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义国 《湘潮》2021,(1):55-55
代表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党的一大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早期组织和旅日的党早期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何叔衡成为参加党的一大的湖南代表,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们追求新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季静云 《党建》2023,(7):55-56
<正>在上海市太仓路127号,矗立着一幢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建筑,这是百余年前博文女校旧址所在地。墙上的铭牌标明此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宿舍旧址”。1921年7月,毛泽东等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时就曾居住在这里。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往上海。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实际上扮演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角色。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  相似文献   

3.
小卡片     
<正>党史知识党的一大代表如何推选出来?(上)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建议,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他们写信给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法、旅日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知他们各派两名代表来上海出席大会。接到开会通知后,除了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因为路途遥远来不及派代表回国参加外,其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积极响应,推派代表。由于当时党正在筹建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组织手续,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的,在党的七大之前,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一般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唯独党的二大,既没有邀请也没有等候共产国际派人参加。原因何在呢?早在1921年,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倡导下,党的一大于当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和陈独秀影响非常大,有"南陈北李"之说,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在上海分别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但是这两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却未参加党的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董必武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报告了武汉早期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6.
1921年4月,第三国际派代表马林(荷兰人)来中国,6月初到上海,与他同来的还有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他们和上海党的发起组取得联系,建议早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由上海发起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 7月下旬到上海参加大会的13名代表有:湖南,毛泽东、何叔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山东,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东京,周佛海。 包惠僧出席会议,是陈独秀派他参加的。李大钊正在忙于其他工作,陈独秀在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均未参加。到会代表除原住上海的人外,多数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  相似文献   

7.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一大。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宁乡,参加一大时,他已45岁,是13位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但他  相似文献   

8.
李恩侠 《党史文汇》2011,(10):60-63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成立后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代表大会中,有几次是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1919年3月成立,1943年5月解散。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马林再次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  相似文献   

9.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F0003-F0003
刘仁静,湖北应城人,生于1902年,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刘仁静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发起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成员,领导组织了北京社会手义青年团,作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以后,创办并主编了团刊《先驱》,1922年与陈独秀一起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10.
刘泽君 《红岩春秋》2011,(1):2+81-F0002,F0003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06,(1):47-47
李达,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谁出卖了邓恩铭?邓恩铭,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在校就读的中学生,由于他出生在贵州荔波一个水族人家庭,也是13名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1921年春,还在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的邓恩铭就与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于7月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邓恩铭曾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  相似文献   

13.
1921年7月,董必武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报告了武汉早期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14.
李达,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7月3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  相似文献   

15.
传词达意     
《党课》2006,(3):92-92
中共最早参加的国际组织 1921年1月,在北京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张太雷到达伊尔库茨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建立了中国支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张太雷任支部书记,受远东书记处领导。这是中共最早参加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15人,其中正式代表12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他们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18.
周伟东 《党史博采》2022,(10):16-18+24
<正>1921年中共一大和1922年中国共青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湖南都派了代表参加。代表湖南党的早期组织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团组织参加中国共青团一大的代表是易礼容、陈子博。中共湖南早期组织和中国共青团湖南早期组织都是青年毛泽东发起创立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在湖南建党建团?这是一个先比较后选择、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行动的发展过程。思考和比较中寻找主义受救亡图存、改良兴国等爱国思潮的影响,毛泽东自幼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热切地搜求各种救国理论。  相似文献   

19.
魏汉 《党建文汇》2001,(7):42-4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2名正式代表,一名列席代表(包惠憎).和一名共产国际的观察员(马林)。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简略介绍中共“一大”这14位参加者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2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举行。参加党的一大的有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包惠僧受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