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剪的是《师生情》,完成这件作品一定要认真细致。"6月8日,唤马小学八年级一班学生、"唤马剪纸"第三代传承人闫钇君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剪"出浓浓师生情。川北广元苍溪县的腹心地带,有一个地方叫唤马镇,这里因剪纸而闻名遐迩,"我一定要认年级一班闫钇君用川北地方叫唤  相似文献   

2.
家乡的芦苇     
包作军 《共产党人》2006,(15):54-55
在我的家乡,湖泊众多,向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至今尚有一个造酒的地方叫做连湖农场。在家乡的那些河湖里,芦苇是最寻常不过的植物。因为寻常,也因此熟视它的美丽。其实,姿容俏丽的芦苇历史悠久,可入诗,堪入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优美的诗句,出自古老的《诗经》,而蒹葭便是芦苇的古名。  相似文献   

3.
张彬 《党课》2012,(4):123-124
距离2012年春节还有20多天的时间,老龙就提前忙活开了,打开存放龙灯的库房,徒弟们左右伺候,把龙灯由室内请到空旷的室外——长达19米、有着13个节电、需要13位劳力方能托举的巨龙就舒展开了,眼见着它的威武、灵动和簇新,仿佛随时都有苏醒凌空的可能,让围观者思绪飞扬,心随之欲舞。  相似文献   

4.
苦乐家乡路     
1965年9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荣幸地考上了通州区永乐店高中。说起荣幸,我们那一届全县只招300名新生,还没有现在一个学校招得多呢。  相似文献   

5.
回家乡摘杏     
汽车驶上开洛高速,心情随视野豁然开朗。 昨天晚上,表弟又打来电话,催我快点回去,说杏园里的杏都熟透了,再不摘就要烂了:于是我自驾车,带着妻子和4岁的小外孙,一大早就上了路。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红山     
红山遥望着家乡的变迁,眷守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红山引无数漂泊在外的学子留恋、追忆……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铜仁市通过"五抓"措施,使"祖国好·家乡美"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8.
周迅 《学习导报》2013,(10):60-61
儿时,我在家乡看过的露天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至今仍然在我的耳边回响:“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对革命家乡的眷恋,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詹德权 《湘潮》2010,(10):1-1
<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语言浅显,感人至深。我长期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人们,会经常吟诵这首诗,以抒发思乡的情怀。我自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念大学、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郑如东 《当代贵州》2011,(22):27-27
我是一名到外省读大学的贵州学生,每天总要抽出一点时间看《当代贵州》,并做上笔记。它吸引我的,除了它所站在的高度及第—时间传递出我省的发展动态外,还有里面一些思想深邃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杨作奎 《党建》2013,(2):48-48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守护,传遍了全国各地。作为普通百姓,理应常回家看看,看望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而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从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还是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角度,都更应该"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里是家?从小处说,父母长辈所在是"家";  相似文献   

12.
赵明华 《学习导报》2013,(14):21-22
我从小深受原生态瑶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那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长鼓文化。我是第三代长鼓舞传承人,大伙都叫我“长鼓王”。在全国上下都在探讨各自梦想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顺口溜随想     
姜昆 《党建》2009,(2):63-63
我好编顺口溜。其实,顺口溜能编好,也必须有学习写诗歌的底子。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诗经》的段子,《伐檀》、《硕鼠》、《关雎》等。但是,只是能背而已,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是我有多用心还是在少年时多有文学潜质,那是我爸爸逼我背的,背不下来不让吃饭,不许睡觉。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汉代的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尤其是元曲,极其喜欢。  相似文献   

14.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0):48-50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有着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歌曲。作为20世纪60年代电影《红日》的插曲,它不仅为这部电影锦上添花,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这部电影早已被很多人淡忘了。但这首歌被视为山东新民歌一直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15.
统计的闹剧     
《理论与当代》2013,(6):58-59
岑嵘在第8期的《青年博览》上撰文指出: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展“我们跑步去北京”活动,每个班级学生每天上报晨跑距离数目,看看哪个班级先跑到伟大首都。一开始大家还守规矩,可是很快,这就成了一个闹剧。今天有人报4公里,明天就有人报8公里,后天还有人报10公里,照这个速度,不要说北京了,北非、北极也快到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12课《我最爱读的书》  相似文献   

17.
杜晓莲 《党的建设》2011,(12):42-42
年幼时,在堂屋的抽屉里放有两本用毛笔抄写的“书”,依稀记得一本为《三字经》和《百家姓》,另一本叫《四言杂记》。书皮泛黄,书角早已没了棱状,书页破碎,墨迹模糊。祖父说,这是他小时候的宝贝,陪伴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18.
刘铁芳 《新湘评论》2010,(12):26-26
近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三年级一班42名小学生集体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原文如下: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知道您的所说所做都是为了我好,但您可知,我们也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对您说。不敢不能不好意思当面说,只能希望您看了以后能更多地了解我们!  相似文献   

19.
刘铁芳 《学习导报》2010,(12):26-26
近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三年级一班42名小学生集体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原文如下: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知道您的所说所做都是为了我好,但您可知,我们也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对您说。不敢不能不好意思当面说,只能希望您看了以后能更多地了解我们!  相似文献   

20.
如今我已经步入知命之年。倘老爸还活着已是95岁的耄耋老人了。60年代中期,我十几岁的时候,老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里总是攥着一本书,那就是《共产党员》。那时我小学四年级,有时在老爸忙别的事儿时,我也拿起爸爸的《共产党员》翻看。乍看时,就是看看热闹。久之,便被书中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形象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