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转债融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理论探索》2004,(6):73-74
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中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成为其融资的重要方式 ,而转债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阻碍着该市场的发展。为此 ,要修改相关条款 ,降低发行主体资格要求 ;要开发新产品和规范转债评级制度 ;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要加强政策监督 ;要提高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5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因股权分置改革暂停近一年的新股发行正式开闸重启,预示着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开始逐步恢复。重启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将使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等重要功能得到发挥,对中国提高资金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刘祥敏 《求知》2005,(9):31-32,36
今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启动,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它违背了建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导致了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严重扭曲,严重背离了“三公”原则,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埋下了制度性隐患。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妨碍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及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导致企业信用降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抓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个核心,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股市从2001年以来连年阴跌,中小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消除股市的积弊,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由此迈出了股市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A股市场向国际成熟市场靠拢已是大势所趋。此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着重体现了尊重中小投资者的精神。但要落实到实践中,只有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才能从总体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其投资价值主要体现为债权价值和期权价值。对转债投资价值分析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发行公司基本面 ,二是转债条款。转债条款的设计直接体现了投资价值 ,而公司基本面分析则贯穿于转债各项条款价值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7.
健君 《瞭望》2005,(16)
令市场神经备受折磨的"解决股权分置"这只"靴子",终于要扔了。4月12日下午,中国证监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国九条"所明确的基本原则,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目前已具备启动试点的条件"。虽然这篇报道对政府将如何进行试点等问题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及时间表,但却是自国务院2004年2月表示将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以来,政府最明确的一次表态。这表明,在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上,监管层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私募股权投资:现状、机遇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发行的重要融资手段。目前我国人民币基金优势日显,私募股权投资活跃度大幅回升,资本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日趋良好,法律政策日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创业板退出渠道不断创新,以及人民币基金规模日益扩大,私募股权投资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为此,应抓住机遇,加快私募股权投资立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确定投资项目,更加关注产权市场的作用,建立复合型管理团队,以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4,(3):63-63
<正>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股票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敏感度将会有所提高,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基本面的信息;上市公司的融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并购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无论是控股股东还是管理层都将拥有通过虚假信息披露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的动机;投资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投融资行为进一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遵循内源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即“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不同,特别是经济证券化程度不同及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类型国家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顺序是不同的。由于美国企业融资模式和企业的融资顺序较具有代表性,我们着重从美国企业融资的实际来进行分析,并将我国和美国的企业融资顺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今年初,中国证监会以通知的形式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进行细化和补充。新规定提高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由于可转债融资在多种融资方式中具有相对优势,业内人士多对其看好,认为可转债应成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权众筹面临双重困境,发展缓滞低迷。股权众筹对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稀释投资人风险等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私募"定性不符合股权众筹的"公募"基因,现有法律对投资者人数上限设定是掣肘其快速成长的主要根源。破解投资者人数设限困境是我国股权众筹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当前看,需作一过渡性安排,具体包括:构建小额募股豁免制度,设定分类层级式投资限额,对投资者人数限额进行过渡性设置;从长远看,应从法律上优化股权融资相关条款,以逐步淡化直至取消对股权众筹投资者人数上限标准,从而真正激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以间接贷款为主,还包括民间融资、股票融资、企业债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目前还存在着直接融资比重过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未来直接融资比例将上升,公司债和金融租贷、票据融资等方式将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已被提上议程。但与实践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学界对于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的研究尚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现有研究文献未能对我国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的变迁予以有说服力的解释,因此,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改革方案或思路。运用交易费用理论框架,对中国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梳理,识别出在审批制和核准制下政府为降低交易费用而选择的监管合约,剖析了这些监管合约的内容和选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可行性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洁 《理论探索》2007,(3):79-81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多年来在证券投资、证券筹资、证券商等方面逐步开放,QFII、QDII和股权分置改革等证券市场的法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既要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实现A、B股市场并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为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明确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意味着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信用被抽离,地方政府不再允许新增融资平台类隐性债务。而且预算法明确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政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20,(2)
<正>中央为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明确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意味着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信用被抽离,地方政府不再允许新增融资平台类隐性债务。而且预算法明确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政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4,(10):60-60
<正>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由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资本市场覆盖面,提升资本市场对  相似文献   

20.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专用性人力资本会引发交易成本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债权融资具有规则性特征,股权融资具有灵活性特征,专用性人力资本所拥有的不同程度的专用性会影响到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和比例问题:当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较低时,与债权正相关,随着专用性程度的提高,与债权负相关。本文通过在资本结构理论中引入债权与股权的融资交易成本,将专用性人力资本融入到企业资本结构中,以期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使企业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