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总体上说,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相辅相成,起着相互配合的作用,不应片面地强调某一方,但二者的作用是有主辅之分的。制度建设是基础,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因而它更具有根本性。因为,首先,就制约人的行为的作用来说,它是一种物质性的力量,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也更大;其次,就对人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要求的内涵和意蕴显得更为重要。一、长期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改革坚持到底,首先是从改革的长期性上讲的。关于改革的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款词,有人说它是侗族的一种口头法律,也有人说它是侗族文学的一种形式。这两种说法都对,但都有片面性。款词,由于至今还没有人把它完整地、科学地挖掘整理,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往往是见枝说枝,见叶说叶。近年来,笔者对款词作了一些搜集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性的研究,借此文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所谓机构改革主要是对现有的党、政、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组织机构进行精简、撤并、调整和优化组合,它可以说是一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政治上层建筑进行大规模改造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进行机构改革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性质上的革命性、任务上的艰巨性、影响上的广泛性、操作上的复杂性和效应上的深刻性,因而要使其能够积极、稳妥、顺利地展开和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就必须周密部署、科学决策、精心组织、正确指导和有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所应当遵循和贯彻的方法论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既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笔者越发体会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生命力所在。它关注现实生活,因而教材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它鼓励参与合作,因而教学过程变得活力多姿;它注重以人  相似文献   

6.
一、思想建设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其思想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可以说,思想建设与政党的产生同步,与政党的发展并进,与政党的兴衰攸关,与政党的生命共存。多党合作的长期性,决定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长期性。根据革命发展阶段论,政党思...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公此言是从几十年共和国历史的惨痛教训中概括出来的。他说:“由于没有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他还说:“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06,(5):55-55
《中国新闻周刊》第6期刊登评论《重要的是如何改革》一文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乎每个群体、每个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得收益。近两年,之所以有部分群体反感改革,要求中止改革,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改革的过程是封闭的,改革并没有消除权力对机会的垄断,某些群体、某些部门的特权和特殊利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了。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管理层获得了更加不受控制的权力,但其责任却鲜有增加,于是,这些管理层就可以方便地将国有资产变为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必须充分注意的特点: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非内生于社会内部,而是由国家启动和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制度除了要担负起一般的规范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的职能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责任就是重构社会关系和实现改革目标。中国二十年来的改革实践也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来推进的。因而可以说:没有制度创新和法律的变革,就没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经济的发展。对此,湖北省也莫能例外,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说驴     
《春秋》1996,(3)
驴,农家饲养的重要家畜之一。它的功绩不亚于牛,更非狗、猪、兔之类所能比。但,人们对它的印象不只不佳,简直可以说太坏了!说人蠢,谓之“蠢驴”;说遇到困难没有办法了,谓之“黔驴技穷”。十二生肖中,没有驴也就罢了,却无端的也将其拉扯进去,宛  相似文献   

11.
搞活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就是要开动脑筋打破旧的思想束缚。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大繁荣,一个社会的大变革,莫不伴有思想解放之先声,莫不是生机勃勃、思想空前活跃之时代。回顾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历程,没有思想的解放,就闯不出“两个凡是”和“左”的思想的樊篱,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是一直伴随着中国新时期建设与改革的最强音。因此,可以说这一历史过程也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解放思想,搞活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20多年“左”的僵化思想和“…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报道说,农村费改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乡村两级所能支配的资金也减少了,也就没有能力举办公益事业了,一些地方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停顿状态。这个说法看上去是很合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说它不是事实并不是说农村的公益事业现在进行得很好,而是说农村的税费改革与农村的公益事业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农村公益事业滞后问题早在税费改革之前就已经存在。税费改革前,地方政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解决庞大的干部队伍的吃饭问题,这是许多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为此,乡镇政府要使出浑身解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改革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体制,可以看作是一部机器,它包括结构和机制两个部分。由于不同的结构要求有不同的机制来传递指令,使机器顺利运行。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     
正有的国企负责人虽然表面上也在讲改革,但私下里聊天会说:"上边让我迈左脚我就迈左脚,上边说迈右脚就迈右脚,否则我肯定不会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交通进入口袋,没有通路,没有穿插,这种口袋式设计对人口密度一个平方公里低于1000人的地方是一个好的城市,对于一个一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一) 批判,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根本态度和方法,也是我们发展无产阶级文化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原则在科学研究中的贯彻和运用,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创立;以此类推,没有马克思主义批判原则在对待古今中  相似文献   

16.
部门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地方政策与部门政策的冲突地方政策与部门政策之间的冲突,尽管在联邦制国家里也存在,但主要出现在单一制国家里。由于地方的分权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实际上又出现了社会转轨过程中的地方分权,这样,矛盾和冲突就出现了,而且这种矛盾还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初。以中国为例,从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探索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在不断的“放权与收权”的政治实践中,对各种形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进行了尝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说没有解决问题。这种改革由于没有突破“放权与…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作为其存在和发展形式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事物即是运动,即是过程,事物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存在于事物的过程之中。社会制度也是如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也只能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过程来体现。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从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应当成为我们观察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一、世界新旧社会更替过程的长期性是一条历史的规律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所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从开始出现到它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这一段时期,也就是世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在一国范围内或许只需要几十年、十几年、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多次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他振聋发聩地把改革提到革命的高度,并不是说改革与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革命没有质的区别,而主要是就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严峻性、艰巨性以及它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和促进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欲望之延伸     
一般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以及它的范围究竞有多大。因为如果没有爱,人们就很难找到伴侣.生活也不会有关好的旋律一有句拉丁谚语就说明了这一点:“一座大城市和一片大荒野并无二致”因为在一座大城市里,朋友之间住得都很分散,所以没有那种交往比较密切的情谊。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说:没有真正的朋友乃是一种异常悲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宗教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正确处理好宗教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一、正确处理好宗教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过程,有它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些根源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宗教将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宗教问题也就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