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菁 《山西青年》2023,(4):9-11
幸福教育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形成的旨在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美好人性、增进幸福水平的教育。与传统的幸福教育相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幸福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施性。幸福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体现于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阳光向美,从而提升幸福水平。在实践路径上,可通过传递幸福知识、加强幸福实践、营造幸福环境加强学校的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的本质应是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服务,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终极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幸福,就主观精神层面上说是一种情感。每一个人都愿意追求这种主观幸福情感.这是一种“无需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学生.“幸福”更是他们期盼和渴望追求的目标。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幸福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寅 《廉政瞭望》2010,(23):45-45
11月27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传出消息,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而理由就是现在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制定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6.
钱守旺 《学习导报》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钱守旺 《新湘评论》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关注幸福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幸福品质。本文从亟需关注幸福教育的原因入手,叙述了幸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幸福教育进行了探讨:一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为主导,吸收借鉴优良传统文化;二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三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塑造良好的幸福品质。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要高度关注学生因为消极悲观的自我评价、错位缺失的发展目标、内外失调的价值追求、个人潜能难以施展所带来的幸福感缺失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职业理想的确立,提高学生认知幸福的能力;通过职业道德的提升,提高学生感悟幸福的能力;通过职业精神的培育,提高学生品味幸福的能力;通过技术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命化德育是以尊重每个学生生命发展为前提,以每个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价值取向,把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人性化的德育方式和途径.真正实现道德与生命融合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什么     
最近看到许多关于幸福的文章,都在讨论幸福是什么,我们到底幸福不幸福,怎样才能幸福。看得多了,我也不禁问自己,我幸福吗?幸福到底是什么?答案没有很快得出,因为我首先想到了很多烦恼,但是经过细细思量,我的结论是:我很幸福,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很幸福。  相似文献   

13.
黄明哲 《党课》2012,(1):103-105
近年来,“幸福指数”急剧升温,不仅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且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为什么在物质财富日趋丰富的当下,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却愈感奢侈?幸福是人类追寻的终极目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作为特殊群体的共产党员,新时期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呢?2012年,本刊专题策划了“讲给党员干部的十二堂幸福课”,为广大共产党员理解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收获幸福、提升幸福、感悟幸福提供一点启发。祝愿广大读者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校始终遵循“为学生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8):46-46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动。教师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医生的幸福是天下无疾,农民的幸福是五谷丰登……幸福,词典里有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心中又有个性鲜明、千差万别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王茜 《实践》2011,(1):F0002-F0002
“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这是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个体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本文使用Campbell等人编订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安徽大学的大学生施测,分析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果显示男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女生的幸福指数,理科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文科生的幸福指数,大一学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大四学生的幸福指数,其他年级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均值显示随着年级增高幸福指数的均值在下降,在家庭来源中,各组幸福指数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均值农村大于城市,城市大于乡镇。本文探讨了这些数据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1,(3):70-70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最近,我陷入对幸福的憧憬和迷茫中。这两年,中国已步入个体追求幸福的时代。从《幸福》到《老大的幸福》,从《守望幸福》到《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从《幸福一定强》到《你一定要幸福》……一幕幕电视剧演绎着幸福故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职业精神层面上获得成就满足感、实现个人自身价值,越来越成为当下人们追求职业幸福的主要目标。借鉴职业幸福理念,重视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体验幸福,进一步激发其内在潜能,加强职业道德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学校而言,应该着重实施以培育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让人获得进步、获得幸福。在幸福教育实践中,要从四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