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者:王教授,您好!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今天要加强对齐鲁文化的研究、在研究中传承和创新齐鲁文化的理由。您认为,我们应如何去深入挖掘、阐释齐鲁文化的主体精神?王志民:以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觉去深入  相似文献   

2.
关于齐鲁文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之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 ,其理论根据是关于“轴心时代”和文化元典的文化学理论。正是在这两块理论基石上 ,才能看出齐鲁文化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从历时性的角度看 ,在坚持革命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同时还要弘扬齐鲁文化优秀传统 ,是因为属于古代的齐鲁文化中有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超时空的内容。从共时性的角度看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之所以还要弘扬对于它属于亚文化的齐鲁文化的优秀传统 ,是因为后者既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共性 ,又保留自己的特殊性即个性。  相似文献   

3.
齐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曾产生了孔子等思想文化巨擘。魏晋南北朝时期,齐鲁士人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失序而沉寂,相反,他们在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仍卓有建树,为齐鲁之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决定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作用。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源头,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齐鲁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齐鲁是儒学的发祥地,悬孔孟的故乡。齐鲁文化在中华早期文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东周至秦汉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奠基的重要历史时期,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的许多重要历  相似文献   

6.
张文珍 《理论学刊》2005,6(3):121-123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基础。齐鲁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厚德栽物、勤劳勇敢等文化精神,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继承齐鲁文化的优秀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弘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面对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社会问题无法根本解决时,转而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齐鲁文化的研究,从中寻求启迪和解决的办法。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暴露出来,譬如欺诈行为和腐化现象蔓延,社会收益分配的悬殊加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靠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9.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李友仁今日学界所言之齐鲁文化,意指发源于今山东地域的古代文化。其实,齐鲁文化,如就起源说,它既包括起源于今山东地域的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包括起源于今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或称中原地区的各地文化。黄河流域,包括渭水...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这个民族的最为强大的纽带。然而,中华文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加之自古以来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大,交流不便,且人口众多,族群并非单一,故而,在中国境内,存在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提得比较多的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包括台湾在内的闽南文化,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岭南文化等等。其中湖湘文化,更因在近代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
齐鲁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刘蔚华我们说的齐鲁文化,是指先秦时期,以周文化与东夷文化为渊源,以齐国与鲁国的文化为主体,秦统一后以齐地与鲁地的文化风习为余续的地域性传统文化。齐鲁文化对华夏文明的昌盛曾做出过特殊的贡献,如今仍然是中国文化向前发展的源头活...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之一,它在广宇的神州大地上诞生,在生生万象的人群中成长,继承了历经数千年风化的古代遗风,兼容并包了各家各派中对己有用的内容。道教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既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渗透到意识形态的许多领域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都曾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里,仅就在道教文化传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对豫西地区民间信仰和民间结社的辐射与渗透问题,掬几朵小小的浪花。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宁夏利用回族民间传统文化包装旅游,增加旅游的知名度是必走的路线.在挖掘、利用回族民间传统文化过程中,为了保障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回族群体对所有的文化资源的财产权益,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这个民族的最为强大的纽带。然而,中华文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加之自古以来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大,交流不便,且人口众多,族群并非单一,故而,在中国境内,存在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提得比较多的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包括台湾在内的闽南文化,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岭南文化等等。其中湖湘文化,更因在近代影响巨大深远而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中的开放精神郭墨兰在山东地面上,先秦有两大诸侯国──齐和鲁。齐、鲁皆周初封国,战国末年先后灭亡,历经800余年,各自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后来两个文化融合为一个地域文化体系,称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又融合其他文化,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齐文化虽然已融合于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民族竭蹶艰难的近代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是深闭顽固守旧派竭力坚守的最后底线,又是除旧布新改革派奋力抨击的众矢之的,文化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危局中应运而生。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历史中,文化民族主义者高举传统文化的旗帜,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在强国富民,抵御外侮上的适用性,虽然这种"文化救国论"在应对列强侵略扩张方面一败涂地,但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在经历了百余年时空转换之后,文化民族主义在应对国家危局中显示出的民族吸引力与号召力,对当代中国增强民族凝聚力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化民族主义在西学东渐的中西文化冲突中,如何调和中西文化,如何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的方式,对于我们在当代多元文化中定位中国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艺术图形设计领域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民间图形艺术,是历史的判断、时代的选择,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 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图形文化,使之走向当代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民间图形文化,它属于优秀民间艺术的范畴,是中华民族文  相似文献   

18.
江凌 《理论建设》2012,(2):87-93
文化性格是一定的文化区域内社会群体长期形成的、共同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精神追求,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习惯方式。近代两湖地区居民的文化性格主要具有爱国爱乡、崇尚革新、包容开放、讲究务实、机智灵巧、刚悍劲直、尚武好勇、多元并存的特点,近代两湖地区居民文化性格的形成则是由地理生存环境、楚文化传统、宗法血缘传承、明清移民、经济社会发展、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等因素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论齐鲁文化的形成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达 《理论学刊》2003,(6):125-128
狭义的齐鲁文化 ,特指先秦时期齐、鲁两国共同创造的 ,有着特定内涵的文化 ,主要可从文化特点、文化传承与演变、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以及有关著述等方面予以说明。讨论这一文化的形成 ,起码应包括三个基本问题 :齐文化的形成 ,鲁文化的形成 ,齐鲁文化的形成。据此分析 ,可知齐鲁文化是以鲁文化中的儒文化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 ;故在齐鲁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扬齐贬鲁倾向为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杨全顺 《理论学刊》2006,(2):102-104
中国从近代开始,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中西文化的交汇、太平天国运动的勃兴,打破了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格局,出现了儒学、佛学、西学多元之对峙、相反、相依而相成的文化局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儒学中的今文学派“援释入儒”或“逃儒归释”,佛教出现复兴转机,在自我更新中沟通中西,融儒而化西;民间儒学叛逆者乘势而起,援引西方基督文化以反抗皇权,掀起农民武装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