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艳红 《求实》2007,(8):36-39
传统的中国社会层级结构导致权力本位思想的产生,权力本位就会排斥能力,当然社会也就缺乏公正。在生产力不发达阶段,应注重动力机制,而动力机制的实质是注重能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也要关注平衡机制,平衡机制的本质就是公正问题,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健康发展,都需要做到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内在统一,其中动力机制是根本。能力与公正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现代理念,能力理念并不是遮蔽社会公正,而是追求社会公正的积极努力,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公正的实现者,用能力理念扬弃权力本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新历史时期.确保制度政策设计、建设和执行运用时的公平、公正是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使社会充满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要求。其中,劳动制度和政策的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正:实现社会公正的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消除我国转型期教育的不公正现象,从而推进教育公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没有公正的对待农民,就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公正对待农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事关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全局性大事。当代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分配的不公正和制度缺乏社会公平和经济理性,也就是在我国以往的制度设计中,有意无意地损害了农民的国民待遇,对他们造成了制度性的歧视。本文在探讨农民不公正的问题之后,进而寻求权利义务分配的公正或合理和建构以自由平等为价值诉求的制度,以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取向与社会公正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立足于从全局上改善民生并将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奠定经济技术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发展观、民生观和社会公正观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和与时代接轨;强调坚持改革方向,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詹勇 《求贤》2011,(8):41-41
与促进发展相比.推进社会公正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是公正问题正在成为全局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超出以往任何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公正的  相似文献   

7.
汪海霞 《求实》2007,2(9):71-73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也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涵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取得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才能得到最为有效的遵循、实施,才能真正确保社会个体的权利、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制度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张乾友  张玉 《学习论坛》2007,23(6):50-52
社会公正是思想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社会公正之所以成为难题,是因为在具体的行为选择中,个人会出于自身利益而表现出偏向性。如何消除个人与具体行为的利益相关性就成了解决公正问题的出路。针对这一点,张康之教授提出了“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的设想。他认为公共领域是权力而非权利的领域,作为权力主体的行政人员其行为规范是道德而非权利,应通过道德制度的建构,将公正问题转化为公共性问题,在公共行政中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把社会公正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加以强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因此,我们要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指社会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合理配置和享用。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公正配置。社会资源公正配置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维护城乡、区域的平衡协调,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合理,保证社会流动的顺畅有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选择必须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必须普及国民待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是一切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伴随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针对社会公正问题,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平等现象、社会公平本身,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去研究的。事实上,社会公正问题既是社会分配和经济平等的问题,又属于社会治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12):46-47
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每个人都应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而耍实现这种合理的分配与承担,就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实现社会公正的若干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及其实现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理论建设》2007,(2):42-45
本文从社会公正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并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实现我国社会公正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维护社会公正秩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基本的职能。当前我国政府在维护社会公正秩序方面的缺位,凸显了政府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的迫切性。我们必须以维护社会公正秩序为核心,来界定、限制和规范政府职能,努力提高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秩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经济公正是现代经济学的重大关切问题,为社会公正而呐喊是经济学家的天职。公平正义的严重匮乏是当前金融危机的道德总根源。因此,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根本之道,就是要不断地推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此,重建“以人为本,诚信公正”的现代企业文化,以企业公正带动全社会的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进而重塑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为民主法治建设夯实伦理基础,这是从根本上克服和防范金融危机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最深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出现了某些公正缺失现象.如何弥补这些缺失?我们不仅要奉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还必须在改革中切实使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合理的分配、公平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改善,民众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也呈上升、多元化趋势。为了使民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我国要在公正德性的培育、公民基本权利的确保、社会民生的建设上注入更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维护和实现人们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发挥其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优势,增进和谐社会的包容性、共享性。  相似文献   

19.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平等意识,为制定、实施机会平等的法律、政策、措施提供合适的社会土壤;二是加强有关立法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实现公民"起点的机会平等";三是逐步消除客观存在的社会排斥因素,实现公民"共享的机会平等";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公民"实际的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社会公正的科学内涵;把握实现社会公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坚持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