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正面的"灌输"教育有时效果不佳,如果利用多样灵活的新型载体,采用间接、迂回的隐性教育方式,则容易使受众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增强教育的效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受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采用"问接""迂回""渗透"的方式,使其在工作和文娱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并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感动,在潜移默化中自愿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由于隐性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的显性教育.过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学生主体性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开始主张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仅仅靠这种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是很难收到实效的,迫切需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载体。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愈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范式,其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性。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特性,是深化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认识的重要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施教的过程中,受教状态具有自然性,受教心理具有非逆反性,受教过程具有愉悦性,受教效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安鑫  何义圣 《求实》2008,47(2):85-88
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性因素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娱乐、舆论、制度、管理、服务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载体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要经由非认知心理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隐性教育的作用机理和方式主要是着眼无意识接受,视听熏陶育人;着眼情感相容.需求服务育人;着眼意志强化,行为反馈育人.隐性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即强化自我教育功能、拓展合力育人功能、促进全面发展功能和实现显隐配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志刚 《求实》2006,(2):80-82
显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如果过分强调或依靠显性灌输的方式,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隐性教育由于把教育目的隐藏在某种载体上,使教育者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隐性教育来配合显性,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主题团日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主题团日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实施策略,强调主题的选定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密切联系时事政治,形式和内容要统一,使主题团日活动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论人类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从以面向自然为主经过以面向社会为主转移到以面向信息为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从语言文字经过传统大众传媒发展到互联网络,并呈现出种类从单一到多样、传播结构从单向到交互、传播状态从静态到动态、传播方式从间接到直接、从点对面到点对点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协同共进律、科技催生律、功能整合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价值和现实迫切性入手,梳理了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隐性课程"的发展脉络,深入阐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内容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角度出发,论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揭示了其在教育中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考虑工具论和目的论的结合,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结合的角度进行。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能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进行教化和内化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物质性的工具、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对隐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给予关注与重视。隐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要求有着内在的契合。探索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教育,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对于加强和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波  杨书微 《世纪桥》2014,(10):51-5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以"灌输"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隐蔽性、渗透性、愉悦性的特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界的新宠。本文选取琼州学院部分学生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归纳、分析,探究该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最后从理念、载体、利用率、保障机制、形成合力五个方面,提出增强该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价值和现实迫切性入手,梳理了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隐性课程的发展脉络,深入阐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内容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角度出发,论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揭示了其在教育中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利用校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校报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根据自己的校报工作实践,从思想政治载体的角度阐述了校报作为思想政治载体的优势与影响校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与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校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丽如 《世纪桥》2015,(12):73-74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在大多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以显性课堂教学为主,而隐性教育的开发及运用很有限。针对中学生思维及性格特点而言,应当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隐性教育是指运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渗透其中。本文将对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覆盖功能发生弱化,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审视和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构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同等重要,都不可忽视。高校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缩短其就业的“社会适应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更应该通过“美化”校园硬件环境、创新校园制度环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环境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特殊作用,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利用校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校报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根据自己的校报工作实践,从思想政治载体的角度阐述了校报作为思想政治载体的优势与影响校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与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校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面对信息传播现代化的新形势,对传统的载体进行一次“扬弃”。根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环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变革和发展。本文就此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佳悦 《世纪桥》2022,(9):81-83
当前,大部分高校正积极探索隐性教育的开展形式和途径,但仍存在对隐性教育重视度较低的问题。课堂教学显隐比例不协调、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是其具体表现。教师不习惯采用隐性教育方式进行教学、高校相关人员对实践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重视度不够、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开发力度有待提高是此问题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对隐性教育的应用力度;要优化实践活动过程,运用实践体验隐性教育方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面对信息传播现代化的新形势,对传统的载体进行一次"扬弃".根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变革和发展.本文就此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