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城市抱了20多年“铁饭碗”的苏丽娜,2001年在农五师八十一团十连承包种植207亩棉花,获取75吨籽棉的高产,谱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 现年43岁的苏丽娜,原是博州粮食分局第二粮店的开票员。1999年她被分流到单位家属院看管门户后,便萌发了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在2000年,她让母亲和丈夫帮助看管护理家属院,独身一人到八十一团十连承包种植100亩棉花。她住在离连队2公里的地头井房旁低矮的棚子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播种、抗灾、田管、采摘、交售,100亩棉  相似文献   

2.
唐金菊是农三师四十八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农业土地承包中,她率先两费自理承包棉花地,多次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 唐金菊1992年与丈夫来到四十八团七连落户,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曾使她忐忑不安。七连领导的热情和关心使她放宽  相似文献   

3.
<正>7月11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十连副连长徐文斌来到职工彭士清的承包田中,观看棉花长势、指导棉花摘心工作。像徐文斌一样活跃在连队一线的科技人才,在这个团有200余人,他们被职工形象地称为"农业生产参谋"。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农一师十四团女老板任静英,方园百十公里内没有人不认识她的。3年来,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年3月,她被农一师评为“十佳”巾帼科技致富先进能手。 今年31岁的任静英,1990年告别了四川的父母,来到十四团。凭着她的意志,拾棉花、种地,从不落在别人后面。1991年,她在三连独自承包了40亩棉花地。她不怕辛劳、精心管理,一年下来,她的棉花单产名列全团榜首,被团授予“植棉标兵”  相似文献   

5.
2月28日,笔者在农八师一五○团十二连采访曾多年被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的共产党员伏士芳。她对笔者说:她今年承包110亩棉花,籽棉总产43.5吨,籽棉单产396公斤,收入达8万多元,是一五○团十二连棉花单产最高的承包户。多年来,伏士芳在棉田辛勤耕作,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  相似文献   

6.
一师十团四连职工徐云义有个愿望,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他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今年46岁的徐云义在90年代初来到十团四连帮人拾棉花,拾完棉花后,和他一起来的人,因无法适应本地的艰苦条件纷纷离开,他却留下来了,参加土地承包.由于他勤奋好学,掌握了植棉技术,第一年承包棉花就获得高产,纯收入达2.5万元.当了万元户后,更加坚定他留下来创业的决心,准备在塔里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他就把自己的户口从四川迁来落在四连,在团场扩招职工中,他成为一名团场职工.后来,他连续多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获得高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成为十团小有名气的“植棉状元”.  相似文献   

7.
孟秀梅,五十三团二十三连工会委员、女工委主任,她从1997年来农三师五十三团二十三连工作.落户至今,十多年来她始终奋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积极组织和带领二十三连女职工闯过一道道致富难关,默默为二十三连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07年她光荣地当选为图木舒克市人大代表,代表广大妇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在二师三十团三连,吴桂芳是个能干的女人。近年来,她和丈夫刘朝银依靠辛勤劳动,在管理好156亩棉花的同时,还投资十几万元,发展养殖业,她家的养猪场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年存栏头数达400余头,仅此一项收入每年都在2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16年前,吴贵芳随丈夫刘朝银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率先两费自理独户承包了该连三斗一副农155亩棉花地。  相似文献   

9.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农二师三O团十连女职工雷素芝,今年39岁的她勤劳肯干,依靠科学管理,种植棉花连续几年夺取高产,成了团场远近有名的致富能手,左邻右舍都夸她是大伙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农七师一二九团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大大提高了职工田间管理的生产技能。二连职工徐其英通过培训学习,取得了中级农艺工等级证书,她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棉花管理办法,她种植的棉花单产突破450公斤,2009年她被师、团评为农七师棉花高产户的标兵。通过培训学习、典型引  相似文献   

11.
一名普普通通的女职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钻劲,创造了连续12年连队棉花单产第一的好成绩,连续12年被评为团先进生产者,被大伙儿称赞为种植棉花的"卫冕冠军",她——就是农一师十三团六连职工孙红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家劳力紧缺,在放苗的关键时期,多亏了连队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及时找人把棉花苗放出来了。"5月3日,五师九○团十二连少数民族职工马丽·坎加坎高兴地对笔者说。马丽·坎加坎是一名哈萨克族职工,承包了50亩棉花地。由于爱好烹饪,在团、连领导的帮助下,她家先后开起了"香别特牧家乐"、"哈萨克风味早餐店"。"五一"节后,马丽·坎加坎家的50亩棉花急需人工放苗。由于家里资金周转不过来,又不好雇工,连队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人帮她  相似文献   

13.
在二师二十五团六连营区的西边,有一片日光温室大棚,每天早上太阳升起之时或者落山之前,你总会看到一个个头瘦高、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就是六连普通的酒花职工彭淑芳。提起她,连队的人都会这样说:"彭淑芳有胆识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敢想敢干,她是一个勤劳踏实的人,种植大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为连队其他的困难职工走出困境带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4.
吴达志和谭华仙夫妻俩都是二师三十团三连职工,两人都刚刚三十多岁,身体好,勤劳肯干。在三连承包土地以来,每年都有很好的收入,家庭幸福和睦,连队干部职工交口称赞。2002年,两人刚结婚不久,团场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她和丈夫自筹资金承包了连队136亩棉花地。刚承包这块地时,地里碱片很大。小两口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钱省下来购买有机肥,她们每年购买的牛粪都在七八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却在群众中树立了一面旗帜;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如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工作无怨无悔。她就是农一师一团十连农工、共产党员黄花俊。近3年,她承包的44亩棉花依靠科技投入、精心管理获得了好收成,3年中亩均单产达到400多公斤。她本人也成为连队的一名富裕户、小康之家、勤劳致致富的女能人。  相似文献   

16.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17.
正张巨是二师三十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年36岁,家中6口人。近几年,他和父母、爱人辛勤劳作,靠团场的好政策,一边种地,一边养猪,还在团部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贩卖蔬菜,成为七连家喻户晓的致富明星。种棉花掘到第一桶金2003年,20出头的张巨和父母从四川老家来到三十团二连,投奔自己的二叔,二叔张勇在二连承包了100余亩棉花地,建了一个小型养猪场,还在团农贸市场经营一个卖肉的摊位。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四十五团十五连女职工张斗兰以21.3亩棉花,单产皮棉198.2公斤的成绩,创下了全国陆地棉高产纪 录。于是,在四十五团农工中出现了学习张斗兰、赶超张斗兰的热潮。6年后,即1996年的棉花收获季节,四十五团 又暴发出特大新闻:张斗兰创造的全国纪录又被四十五团人打破。人们把这打破张斗兰棉花高产纪录的人誉为——  相似文献   

19.
盛夏的一天,在农七师一三O团十九连的一块棉田里,一位哈萨克族妇女在不停地忙碌着,她时而在棉花枝顶寻找着上次漏打的顶,时而弯腰  相似文献   

20.
戚自兰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并荣获农七师2003年“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今年34岁的戚自兰1992年随丈夫魏尊元从安徽濉溪来到一二九团三连承包土地。初来三连种地的头两年,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戚自兰夫妇承包的50多亩棉花地,收入不足3000元。看到别人承包都能大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