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鼎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词人,《款红楼词》是其词集,目前学人对梁鼎芬及其《款红楼词》的了解相对较少。就内容而言,《款红楼词》分为欢愉之词与愁苦之调,记录了梁鼎芬前半生的喜乐哀愁。就风格而言,《款红楼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特点,既有吐语幽窈之作,亦有感慨深沉,吐语直切之作。梁鼎芬的词在清末词坛是较为有名的,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被钱仲联先生置于天满星美髯公朱仝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论宋代农村词的创作心态和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继武 《前沿》2005,(7):222-226
宋代农村词蕴含了词人复杂的文化心态,其雅化和净化的创作取向带来了新的艺术特色,为词坛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反映了宋人不断变革的词学观念和推尊词体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李岳 《湖湘论坛》2007,20(5):100-102
蒋捷是南宋的一位重要遗民词人,著有《竹山词》一卷.其词风格独特,有继承前人的一面,又不专主一家,且颇有创新,因而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若简单地将蒋词的风格归为"辛派"、"姜派"或只追求形式的"格律派",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尚慧萍 《人民论坛》2010,(6):264-265
宋代词论中建立的"骚雅"词学观,不仅对词的文学精神和审美取向提出了要求,还体现了正统文学及文化传统对于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以尊体为核心的清代词学理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对清代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青 《思想战线》2011,(Z1):480-486
南唐后主李煜,其词为五代之冠,由于他将独特的悲欣人生经历引入创作,以降宋为界,词作呈现迥异风采。并以真情美和悲情美的艺术特色深深打动万千读者。同时他开拓性地改变了"诗庄词媚"的偏见,大大阔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其风格多样的开创性语言运用,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6.
莫立民 《求索》2012,(5):89-91
张惠言生前词名冷落,身后倍享词学哀荣。他由清代词坛一位小有名气的词人到被尊为常州词派之宗主,其间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演进历程。将张惠言论述成一开始就是清代词坛一大家,一开始就被清代词坛尊为常州词派的开山宗主,这是一种未加细辨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郭凌云 《求索》2013,(6):133-135
仁宗朝词坛是宋词发展的第一个成熟繁盛期。仁宗朝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导致了仁宗朝词坛的兴盛和新变的产生。“无南北之异”的取士政策促进了仁宗朝词的兴盛;分别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中心进行的词学活动.促进了仁宗朝词坛疏隽与婉雅两种词风的产生:词之功能发展至仁宗朝有了极大的扩展。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大词人产生于仁宗朝,并不是偶然现象。对仁宗朝词坛新变的探析,对更好地把握词史流变、进行词家的个体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维崧是清初词坛“尊词体”的倡导者,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批评和文体价值的提升,在清初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时代变迁、师友交游与家庭背景共同铸就了陈维崧的文化性格,这一文化性格又成为陈维崧尊词体最深切的动因.以陈维崧的文化性格为切入口,讨论文学潮流发生时文学领袖的独特个性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为清词及文学流派研究提供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清人对宋词的体认与清代词学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人正式将词确立为赵宋之代表文学。他们认为两宋词坛词人济济、名家辈出 ,篇什繁富、佳制林立 ;宋人填词按宫制谱、审音协律 ,风格竞出、流派纷呈 ;而且宋人理论成熟、词话渐出。这些认识不仅影响了清代词学中词史之学、评点之学、校勘之学、图谱之学和词韵之学的形成与发展 ,而且影响到清代词学流派的形成、词学话语的建设以及词话的整理与撰录  相似文献   

10.
豪放词派在两宋之际的承传是随着政治走向变动的。在其开创期的北宋,虽然有着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作为其开宗鼻祖,但在北宋词坛,豪放词派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相反,随着北宋灭亡,这种词风被蔡松年带去了北方金朝,形成了"程学盛南苏学北"的情况。蔡松年让豪放词风成为金朝词坛的主流之一,并发扬光大。辛弃疾早年师从蔡松年,很好地继承了此词风,并随着归宋而将此词风重新带入南宋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起源于苏轼,成熟并发展于北方金朝蔡松年,最后被辛弃疾带回南宋,才是豪放词派的承传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谭献在晚清同光年间学界、词坛影响至巨,为常州词派继往开来之一大家。从词选本批评和编辑词选实践来看,谭献对常州词派系列选本大加揄扬而批评浙派《词综》补辑选本,委婉肯定《草堂诗余》;编辑《箧中词》和《复堂词录》选录由唐至清之词,皆可见到谭献阐扬推衍常州派词学之主观意图,但其同时又不固守宗派门户之见,颇能折中二派之长而避其短。  相似文献   

