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婴 《世纪风采》2006,(5):12-1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1923年到上海,1927年赴法勤工俭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翌年发表后引起轰动,被视为其创作生涯的开始。1928年冬回国后,巴金先后完成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憩园》、《寒夜》等小说。抗战胜利后,巴金主要在上海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2.
明红 《党史博采》2003,(6):38-39
大作家和中学少女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于1904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由于他对文学的天赋、挚爱与不懈追求,使得他在文学上获得了辉煌卓著的成就,成为我国的文坛泰斗。 1936年,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年轻一代对幸福爱情和生活的追求。此时,身在大上海的巴  相似文献   

3.
1956年,上海作家柯灵写了一个反映工商业改造的电影剧本《不夜城》。到了1965年,《不夜城》遭批,巴金被选作批判人。巴金试图推脱:"我对电影是外行,请别人写不行吗?"但被以这是政治任务为由拒绝。后来他想用拖延的办法过关,也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4.
请您评刊     
1956年,上海作家柯灵写了一个反映工商业改造的电影剧本《不夜城》。到了1965年,《不夜域》遭批,巴金被选作批判人。巴金试图推脱:“我对电影是外行,请别人写不行吗?”但被以这是政治任务为由拒绝。后来他想用拖延的办法过关,也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5.
1978年4月的一天,巴金收到一封从香港寄来的信件。信是老朋友潘际写的。潘际供职于《大公报》,主持副刊《大公园》。潘际约巴金为他主持的《大公园》撰稿。巴金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有些话在上海还不好写.也不好发。  相似文献   

6.
1932年,戴高乐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军军官,却很重视领导学。在《剑锋》一书中,他宣称,领导“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望可言”。在他看来,领导与下属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因为过于熟悉,产生的不会是尊敬之情,而是轻蔑之感。  相似文献   

7.
孟红 《党史纵横》2021,(1):60-63
巴金,原名李尧棠,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一生著述高达1300余万字,堪称中国文学旗帜。  相似文献   

8.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2):44-45,48
正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成就的诗人。1934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画梦录》。这本散文集,在1936年被《大公报》授予"文艺奖金"。由朱自清、沈从文、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林徽因等组成的裁判委员会对其评价是:"《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1938年,何其芳与诗人卞之琳、小说家沙汀一起奔赴延安。在那里,他诗风文风大变,写出了《我歌唱延安》《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作品。期间,他曾随部队到  相似文献   

9.
1932年,戴高乐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军军官,却很重视领导学。在《剑锋》一书中,他宣称,领导"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望可言"。在他看来,领导与下属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因为过于熟悉,产生的不会是尊敬之情,而是轻蔑之感。由此,他建议领导者"只有像神像一样隐居深庙,才能显出凛凛的威风。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所思所为,都要令人捉摸不透。"  相似文献   

10.
巴金在重庆     
从1940年11月到1946年5月,巴金曾经活动在重庆,投身抗日救亡与争取民主的洪流中,创作了《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名篇。身在“战时首都”的巴金,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社会一天天烂下去。他以他的作品和出版事业积极地投身到为受苦人申冤的行列,揭露黑暗,呼唤光明。  相似文献   

11.
巴金,原名李尧棠,浙江嘉兴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与编辑出版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世纪文学老人”、“中国文坛巨擘”、“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1904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历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2.
<正>彭新琪在5月28日《新民晚报》上撰文说,最近,从媒体又听到了关于巴金笔名是从旧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这实在是讹传。四十多年前我曾为此问过巴金先生,他非常坦然地告诉我不是这样的。他比较详细  相似文献   

13.
汤李 《党建文汇》2008,(1):40-40
由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他写出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相似文献   

14.
我们景仰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历程。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卓有影响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后人树立了杰出的典范。巴金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人生历程。他以充满进步思想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等长篇作品,《英雄的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说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几十年…  相似文献   

15.
真话和真理     
最近重读巴金的《随想录》,颇多感慨。巴金写《随想录》,遵循一个原则:说真话。《随想录》是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是他的肺腑之言。因为真诚真切,所以深刻,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几本薄薄的书让人感到厚重,感到有分量, 虽然写在多年前,现在读来依然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6.
徐天龙何许人也?他是山东的一位普通农民。2003年春天,为了讨要工钱,在无望的情况下,他点火自焚。由于抢救及时,他没有死去,但落下了终身残疾。这事曾在《经济导报》上有详细报道,2003年3月19日,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他们总是泪流满面?》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旷天良也是一位民工,确切的说他是一位工头。为了讨要工钱,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文学巨匠巴金曾说过:"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1979年,作家丛维熙把描写监狱真实生活的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寄给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年过七旬的巴金亲自过目拍板,不顾可能惹来的麻烦,让编辑以最快的速度和  相似文献   

18.
渴望真诚     
渴望真诚董治顺翻读《魏征谏言译注》。不时被魏征那精辟辟独到的见解,心系社稷的真诚和忠诚,犯颜直谏的勇气所感染,所吸引。1300多年前,隋王朝灭亡后不长时间、李世民登上三位做了唐太宗。他在位23年,蒙魏征等一班忠良之臣辅佐,很快"康复"了隋末战乱的创伤...  相似文献   

19.
肖劲光大将谈一国两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至1985年间,为出版武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将军的革命回忆录《留守陇东》,我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肖劲光大将审核史实并作序,后又应他要求编写《八路军留守兵团革命回忆录》(上、中、下三辑)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史》。这使我有幸18次同肖劲光大将畅谈历史与现实。一次,肖劲光将军集中谈了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与体会。他是在问过我到深圳、沙头角与香港的情况后,放开思想谈话的。听说我是在原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詹才芳中将的女儿詹扬的陪同下去沙头角等地的,他十分感兴趣,话也很多。他说:“詹才芳可是当过公安军司令员的。1956年2月我曾随贺…  相似文献   

20.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发表了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选择这一天是意味深长的,因为正是在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白成杀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立国276年的明朝灭亡了。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的注意,他将其列为整风文件,并多次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因此而扬名。恰逢建党90周年,重读《甲申三百年祭》,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