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平英 《学理论》2010,(29):185-186
"苏李诗"是名为苏武、李陵者所写的一组诗,历来研究者对此争论不止。对此,通过梳理这些研究者的观点,认为目前在没有新的文献资料证明的情况下,《文选》中所选的"苏李诗"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一句低声的纠正,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短短三个字,拉近了人民与他的距离.是的,不管肩负什么样的重任,不论身居什么样的高位,在他的心目中,他就是他,——"邓小平",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以,在人们惊喜地认出了他,并发出了"邓大人"的叫声时,他微笑着低声纠正道:"邓小平".现时的中国,确有这么些干部,只要  相似文献   

3.
考取燕大哲学系 1938年,孙道临年仅17岁,他考入了燕京大学.他读了一年经济系,第二年转入了文学院哲学系.一天,孙道临正坐在柳荫下捧着<世界哲学史话>读得津津有味.一个人正从柳荫深处匆匆寻来.见到孙道临,按捺住兴奋,隐身在柳荫里,自言自语道:"演这个角色,他成吗?"说着,继续暗自打量.忽又自言自语:"一定要拉他上路!"  相似文献   

4.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可谓占尽风光,用鲁迅的话说是个"摩登圣人".不但历代帝王把他抬到吓人的高度,什么"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宜王"、"万世之师"等头衔,以其"圣道"支配全国,就是在当今也是个大明星,红遍国中.他的著述一遍一遍被人诠释,各种版本充斥书店.虽然那时没有照像技术,也没有人为他画像,今日却为他制定了标准像,每到他的诞辰,政府官员出面为他搞祭孔大典.他的著述成了国学,进了讲坛,上了课本.最近还要拍电视剧<孔子>,甚至成了国际明星,据说外国办了1999所孔子学院,真为中国争了光!  相似文献   

5.
洋洋 《各界》2008,(12):28-31
清代红项商人胡雪岩,白手起家,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以图强国: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终其一生,他以"仁"、"义"经商,对当今的商人仍有借鉴意义.但他生活荒淫无度,又不谙政界之道,终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钱财散尽,黯然离世.……  相似文献   

6.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7.
台湾"首富"王永庆先生,是拥有两亿多资产的"亿万富翁".然而,他生活上却非常节俭:一条毛巾用了27年;请吃饭就在本企业集团招待所,实行"中菜西吃",一人一份.吃完再加,以免浪费,服务也常常由他的女儿担任,以节省人力.大富翁似乎太"小气"了.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8.
香港《文汇报》声称,某报刊出的禹作敏的照片是"'两会'期间唯一的一张禹作敏照片".可是,我认为至少有两张.根据是:我就给他拍过一张.在投票后,开票前,委员休息时,我和刘吉委员闲谈,忽见禹作敏出现在不远外.我急忙跑过去"咔嚓"了一下.因为是在休息室,我怕两会的背景出不来,有意把坐在他旁边似乎并不认识禹的委员也摄入镜头.拍完以后,刘吉说:"你应当付他肖像费."我说"这张照片的题目是:禹作敏在政协的最后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9.
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生,凭借"一团浩然之气",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令人惊叹的"狂举". 抗战期间,困局上海"孤岛"的郑振铎为自己写了一幅字,用的是龚自珍的诗句--狂掳文献耗中年.他将此作为座右铭,而实际上,这几个字正是郑振铎当年际遇的写照.他的"狂态"可在那幅字的旁注中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张昌华 《各界》2008,(10):16-17
品评民国名流,一言难尽者当数吴稚晖.他是孙中山的朋友,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却为无政府主义张目.他雄辩滔滔,又信口雌黄,发表过令人作呕的奇谈怪论.他一生骂人无数,也被人骂作"老狗"、"洋奴";胡适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名人"称号的中国人.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者同志称他是"一个坏透了的好人".……  相似文献   

11.
与路力庚先生交流,记者感觉他身上有那么一股"豪情",而这股"豪情"是与其不同凡响的"身价"等同的,他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精通文墨,行、楷、隶、篆无不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他的书法作品是许多人争抢收藏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初涉侨界,记者很幸运"撞见"一位"大人物".通过朋友的引见,9月17日上午,我如约在沈阳铁西区一豪华宾馆的大厅等他.一会儿,他突然出现了,和蔼地向记者招手:"你好,跟我去房间谈吧."  相似文献   

13.
"能动性"思想是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内核,并体现于李大钊早期的思想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的思想之中,这一"能动性"思想的产生归根于他拯教民族危亡的现实动机.以"能动性"思想为基础,李大钊在十月革命的契机中,凭借其兼容中西的学者素养形成了他的革命思想,这也决定了他的革命思想有着独具特色的内客.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哲学的当代意蕴是在他回归到对"哲学"本性的历史追溯过程中实现的.在他看来,所有的哲学含义上的问题都以特定的方式同哲学本身持存着始源性的关联,这种始源性本质关联显现着哲学的内在规定以及这一规定所承载的哲学命运.海德格尔对当代哲学发生作用的功能与方向都内在地包含于他对"哲学"的诠释之中.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与传统的宗教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他反对神学宗教,但不放弃追求理性信仰.他提出的"爱的宗教"表达了他对"人类之爱"的终极理想追求,不仅是当时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也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国是一个崇尚良好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荣辱观念就存于人心。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于腐刑(即宫刑),在他看来,“行莫丑于辱先,诟莫过于宫刑”。他要用事业的成就雪此大耻,正因他因耻发愤著书,中国历史上才产生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清代学者阎若璩年轻时写下“一物不知,以为深耻”作为座右铭,正由于他把知识贫乏当耻辱,勤奋学习,而成为有名的考据家。这都是个人人格、品质方面耻辱感的行为表现。其实,人的耻辱感与对国家、民族应负的责任还紧密联系在一起。解放前旧中国的一百零九年中,国耻纪念日一个接着一个,割地赔款,洋货倾销,东亚病夫的处境,亡国灭种的危  相似文献   

17.
怀旧 《侨园》2012,(1):58
世界上的"李鬼"真多,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但高尔基处理"李鬼"的方式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启示.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写:"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于是,他去了剧院想看看究竟.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将乡村话语作为一种异于现代化的"他者"而呈现,在形象塑造、价值取向、利益表达上建构着一个"他者化"的农村.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现代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尺,以及媒体从业者的中产阶级化共同造就了乡村话语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殷海光之死     
冯远理 《各界》2008,(10):10-11
背负着为中国人挣民主、自由、人权重任的殷海光教授于1969年夏,其胃癌再次发作.自称为"五四之子"和"五四后期人物"的殷海光,非但没有享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大师们的耀眼声华,反而因为追求民主、自由而屡遭迫害.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殷海光几乎是沟通"五四"和青年一代的唯一桥梁,是那个时代台湾青年的偶像和精神导师.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他的迫害也逐步升级,最后失去了他在台湾大学的教职.正如他的高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所说:"殷先生一生基于纯真理想的奋斗,所带给他的横逆与痛苦,足使天下有良知的人同声一哭."……  相似文献   

20.
柯亨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富人的慈善行为无助于消灭不平等的权利,他力图倡导和设计一种立足于善的"共同体"来促进平等的实现.柯亨关于平等问题的回答与论辩,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彰显出其时代价值;但他的前提设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构的、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