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不只是一连串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改革方案,在更深的层面上,它还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一种文化诉求和价值取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传统文明和世界当代文明的结合点上,对当代中国的一种价值整合和文化重塑."小康文明"最基本的价值特征是倡导富裕,倡导务实,倡导和谐,倡导民本;最基本的文化意义则是它的民族凝聚力,文明整合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充实和展示.  相似文献   

3.
微言与大义     
在关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解读中,一个说法是,有禾苗、言论、嘴巴、告白等组成的和谐二字,其政治意义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最卑微的人也有说话的权利、责任和大义。确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入地介入国际社会、中国公民护照对文明社会全面开放,最终使得从上到下,从精英到民众,开放的心态、人人皆有说话权的共识建立了起来。这应该是中国当前最重大的社会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治邦 《前进》2007,(9):56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大好形势;一表扬就人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很多,而中肯坦诚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当代中国现实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理想诉求,它不是子虚乌有的乌托邦梦想。文章具体考察了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着重阐明了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深刻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社会和谐思想的理论基础;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针对我国现阶段各种不和谐现象、各种社会失衡甚至社会冲突而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玉观德"是荀子的一种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有其来源和发展脉络;荀子的"以玉观德"审美思想的内涵,即和谐审美思想,而和谐审美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生哲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生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时代诉求的必然性,它是时空坐标中人类理性的选择。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它使我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集团与集团、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审视有了新的视野和认识,使我们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参照和方法。"共生"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和理念。共生哲学中的进化理念、共同理念、合作理念、互惠理念以及相变理念在不同层面揭示了共生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郭隆 《北京观察》2012,(12):16-21
五年来,北京市政协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反映基层的呼声和愿望,推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古代民本观念的朴素表达。"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坚定追求。医保全覆盖、保障房开工、提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发展态势,努力在人口均衡发展中促进共享发展,在共享发展中提升人口生态发展的水平。要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起  相似文献   

10.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今日浙江》2006,(16):26-2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由邓小平行政改革的科学观、发展观和和谐观构成.从哲学角度看,科学发展与和谐实现是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灵魂,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诉求是和谐、邓小平行政改革的主导价值理念是科学、邓小平行政改革的过程是发展、邓小平行政改革的评判标准是和谐实现.从实践层面看,对和谐的理解构成了邓小平行政改革的逻辑起点与价值诉求,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没有脱离和谐实现这一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慰 《求索》2012,(2):128-12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之一,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思想。本文从老子"公平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道德修养、政治手段、现实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的挖掘和诠释,以期为当代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李俊 《前沿》2015,(3):48-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的现实需要和价值诉求。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仁爱思想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仁爱"思想中所包含的"仁者爱人"、"为仁由己"、"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诚信思想,因此,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中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他的和谐思想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和谐观。他在早期提出了一种合乎中道的人生观,并试图建立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生活。在《新原人》中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地境界,就是"自同于大全"的人,从而使自己和宇宙合为一体。又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提出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的矛盾统一,就是一个"和"。"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并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兰斌 《公民导刊》2011,(3):34-35
万州区沙河街道凤仙路社区是一个全移民社区。"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开展以来,该街道人大工委大胆创新代表工作,组织辖区的三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平安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建设平安人人参与,构建和谐人人共享,维护稳定人人有责,保证安全人人平安"的社会环境。如今的凤仙路社区平安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提出和诞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一次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汲取与借鉴。《论语》中"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对现今如何更好地处理个人、社会以及自然三者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大》2012,(6):2
树立一流的理念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理念,用战略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超前的理念引领工作,树立"坐不住"的忧患意识。"马上做"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到时时争先进,事事创一流,人人争先锋,处处显成效。制定一流的标准以"全面建设精致和谐的一流核心街区"为目标,以"追求一流的发展质量,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搭建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诉求,制定出一套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城市功能向成熟化发展,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和谐"。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做具体化分析和民族化阐释。不和而和,"和为贵"的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可以说就是一个"和"字。早在《尚书》中就提出:"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和谐论命题。孔子则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从而明确提出"和为贵"的思想。道家同样强调一个"和"字。老子讲"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  相似文献   

19.
廖义军 《湖湘论坛》2007,20(1):50-52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在新世纪新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和平思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构建和谐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精神,是一种新的世界发展观,是对世界和平事业作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山西政报》2012,(11):39-42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节能环保的口号人人挂在嘴边,"绿色"两个字成了现代人所热衷追捧的一种格调。煤企,传统的印象中,只能留给人一个"黑色"的概念,为穿上"绿色的外衣",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审时度势,乘势搭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新景公司以"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社区和谐为主要目标。以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