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汉书·疏广传》记载了一则疏广、疏受叔侄俩急流勇退、致仕归隐的典故。疏广和疏受同为汉宣帝时太子的师傅。任职五年后,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有这样的说法,‘知道满足不会受辱,懂得止步没有危险’,‘功成名就主动引退,符合天道’。"于是叔侄两人上疏请求辞官回乡。这则典故自古以来一直受到文人骚客的推崇,晋代陶渊明作《咏二疏》,  相似文献   

2.
王子衿 《廉政瞭望》2013,(10):70-71
壹南宋时,浙江永康人陈亮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无一中第。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三次上疏孝宗皇帝,要求废除和约,对金宣战,并请皇帝亲自接见他,当面陈述抗金策略。孝宗皇帝在读罢陈亮的上疏之后,深受震撼,拍案叫好,决定破格给他个官当当。可陈亮居然不买帐,说:"我之所以上疏,是为了国家开辟几百年的基业,难道只是用它来为自己弄个官当吗?"说罢拂袖而  相似文献   

3.
<正>《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于唐朝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逐渐骄奢忘本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它被李世民置于案头当作座右铭,被历代史学家称为"万代王者法"。再读《十思疏》,我感触颇深,文章阐述了居安思危、积德戒奢的道理,揭示了守成时期防微杜渐的必要性,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4.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存在着"三缺乏"的问题,为此,应树立"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执政理念,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7.
法网,“疏乎”──从一个死因犯的自述谈起顾群有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然而,这一古训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不时地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所遗忘,一门心思钻进这个"疏"字里,在"疏"字上做文章,凭藉"天不知"、"地不知",的侥幸心理,铤而走险.郭秋林,这个去...  相似文献   

8.
做得一手好文章,未必能当一个好领导;但是,作为一个好领导,则应该具备做得一手好文章的本领。历史上一些杰出的领导者多有杰出的文章传世。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以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人和他们...  相似文献   

9.
赵海东 《求实》2005,(12):93-96
"三农"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但不少人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诸如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规模化经营、市场机制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一剂良方、依靠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税费改革后应撤销农村基层组织,这些观点的错疏之处在于,或与经济规律相悖,或与中国国情不符,或超越中国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翔 《共产党人》2015,(1):22-23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舆情更加复杂。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主体,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按照"管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开展工作。一是加大对网站发布单位和网络使用主体的管理力度。公安、文化等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网站的管理,严格要求开设信息发布平台的网站加强  相似文献   

11.
治理公务消费是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公务消费的现象透视,从观念、文化、制度、监督、法律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务消费奢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观念"立"、文化"疏"、制度"导"、监督"防"、法律"制"来规范和改革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12.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晁错《论贵栗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似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似文献   

13.
德行与德相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德行如何,却很少谈到一个人的德相,大概是德相根本不值得一谈的缘故吧。德行的意思大家都肯定知道,是道德品行的素质,但它又可以作为讥讽人的词,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等。被讥讽的这一部分,应该就算是一个人的德相了。《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孔颖达疏:"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晋葛洪《抱朴子·循本》:"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  相似文献   

14.
今年,农八师一四七团不断加大政务公开的透明度,给团场带来了"三大变化",即:干群关系由疏到亲,团场秩序由松到紧,经济发展由慢到快。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0,(12):54-54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洛阳人,主要活动于汉文帝时期。他关心国事民事,锐意改革,主张"悉更秦之法"为汉家垂范立制。贾谊是著名的政论家,留下了《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  相似文献   

16.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6):29-29
正贵阳甲秀楼,阿阁三重,飞檐高翥,挺然屹立于河中鳌矶之上,成为山城的标志。此阁创建至今已四百多年,人们听闻其创建者是明代贵州巡抚江东之,但对其人的身世行迹却知之甚少。江东之,字长信,别号念所,安徽歙县人。万历进士,任大理寺少卿,上疏弹劾权贵和阉官,为受害御史平反昭雪,直声震天下。后出任贵州巡抚,体恤民情,实施多项惠政。如把各地矿产税提取一部分,设置多个公益田庄,如"惠民药局田",以田租购药以救治贫苦病人。有"右文田",以其收入接济贫苦学生。还有"备赈田"、"卹隐  相似文献   

17.
吴桂英 《前线》2017,(1):92-93
<正>"十三五"时期是朝阳服务首都功能、强化核心优势、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朝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紧把握朝阳发展的"新、转、疏、补、稳"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矛盾,聚焦朝阳国际化、文化创新和生态空间的特色优势,提出"十三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国际商  相似文献   

18.
近日,某地一位领导在剖析个别干部违纪违法时指出:"现在,忙工作、疏学习成了一些领导干部的通病."诚哉斯言,从不少腐败分子的经历看,一个共性现象就是他们在领导岗位中曾经忙碌地工作过,但是放松了学习,疏于政治理论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结果虽然干成不少事,但最终却出了事."忙工作、疏学习",对不少领导干部来说,是问题但又好象不是问题,迷惑性强,需要引起警惕,提高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9.
志大才疏     
正出自《世说新语》,指人志向远大而才能不足。疏,粗疏,薄弱。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周伯仁的母亲在家宴上对儿子们说:"我本以为过江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们家有福气,孩子们一个一个都在我跟前,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周嵩离座,  相似文献   

20.
乾隆四十七年春,钱沣(字东注,云南昆明人。1781年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与布政使于易简:“吏治废驰,贪婪无厌,各州县库皆亏缺。”此疏直接触及到了当朝的权臣,立即震惊朝野。于是,乾隆谕令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工部右侍郎诺穆亲驰驿前往涿州、德州至江苏省一带按查,并指令钱沣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