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鲁将军三百八贺茂之从山东大地上走出来多少共和国的将军?早在纪念建军60周年之际,原济南军区党史征集办公室主任朱其凤编撰了一本《齐鲁将军传》,收录了83位将军。这是自1955年开始首次实行军衔制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授衔的将军。1965年5月,根据国务...  相似文献   

2.
从运河岸边走来的将军——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宜俊○贺茂之1990年6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李宜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90年7月23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李宜俊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3.
“特异功能”将军——李继耐○贺茂之李继耐将军,42岁时被任命为总政干部部部长,正军职;48岁时提升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大军区副职),50岁时授予中将军衔;53岁时任国防科工委政委,大军区正职;今年56岁。有人说李将军有“特异功能”,他不仅过目不忘,而且...  相似文献   

4.
我军第一支特种兵纵队的司令——记前军委炮兵副司令员陈锐霆将军○贺茂之人们常称,炮兵是军中“战神”。我军的特种兵是由炮兵起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特种兵部队,是1947年3月18日在山东沂南县苍子坡成立的华东特种兵纵队,也是唯一的一支于1950年分建...  相似文献   

5.
空军司令王海○贺茂之三月十四日下午,我来到了前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的住所。“欢迎你!”随着响亮的声音,那宽厚有力的大手传递着亲切和真诚。将军虽然头发完全白了,但面容红润,精神矍铄。我开门见山转禀了中共山东省委《发展论坛》杂志的要求,请他作“齐鲁将军剪影...  相似文献   

6.
缘何不封李将军李宇涛,彭玉堂《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征战至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所到之处“皆以力战为名”,且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居上郡时曾率百骑与匈奴数千骑相遇”,在远离大本营,敌我力量极...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26日,笔者在滨江宾馆采访了前来南昌出席新四军成立七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第三子叶华明先生。叶华明先生身材魁梧,虽已年届七十三岁、一头银发,但身体硬朗,气度不凡。在改革开放初期,他领衔组建深圳先科集团,是风靡全国的科技领军人物,被誉为“先科之父”,现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12日晚上,大雨滂沱。我打开电视机,竟传出了那撼人心灵的哀乐声,屏幕上出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在向逝者告别的画面,“张爱萍同志告别仪式”的横幅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再也坐不住了,不由自主地走进我的书房,找出备用的电报纸,冒雨去邮局向他的秘书贺茂之同志发去了唁电……我在周恩来纪念馆工作的十年里,曾四次向张爱萍将军求助,“四事”如意。而今,老将军走了,怎不令我深深地怀念!一求张老:确定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那是1992年初的一天午饭后,我在成堆的信件中,发现一个寄自江西吉安市工商行大桥工商所的白色小信封,写…  相似文献   

9.
石英 《求是》2000,(19)
一部将近90万字的巨著,以传主富有传奇性的经历、显赫卓越的功勋与撰写者投注的深厚情感、驾驭题材的娴熟功力,将读者引进不同时代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我不能不一口气读完全书,不能不为之深深感动,不能不写下这篇文字。 张爱萍老将军今年已经90高龄,参加革命工作亦有75年。如何准确恰当地反映他如此漫长而不平凡的革命生涯,确实是一件颇费斟酌的事。贺茂之(东方鹤)  相似文献   

10.
丁金栋 《党史文苑》2006,(10):18-2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老将军们,回顾了长征时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断和故事,带我们走进七十年前那段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杨飞  张均 《广东党史》2012,(9):26-30
1941年8月,在美国退役飞行员陈纳德将军的帮助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即"飞虎队"。在此后数年中,直至抗战胜利,技艺高超的"飞虎队"队员在陈纳德将军带领下,给予日本空军以沉重打击,而陈纳德将军也由此成为日方特工的头号暗杀对象,迭遇凶险。其实,七十多年前,中日双方围绕战争展开了多次刺杀对决。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26日,笔者在滨江宾馆采访了前来南昌出席新四军成立七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第三子叶华明先生。叶华明先生身材魁梧,虽已年届七十三岁、一头银发,但身体硬朗,气度不凡。在改革开放初期,他领衔组建深圳先科集团,是风靡全国的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老将军们,回顾了长征时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断和故事,带我们走进七十年前那段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岁月。颜文斌:一碗炒面救我一命1936年初,红军渡过了金沙江,这时我在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二连担任连长,由于频繁行  相似文献   

14.
陈辉 《党史天地》2010,(5):27-27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在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的人数上,骑兵出身的将军数量达到55人,居开国将军榜第二,步兵出身的将军数量居首位。彭雪枫、许世友,还有内蒙古骑兵第二师的政委胡秉权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08,(12):38-42
2008年10月24日,曾经横枪跃马几十载的开国上将萧克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萧克将军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参加过北伐战争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16.
颜梅生 《党史文苑》2010,(10):32-35
在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开国将军中.有13位独臂、独腿、独脚将军。毛泽东曾评价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独腿、独脚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而在这13位残疾将军中,独脚将军只有一个。就是这位将军,不仅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而且著作等身,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军委空军大院西区一个宁静的小院里,住着一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他就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老红军王定烈将军。2014年,笔者曾拜访了王定烈老将军。面前的老将军鹤发童颜、身板硬朗,步履稳健。交谈中,王老将军给笔者讲述了他在红军时期几次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8.
周美华 《湘潮》2010,(9):1-1
<正>"七十载人生轨迹,七十个精彩故事。斑斑点点之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三湘子弟对时代变迁的感悟和思索,看到一个普通学子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看到一个革命军人从士兵到将军的不凡经历,看到一个老战士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这是我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余秋里将军其侄余黑古考军校,成绩过线,进京看将军,曰:“伯伯打个招呼,进好一点的学校。”将军曰:“没有必要。”后黑古转业时,将军亦不发一言。侄女余满秀1986年当兵,次年考军校,文化分不够,打电话给将军,盼给下面打个招呼,将军亦日:“没有必要。能上就上,上不了回家种田。”  相似文献   

20.
绥远城的象征——将军衙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筑的军事驻防城。它倚阴山,屏大漠,南临黄河,通达长城,西至河西走廓,形势险要。将军衙署既是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绥远城的象征。(一)将军衙署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建立的。据《归绥识略》记载:“将军署,乾隆二年建,计房一百八十三间”。从绥远城将军贻谷主修的、于光绪三十四年刊印的《绥远旗志》一书中所绘制的将军衙署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