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文化大观     
断句断一边,误人我们很多时候"断句断一边,误解了老先生"。《论语》有句话:"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包含了"学得好能当官"和"官当好了也要学习"两层意思,但后人却只取它的前半句"学而优则仕"。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8,(12)
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这句话很合  相似文献   

3.
一个很有名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两种人在一生中注定无所成就,一种人从来不按要求做事;而另一种人,只做别人要自己做的事。 这句话给想获得成功的人指出了一个大致的努力方向,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既要守规则,又不能唯规则。守规则是前提,还要有所创新,追求变化。这看起来很难。其实不  相似文献   

4.
目送     
好多事情像是忘记了,突然有人提起来却历历在目,比如一个老同学说我上中学时喜欢装,这话让我好奇,我喜欢装什么啊?他说,装爹呀。这句话再次让我好奇,我说我没有这个习惯嘛。他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像是一个引信,忽的就炸出了一个少年的烟花,这句话是朱自清《背影》里父亲说过的,我想起那时我拍着某个同学的肩,用苍老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样子,甚至我记得另外的句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5.
正托尔斯泰说过:"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内心强大,则会乐观豁达,就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把烦琐的事变得简单可行。小时候,我曾为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心动不已,心动的原因不是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对个人弱小  相似文献   

6.
人生在世     
<正>陶老师德高望重,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第一次听陶老师讲这句话时,我正在上小学,一脸懵懂,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陶老师教小学语文,他在台上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在台下跟着念。陶老师解释说:"学过了,就要去实践,这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一天课间,男同学孙勇、赵立山因为一块橡皮扭打在一起,一直打到桌子底下去了。陶老师闻声跑过来拉开他俩,两人的校服都变得脏兮兮。陶老师也不  相似文献   

7.
蒙牛企业文化里有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我们知道,即使人的"克隆"合法化了,也只能复制肉体,永远无法再造出一个社会意义的"第二自我"。但经过培训,人却可以把自我的先进部分,有效地"移植"到一个或多个别  相似文献   

8.
<正>"宁让身子受累,也不让脸上受热!"这是姥姥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姥姥没什么文化,但她对这句话的哲理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小时候,我总觉得姥姥好像特别愿意干活,从没闲着的时候。有一天,我傻里傻气地问:"姥姥,你为啥这么爱干活?"姥姥笑着说:"天底下谁生来就爱干活啊?人活着就为一口气,宁可自己吃苦遭罪,也不能让人瞧不起。"姥姥一生育有五儿两女,负担极重,但她从来没喊过苦、叫过累,只是  相似文献   

9.
有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会他人一种捕鱼的方法,因为"授人以鱼"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而"授人以渔"却可以受益终生。这其实就是一个"治标"与"治本"的问题,也是一个从源头还是从表面助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清人汪辉祖认为,"凡有陋规之处,必多应酬",这句话道出了公款吃喝的真相。用公款大吃大喝是一种过度的职务消费,中国古代为抵制这种现象也作出过许多规定,但总体效果却并不理想。从"送故主簿"到"烧尾宴"汉代以前,官员们私下聚餐还不太频繁,自周朝开始,朝廷每年在元旦举办大朝会,称"正旦宴",在冬至、寒食、重阳等重要节日以及皇帝登基、过  相似文献   

11.
闻名全国的华西村48年的掌舵人吴仁宝有三句话,我们每个干部,不妨听一听。第一句话:“作为一个好干部,既要同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又要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只同上面保持一致,这不是个好干部。但只同下面保持一致,这干部当不长。”第二句话:“不管哪个领导讲什么,我当面都答应。过后,不符合华西村实际的,绝不执行。这实际是‘形式主义’,我已经改了不少了,但还舍不得完全丢掉。因为形式主义可以对付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也比较喜欢形式主义。”第三句话:“家有黄金数吨,一天只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干部个人享受要晚于…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东北人,闽南话叫我"当巴狼"。1998年10月,我这只"当巴狼"正式调入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在此之前,我在辽宁省的抚顺市做了12年的地方志编修工作。我们那里有句流行话,叫作"得志者不修志,修志者不得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搞地方史的人"不得烟儿抽",是领导瞧不起的人。来厦门工作以后,我又听说这么一句话,叫作党史工作者有"四苦",即清苦、辛苦、艰苦、痛苦。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一个身患绝症的丈夫,她想方设法筹钱精心照料他,直到去世;面对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她多年如一日侍奉,让人竖大拇指;面对一个养女,她如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  相似文献   

14.
《红旗文稿》2015,(2):41
"西点军校学雷锋"被质疑,这个话题的质疑点出在一个"学"字上。雷锋画像曾在西点军校张贴,西点军校学员到过中国抚顺雷锋纪念馆,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榜样跨洋越海到了美国,中国人觉得这很有面子,就用国人习惯的语言说,西点军校也"学雷锋",这叫造谣吗?这是国人的幽默和向往美好的情怀。一些总拿这句话来抹黑事实的人,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根本就没有中国人的爱  相似文献   

15.
正"圆圆铁镜兮照日月,长长木柄兮写春秋",也许这便是坎土曼最真实的写照。——题记我不是兵团后代,却想成为一名兵团人。有句话这样讲,见过"坎土曼"的人在新疆,会常用"坎土曼"的人在兵团。因为机缘巧合,兵团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站点。我想不仅仅是一个站点,将会是终点。来兵团一年多了,它  相似文献   

16.
"我梦想有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这是某大学德育教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上发表的感慨.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但却反映了一个现实--我们社会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金一南 《当代贵州》2014,(30):64-64
正之所以想起这个题目,来自两句话的触动。一句话是一段广告用语:"未来很远,我们的目光更远"。那个广告在介绍什么,当时汽车一掠而过,没有看清;但就在这一掠而过之中,这句话扑到眼前,深深印入脑海。当时一个感悟就是:我们所谓的战略前瞻,难道不就被这句广告用语概括得淋漓尽致了吗?还有一句话,来自俄罗斯一篇描写车臣战争的报告文学《连队消逝在天际》:"如果军事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时只  相似文献   

18.
正问:"你的人生从巅峰跌入谷底,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吗?有没有自身的原因?"答:"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会考虑清楚。但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甚至只会下辈子才明白。"这是《追问》一书的作者与王雪冰的对话。这个"翻船"的原因,到底有多复杂?居然在狱中思考了十二年却依然没有思考清楚,让人大跌眼镜,不能不说他的思想纠结于另一个牢笼而难以自拔。王雪冰,十几年前一个耀眼的名字。他被人称为"金融奇才",深受领导赏识,年过不惑便进入正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生前卫士长李银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谈到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态度,他说,主席听大家喊"万岁",曾经喜欢,也曾经不喜欢;曾经听惯了,也曾经听烦了。"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可是总把我当领袖也不行,我受不了……’这句话是对我们许多卫士和警卫战士讲的。是在他休息时,同我们聊天开玩笑,我们有的人拘束,他讲了这段话"。  相似文献   

20.
正董存瑞烈士的牺牲,早已过了一个甲子,那么烈士托起炸药包那一刻,究竟喊了一句什么话呢?并不"忽然"地引出这几天的热议,不只是因为近十年来,这句话早被"虚无"成一句戏谑之言,更因为重提这声呼喊,会引起我们对于英雄宣传的一点"哲学思考"。多少年来,我们只知道董存瑞喊出的是"为了新中国,前进!"多么豪迈,多么"高大上"。但据近日中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