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肖岱 《党的建设》2009,(1):61-61
我赴苏人员两年无床睡沙发国人对苏联专家援华建设的事情已经耳熟能详,但在查阅外交部解密的档案时发现,其实在1957年到1960年期间,中国也向苏联派遣了很多专家进行技术援助和其他服务。1957年,中苏签署协定,要求双方互派的专家都享有同等待遇。但1964年的一份档案显示,中国赴苏联专家的待遇与苏联专家在华待遇相比,差距很大。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除每月可获  相似文献   

2.
1960年,中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之际,苏联方面又因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撤走专家.  相似文献   

3.
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翌年6月12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我国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援助。1960年7月10日,苏联政府照会我国政府,撤回在中国的全部专家。所有这些丝毫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和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赤胆忠心、博学勤攻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们,其中许多带头人都是从海外归来的赤子,他们满怀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激情和全中国各族人民一道,不信邪,不怕压,坚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继承中国工农红军“天欲坠,赖  相似文献   

4.
正1960年7月,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全部在华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受其影响,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成套技术设备的供应。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把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来源地开始转向西方发达国家。7月,聂荣臻向中共中央提出在苏联中止技术援助后的应对措施时,周恩来批示:"凡可购买的重要技术资料,应从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买到,买不到的,应另行设法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间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曾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给予中国人民的宝贵支持."随着我国和苏联一批历史档案的解密,苏联对中国的物资援助的史实逐步浮出水面(本文不谈对孙中山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援助).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苏联政府不仅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道义上给予了中国人民以巨大援助,同时,还派遣军事顾问、专家和志愿军飞行员到中国直接参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使其成为反抗日本侵略的中坚。苏联援华的措施和志愿军的行动纲领都是根据苏联政府全面援助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彻底打败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制定的。但是,对直到1937年还坚决反对同苏联友好的国民党,其中包括蒋介石来说,取得苏联的援助实属迫不得已,而他们的观点简直是反常的。三十年代初,一个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国民…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我看到了刊登在《北京支部生活》第2期上《王小谟和他的"领航人生"》一文,我感触很多。"人生有低谷,心情从来没有低谷"。就像老院士自己所言,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把人生的低谷作为调整期,静心储备知识。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援助专家,进行技术封锁,他积极搜集资料,既把英文文章读通,又把英语  相似文献   

11.
湖南331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从1951年到1960年,先后有4批38位苏联专家来厂指导和帮助。他们以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331厂加强管理、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现场指导、编印讲义和授课等方式,为331厂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在苏联专家援助下,331厂通过改扩建和生产转型,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并实现航空发动机的成批生产,创下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很多人知道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横扫日军几十万关东军的事情。其实,苏联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发动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和东北抗联在失败后都退入苏联。苏联政府不顾日本抗议,对他们予以很好的照顾安排。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又从道义、人员、物质上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1939年9月,随着诺门罕战役的结束,一向对苏强硬的关东军也开始松动,讨论起日苏亲善和关系缓和的问题。为与苏联改善关系,日军参谋本部从1939年11月开始讨论一个计划,提议将中国分割为日本、苏联和蒋介石政府分别掌控的三块势力范围,其中"满洲"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新疆及西北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华南地区是蒋介石政府的势力范围。尽管日本的这一计划最终失败了,但日本仍在继续谋求同苏联改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相似文献   

14.
1960年,中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之际,苏联方面又因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在这内外交困的历史关头,陈毅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此诗正是这位元帅诗人一生刚直不阿、襟怀坦白的生动写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中,都有几个永志难忘的时刻。1964年10月16日,就是我人生中这样的时刻。那天,是划时代的一天,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天,也是国外反动派心惊胆战的一天。  然而,这一天来之不易。  20世纪50年代末叶,中苏关系恶化,苏共领导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我国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援助。不久,就撤走了专家。这对刚刚开始进行核工业建设的我们,无啻于釜底抽薪、当头一棒。赫鲁晓夫狂妄叫嚣:"中国再过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当时,我国正值空前自然灾害的困扰之中,国民经济陷入极端…  相似文献   

16.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苏两国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从兵戎相见、邦交断绝走向正常化,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合作抗日的道路。苏联在当时"国联"所允许的方式下,在不影响其国防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援助中国抗战,谱写了战时中苏军事合作的篇章。但是,我们在评价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苏联援助中共武器问题初探孙艳玲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共的武器援助问题是苏联与中共关系史上的一个悬案,一般认为中共没有从苏联直接得到武器援助。但根据现有档案和有关史料,抗战时期苏联确曾根据中共要求,秘密援助过机关枪、步枪、炮弹、手榴弹、子弹等武器和军事装备。援助主要集中在1940年以前,苏德战争爆发后这一问题更多地与苏联请求中共采取军事行动配合作战纠结在一起。与苏联给国民党的大量军援相比,苏联向中共提供的武器援助在数量上很少。同时,与抗战期间苏联向中共提供的上百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相比,武器援助所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之所以如此,除苏联和共产国际自身存在一定困难等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苏联的对  相似文献   

18.
依靠苏联沿岸防御建国后,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仿制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等海战设备,建立了军用造船工业基础。1953年从苏联  相似文献   

19.
中苏关系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因素.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密切以及苏联的援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苏共二十大揭露苏联的错误以及此后中苏关系的恶化促使中国领导人试图探索优于苏联、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但由于没有能够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误读,偏离正确方向."文革"后,中国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  相似文献   

20.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1):4-8
参与援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在苏联帮助下开始的,而作为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也直接参与其中,并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1955年1月,苏联帮助中国改建鞍山钢铁公司第二期工程。为了能使工程如期完工,周恩来致信尤金,请苏方将第三炼钢厂、冷轧薄板厂等的施工图按中方提出的期限交付,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期完成。尤金当即转告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