12.
莫立民 《求索》2013,(2):142-144
摘要:临桂词派在词系传承上属常州词派,是常州词派在晚清后期的发扬光大。它之所以得名“临桂”,并最终独立成派且统领清末民初的词坛。除了因为其领袖人物王鹏运、况周颐为广西临桂(今桂林)籍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社会与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其中临桂词宗王鹏运的词学结社活动与I临桂词派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为临桂词派得以蔚然勃兴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锦 《求索》2013,(5):134-136
对宋人引用唐诗入词之现象学界评价不一.然不同作家之不同状况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本文通过对苏轼以唐诗入词的动因之分析.认为苏轼通过移诗入词借鉴和模仿了唐诗的创作技巧和风格;通过集句成词,在展现个人才学的同时也帮助词进一步向诗歌靠拢,逐渐雅化;而化用唐人诗意,推陈出新。让词作有了更醇厚的味道。此外的粜栝成词以合乐可歌为创作目的.也正说明了苏轼对词体音乐特性的尊从。多种形式的以唐诗入词是苏轼提高词品的手段,而词体也正是在苏轼手中真正开始由俗转雅了。  相似文献   

14.
刘辰翁作为南宋词坛的一位重要词人,不仅有大量词作传世,还有迥然不同于传统词人的词学观。他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词论予以反拔,高度赞扬辛弃疾“牵雅颂,人郑卫”的创作范型;主张词应具有与诗文一样的地位和功能,词的创作应不拘一格,以意之高下为先。这种独到见解对改变传统词论、提高词品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纪晓华 《求索》2011,(1):189-191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一生经历了元代的盛衰,他的诗词创作有着相通的情感内涵。词集《蜕岩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多元,包含了怀念昔日歌舞宴乐生活的恋旧情结,充溢着绵丽纤婉的情感流露;相对而言,更具价值的是《蜕岩词》精致的语言中包孕着深深的人生迟暮感与浓郁的家国之悲,和看透世情、心归山林的隐逸之思,并于词中灌注了深深的"病"、"酒"情结。《蜕岩词》的整个思想倾向整体上典型地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伤乱情怀,反映了元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是元代词坛的殿军。  相似文献   

16.
袁志成 《求索》2014,(1):140-143
道光年间,孙麟趾与孙廷镲、秦耀曾、孙若霖四词人于金陵结江东词社,词坛前辈汤贻汾社后评阅社课,并辑《江东词社选》。江东词社成员以孙麟趾为领袖,受其词学思想的影响,江东词社在创作上以浙西词派清空、高超之境为主,偶有常州词派比兴、寄托之感。在浙、常二派的交织过程中,孙麟趾等江东词社成员承绪浙派的同时,有变革浙派与汲取常派的填词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朱长英 《青年论坛》2008,(3):119-121
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自南宋问世以来,其接受状况就跌宕起伏,主清空的张炎对梦窗词的“质实如七宝楼台”之讥将一些人领进了对梦窗词风格特色的否定歧途。通过对梦窗词整体风格的形成和表现的梳理,则发现其秾挚绵丽的风格是对温庭筠、周邦彦的继承与发展,超逸沉郁的风格则是南宋大环境使然,流丽疏快的异彩更是对张炎之评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马蹄平踏,卧虹千尺”。这是元代文人张野过卢沟桥时所作《满江红》词中的名句。卢沟桥以它独特的结构,精美的雕刻,早已名闻遐迩。七百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赞美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桥,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公元1189年),落成于金明昌3年(1192年),横卧于北京西南卢沟河上,因而得名。现在虽然卢沟河早已改称永定河,但桥名却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9.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20.
王宏力  张志宁  刘少坤 《前沿》2008,(6):193-195
词的应用性对词多样化风格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使词从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有别于“艳”的风格,其中娱乐、思想传播、谋生、交流的应用性表现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