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11,(21):F0002-F0002
他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家乡的土地;他是一支燃烧着的蜡烛,默默地用他的光照亮同行,用他的热温暖周围的人们;他视村民为衣食父母,以村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他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平凡的生命,可以有这样高尚的灵魂;一个平凡的岗位,照样可以干出火红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雪印     
胡玥 《法治纵横》2011,(11):48-49
夜色里,大队长宋赞跟赵慧慈说,枪和弹是进飞机货仓的,特制的闪光爆震弹属高危物品,这个东西不能往底仓里放。那孩子说:“好的,我抱着那些弹吧。”宋赞的心里就被那孩子的话温温地撞了一下。那孩子就这样朝向他从未去过的新疆飞去。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日接到就读的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的逾期罚款通知,到图书馆后方知是对方电脑系统出错,于是请求值班馆员把罚款从记录里删除。馆员告诉我他无能为力,因为:1.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2.图书馆有规定,严禁越权行事;3.他没有改动记录所需的电脑密码,所以无法进...  相似文献   

4.
董颖  连丽娟 《政府法制》2008,(15):48-49
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陈朝选不这样想。为了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他跑起了“单帮”:从策划到实施,他是唯一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闲人莫近”的标牌下,一场侵吞千万国资的阴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5.
文博 《政府法制》2010,(6):52-53
“说曹操,曹操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哪位古人会像曹操这样,被我们随时提到。但是,现代人对曹操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隐形谋杀     
《江淮法治》2013,(20):38-39
雨后的早晨.家具大亨安德鲁先生像往常一样到私家花园里散步。在进花园前,他告诉管家自己要思考一些生意上的事情.不要让别人打扰他。  相似文献   

7.
不贪:视身外钱财如粪土不霸:视普通百姓如亲人不笨:清官不判糊涂案不软:顶住压力不弯腰1974年时他曾对他的朋友说,今后不进政界。后来他当了律师,因为律师是“民”不是“官”。1984年他被任命为县委常委、政法书记,1986年又被人大选为中级法院院长。至今已经当了13年的官,他仍说他不象官,他的特长也不是当官,并用一位外国朋友的话佐证:虽是法官,但更象教授。这位在官不言官,在官厌霸气的法官,就是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陈成书。依法治是就要用这样的人说起陈成书,偌大的潮汕平原恐怕难找出第二个和他经历相…  相似文献   

8.
黎远 《政府法制》2013,(26):34-34
朋友去德国出差。进了一间公厕.发现洗手池中居然落了好多苍蝇。感到非常恶心。他大惊,这与严谨的德国人一向使公共环境一尘不染的作风实在是格格不入。他再仔细看的时候,发现那是一片高仿真的印花瓷砖,上面印了一些仿真的苍蝇。据说,在德国只有极其干净的洗手间才会用这样的瓷砖。这里面洋溢着一种欧式幽默,令人不禁失笑。  相似文献   

9.
苏文洋 《法人》2009,(3):12-12
有媒体日前报道了两个月前从南航董事长任上空降东航任董事长的刘绍勇。文章中说,以前像南航、东航等国有民航企业每年都从员工子女中招收员工,刘绍勇在一次工作会议上直接指出,南航的盈利能力脆弱人工成本很高,再这样下去公司迟早要垮,最终受害的还是员工。随后他就建议在近两年南航招工上采取休克疗法、不是非得要进的人一般不进,绝不能使企业成为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0.
张永生 《政府法制》2012,(15):48-48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上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  相似文献   

11.
到法院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我要会见的是一个90后的少年——大亮(化名),因涉嫌贩毒被抓。匆匆赶到法院时,在一楼大厅的电梯口,我看见了他。他双手抱头,在法警的押解下低头进了电梯。我的心头一颤,多么阳光的少年啊,怎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12.
高维 《人民调解》2008,(9):20-21
对辽宁省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大河西村村民乔某来说,在45年的人生经历中,有两次重大转折使他刻骨铭心:一次是因违法犯罪进了监狱:一次则是在他出狱后的2008年7月,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从曾是服刑人员到刑释后成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巨大反差,让乔某本人都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在不少旅店、宾馆,都有这样的规定:住店旅客在中午12时后退房的,加收半天住宿费;在晚18时后退房的,加收全天住宿费。按这样的规定,假设一个旅客在10月1日20点到某旅店住宿,如果他是在10月2日的12点零1分退房,他则要交一天半的住宿费;如果他是在10月2日的18点零1分退房,他则要交二天的住宿费。而事实上,他在12点零1分退房时,他实际的住宿时间仅为16小时,不到计费时间36小时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舒仕明 《政府法制》2013,(21):46-46
不知从何时起,王局长的脚变得很臭。他还慢慢养成一个习惯:有事没事就把脚从鞋里拿出来“晾脚”,或踩在鞋上,或放在凳子上,时间久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敢说出来。到办公室找他时,也只能尽量屏住呼吸。王局长发现,反映这样那样情况的人渐渐少了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重大的事和必须找他的事,大家都不进他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王猛 《法律与生活》2010,(19):18-19
第一份工作在广西 今年21岁的魏文通(音译),在短短2年时间里,就先后两次进人中国境内,从广西、广东到浙江,都留下了他打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一的鹤岗,有这样一位“纯粹”的法官,他纯粹到只把“办好案件、公正司法”视为生命的支点,如同一块燃煤,温暖他人的同时却又不求回报。19年来,他一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基层审判一线,忠诚、公正是他的风骨,奉献、淡然是他的品格。他就是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孙波。  相似文献   

17.
庐阳 《江淮法治》2009,(6):21-21
表弟的名叫苕,苕是当地的山芋的另一种称呼。苕是在他母亲挖山芋时生下的,于是他的父母就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子,同时苕还有不很清楚有点孬的意思,名字贱好养。就像金贵的孩子叫阿狗、阿猫、多子、赖子一样。于是苕顶着这样的名号玩耍、上学、结婚、生子,揣着叫苕的身份证外出打工,到了四五十岁了一声苕的呼喊,仍然答得清脆。  相似文献   

18.
聂学剑 《江淮法治》2012,(14):60-60
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们欢声笑语。说到一个故事时,开车的小赵忽然红了眼圈。他不好意思地冲我们笑笑说:“我这个人泪点太低,堂堂男子汉,哼,太不像话!”他自我解嘲。我们却一下子陷入沉静。我知道小赵是个感性的人。用土话说,叫眼皮子软。这样的人善良,感情丰富。但是,他所说的“泪点”这个词,还真是准确、时尚。第一次听到这样新鲜的说法,所以很快就记住了。  相似文献   

19.
《天津检察》2006,(2):65-65
报应刑理论 报应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它经历了从神意报应到道义报应,再到法律报应这样一个演进过程。其理论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刑罚除了对犯罪的单纯报应外,别无其他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他没有办过什么大案要案:进法院工作近十年,尽管早已是法官,但他干的更多的是书记员普通、琐碎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