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碧颖 《新民周刊》2015,(22):28-33
2015年的大银幕几乎要被各种机器人、机械装甲、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刷屏了。大片导演们好像说:好了,要来一场"未来风暴"——《复仇者联盟2》、《超能查派》、《机械姬》,还有《终结者》、《创:战纪》、《我,机器人》以及N部漫威系列作品正蓄势待发。人类和人工智能(AI)的关系,要么亲密如好基友,要么暴力如杀父仇,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另外一种方式的关系存在于人类和智能机器人之间呢?乐观的理性派认为人类终将和机器人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人工智能艺术的概念进行阐述,世界不同研究学者对其理解不同,赋有不同的意义。介绍了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艺术是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虚拟现实艺术、机器人、大数据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在世界的发展是领先的。通过对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一些主要案例进行阐述,对日本人工智能艺术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进行探究,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服务应用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与反思,对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艺术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社会服务探究对世界对中国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式微 《新民周刊》2015,(22):50-51
强大的电脑科技将重新规划人类的未来,但如何才能确保其带来的好处会多于危险呢?"世上真的有上帝吗?"科学家用颤抖的声音问道。"现在有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电脑回答。话毕,一道电光闪过它的电源插头——人们再也关不掉它了。这是斯蒂芬·霍金在出席脱口秀时阐述的一则"恐怖故事",而在前不久的伦敦"谷歌时代精神"大会上,霍金平静地描述了人类的命运:"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  相似文献   

4.
陈晟 《新民周刊》2015,(22):48-49
如果一个人工智能,真的到了能够独立判断、独立学习的水平,它会把我们人类视为自己的同类吗?最近,随着电影《超能查派》、《复联2》隆重上映,对"怎么让AI(人工智能)理解人类的道德体系"、"AI造反了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人工智能"似乎一夜之间就和普通人扯上了关系。想要造出一个能够和人类智力水平相当的AI(比如查派),显然并不容易;而如果真的造出来了,这些个AI会如何看待我们,则是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Top 1矩阵,母体,Matrix: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它就是那样存在着,这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能够给予人类的最大噩梦,把人类圈养,最后变成人工智能的一节电池。Top2天网:《终结者》中的天网,才真正有了人工智能的感觉,无尽的痛苦与折磨。才真的能让人觉得,人工智能,终结人类的智能。  相似文献   

6.
李恒阳 《美国研究》2020,34(4):94-114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前沿性、战略性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迈向智能时代,实现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大变革。作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领导者,美国将智能技术的发展视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战略文件和行政命令来指导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重点包括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公私合作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和强化国际合作。应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竞争、促进经济繁荣和保障国家安全,是美国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因。当前,美国的人工智能战略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存在障碍、科技人才短缺,以及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导致安全困境。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抛弃冷战思维并加强国际合作,美国智能技术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联结女性与和平方法中的性别结构 (国际)政治(学)虽然视和平为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对和平本身却不持那么友好的观点。通常情况下,和平往往被消极地定义为“没有战争”这样一种概念。  相似文献   

9.
《新民周刊》2015,(12):10-10
为什么不想看的时候人可以闭眼;不想闻的时候可以不呼吸;不想尝的时候可以闭嘴。人的五感里唯独听觉不能控制。人类都进化了几百万年了还那么不完善。一个睡眠质量极差容易被声音打扰睡不着的人的抱怨。  相似文献   

10.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43):6-6
《明星离婚与危机公关》(2012年第42期)众人正在唏嘘董洁、潘粤明的劳燕分飞,又看到了重庆"爱情天梯"主人公辞世的消息。同一个世界,我们到底能不能相信爱情呢?真是让人糊涂了。有人罗列了娱乐圈曾经高调秀恩爱的一对对夫妻,一一对应他们的结局,发现高调者一般不很妙,于是得出睿智的结论:需要高调出场秀的往往已是恋情告急。当...  相似文献   

11.
生命进化从来就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变化,而这些相互作用领域的涵盖面和包容性使得相应功能变化呈现出"灰色"的特征。如果说进化是生命的自然形态,那么发展则是人对生命的自觉要求,而这层意义不仅在今天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并且在支撑多方因素互动的物质手段方面已经具有或者说达到了星际水平。在"人类世"的今天,灰色生命经济学的可能前景取决于如何实现人与地球一体化的功能跃迁,包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实行可控的、有节制的和适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冰 《新民周刊》2023,(6):10-15
<正>毫无疑问,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自移动和云计算兴起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式技术,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变革,将会成为数十亿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互联网引发空间革命,手机引发时间革命,那么,ChatGPT将引发“思维革命”:它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由此重塑世界!中国农历新年刚过,一款号称史上最强的聊天机器人Chat GPT迅速火出了圈。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玩Chat GPT,聊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3.
陈冰 《新民周刊》2020,(1):68-69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万物互联,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科技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9年是科技蓬勃发展的一年,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3D、5G等黑科技关键词在今年被反复提及,各大厂商也看准时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产品。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主义世界到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进化背后的根本及辅助机制,文章指出:国际政治系统一直是一个进化的系统。因此,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来自并适用于国际政治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政治时代实际上需要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应该成为真正的进化论科学,或"给达尔文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按照宋鸿兵的说法,华尔街上充满阴谋。《新民周刊》:你说自己在40岁的时候终于不惑了。究竟想明白了什么?宋鸿兵: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地拥有某种天赋,当一个人在从事自己  相似文献   

16.
周丽 《法国研究》2008,2(1):57-60
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第413页)巴黎公社的执政实践虽然短暂,但却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朱伟一 《新民周刊》2012,(19):86-86
战术讨论会上传递的那些未披露的消息,让在场的客户捷足先登,而不在场的客户则有可能被鱼肉。华尔街在中国还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因为有一个普遍共识:华尔街敢于赚钱,善于赚钱。那么华尔街到底是如何赚钱的?战术讨论会是一  相似文献   

18.
贺刚 《欧洲研究》2015,(1):99-115,7
在欧洲化进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较为顺畅地实现自我身份的转化并较早地加入欧盟,而另一些国家却难以实现自我身份的转化,迟迟难以入盟?为什么两个相似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欧洲化路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比较了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欧洲化进程。这两个巴尔干国家具有共同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历史,经历了滞后的民主转型后申请加入欧盟,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欧洲化路径。文章从国内视角而非欧盟层面分析这一差异化进程,结论认为,国家身份进化策略的差异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应琛 《新民周刊》2013,(1):30-32
世界,终将是90后的,他们是什么样子,未来就是什么样子。中国的90后,因是一代"纯粹"的独生子女,因出生在物质充裕的年代,因从小与网络为伴而显得有点特别。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对公益事业的热衷,对社会改变的期待也更加"纯粹"。  相似文献   

20.
陈冰 《新民周刊》2015,(22):39-39
人工智能很可能像电和水一样,存在一切的地方。国际知名IT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副总裁、研究院院士、智能机器人领域全球领衔分析师汤姆·奥斯汀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民周刊》:年初的时候,物理学家霍金还有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呼吁要遏制智能机器的发展,不然人类会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