时,家家户户都很高兴.但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自己成了孤军深入的”尖刀连”.试点的结果使人们认识到,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句话,至少有三句半都需要政府有所动作才能实现,企业至多只能在管理科学上做点文章.比如:新建立的一批股份公司其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务之急,是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之所以成为当前改革的关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企业经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本质和要害,是政府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直接管理企业,而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法人的市场主体,只不过是按政府指令活动的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都被视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个阶段。现阶段的国企改革的主要举措是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实现形式。它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继承和发展,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阶段转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1995年我国改革的重点是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国有资产产权体制改革既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应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君 《发展论坛》2001,(2):42-43
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然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不触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浅层次的改革,其效果也是短暂的。   一、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首先,产权清晰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就是将政府出资人终极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让政府仅以出资额对企业的民事活动承担有限责任,由对…  相似文献   

20.
从央地关系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奇迹,需要与财政激励变迁的主线相衔接,在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演进上探寻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财政包干制时期,放权让利与财政收支自主权成为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直接动力;分税制改革后,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成收入的激励下,“经营开发区”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所得税分享改革之后,对营业税和土地财政的倚重成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主要动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债务扩张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向“经营债务”的嬗变。展望未来,应依据新发展理念确定改革路径,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不断释放央地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骨架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