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世瀛有中关村“第一村民”之称。翻开中关村创业史,人们会读到纪世瀛的名字和中关村的崛起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2.
赵弘 《前线》2011,(3):9-10
日前,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中关村“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描绘中关村未来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中关村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化中关村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的引领和支撑地位。  相似文献   

3.
林小波  魏晔玲 《前线》2011,(1):25-26
海淀区作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核心区,在未来五年北京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时期,海淀区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面对未来五年,海淀区确定了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如何实现中关村建设“年年都有新变化,五年内有一个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林抚生同志。  相似文献   

4.
张雪花 《求贤》2013,(1):11-11
由中关村管委会指导、北京云基地协办的“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2012年12月13日在中关村软件园举办。该活动开幕式宣布成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云天使基金、中云融汇基金、大数据实验室孵化基金三支产业投资基金,并为“中关村云广场”正式命名。会议同时决定把今后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中关村的大数据日,集中开展以大数据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平谷区峪口镇作为农业中关村的主阵地,承担着高质量建设农业中关村、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责任使命。峪口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定位,突出抓好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服务保障,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争当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推动农业中关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15日下午17时,记者如约来到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A座六层会客室,采访了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段永基总裁。段总裁是人们熟知的我国IT产业的知名人士,是中关村2001年十大优秀企业家之一。虽然已紧张工作了一天,可他依然精力充沛,毫无倦意。谈起“中关村科技”,他思路清晰,见地深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关村科技公司的成立,是北京市委和市政府设计和实施“首都经济”战略目标———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基地,使之成为首都经济“发动机”的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赵弘 《前线》2011,(9):47-48
中关村从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脱胎换骨,发展壮大,今天的中关村,与过去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它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标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是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先锋和骨干。  相似文献   

8.
郭洪 《前线》2012,(7):78-79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括起来讲做了“十件大事”:一、推动实施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探索构建具有首都特色新型创新体制,初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框架体系。二、在中组部等15个部门支持下率先建设人才特区。三、建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四、会同国家部委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五、助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  相似文献   

9.
文隽 《前线》2009,(12):54-56
说起闻名中外的中关村,可谓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地属燕国,汉时属渔阳郡,唐代属顺洲,明初改为中关村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寂寂无闻;到了上世纪50年代,风云际会,这里被打造成为实现“强国之梦”的科学城;改革开放以后,中关村又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联合党委通过创造性地开展“两村工程”,探索出以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关村核心地段,有一家现代化商务场所——这就是海淀职业集团中关村数字物流港有限公司。物流港职工不多,只有30多人,党员占一半左右。两年来,公司党支部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和谐型、廉洁型”五型团队,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隋振江 《前线》2012,(7):52-53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在深入分析形势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科学谋划出首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海淀区广大干部群众完全拥护,备感振奋,备受鼓舞。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尽快建成中关村科学城”、“推进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的发展”、“推进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海淀区新一轮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倍加珍惜,勇担使命,  相似文献   

13.
大风起兮“云”飞扬。3月1日下午,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以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闻名海内外的北京海淀区,在今年召开的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新确立了“发展知识经济,建设中国‘硅谷’,开发建设中关村”的跨世纪战略目标,提出力争用20年左右时间,把海淀区基本建成国家最具活力的知识、技术创新基地,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和设施先进完备、环境优美宜人、管理规范高效、社会文明进步的首都现代化国际化新区。建设中国“硅谷”,开发建设中关村,至重至大,不仅北京人关注,全国甚至外国人也都瞩目。围绕着这个话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议论。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上。一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地处川西平原的成都市武侯区,曾以“三国故里”,“诸葛丞相祠堂”等古迹闻名于世,如今他的六大经济贸易圈、西南皮革城、被誉为“成都中关村”的科技一条街已蜚声海内外,房地产业蒸蒸日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实,其经济实力稳居成都地区三甲。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相似文献   

16.
如今,来北京观光的外国人除了去长城、故宫、天坛,还要去中关村。中关村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梦开始的地方”,它由“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七园”、1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园区。多年来,中关村高举“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大旗,艰辛探索、坚忍不拔,不断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2):40-40
“责任与生俱来,奉献与生常伴”,这是中关村高技术民营企业——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党员群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样的理念引领启明星辰在信息安全市场上不断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周莲娣  闫贵福 《求贤》2014,(6):30-33
北方水乡、创业社区、科技新城,这些都能用来形容正在建设中的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让北京、天津、河北的广大干部群众倍感兴奋。三地加快了推动协同发展的步伐。在协同发展的浪潮中。天津市宝坻区勇立潮头,与中关村密切合作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打造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高地和带动区域跨越升级的核心引擎。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12.5平方公里,综合配套区2平方公里。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以智能化、信息化、集群化和服务化为引领。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际融合,集聚京津两地高端资源。吸纳各种创新要素,打造“智慧产业区、创业梦想城”。据悉.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将通过“一园多区”的组织形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到2020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实现产值2800亿元、税收150亿元,建设成为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9.
《北京党史》2011,(5):65-F0003
北京市海淀区抓住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高端,示范引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所引高端人才入选“千人计划”42人,占北京市的65%,入选“海聚工程”82人,占北京市50%以上。实施13项人才重点工程,设立每年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完善社保、医疗、住房等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创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创业机制,取得了年均近25000件专利申请量和技术交易总额突破3000亿元的重大成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关村,马大猷院士的家,整洁而简朴。面积达30多平方米的书房,被两排倚墙而立的书柜“挤”小了很多。92岁高龄的马大猷,白发如银,微笑着缓步走来,向我伸出热情的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