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刑事审判价值目标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杜宝庆一刑事审判价值目标模式改革与完善的基本原则(一)公正性原则诉讼制度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离开公正性,刑事审判价值实现几乎成为不可能,因为公正在相当程度上更直接地体现着平等和法律正义。因此,现代各国诉讼立...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借鉴了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方面在改进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在保持自身特色和长处的同时,充分吸收了当事人主义模式中能反映现代司法文明成果的成功经验,在完善我国刑事审判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一)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与审判公正价值的实现公正是现代法律制度追求的最基本价值目标,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审判是国家权力通过法律适用形式在解决社会纠纷领域进行的活动,是国家“为当事人双方提供不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它的公正性是保持法律制度永恒生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刑事审判是“法院以确定具体刑罚权…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一步完善刑事审判机制 ,合理监督与制衡 ,使刑事审判更符合正义性与理性标准 ,是现代法治国家不断追寻的目标。在进行司法制度改革、强调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同时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不是干预 ,成为司法制度改革的必须关注的问题。一、刑事审判监督的价值(一 )刑事审判监督之概述刑事审判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内容。其涵义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刑事审判监督 ,是指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授予的监督权限以及法定程序 ,对人民法院及其司法人员审理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惩…  相似文献   

4.
陈学权 《当代法学》2021,35(1):49-60
对于刑事被告人能否拒绝指定辩护的问题,英美法系国家基于对被告人自治权的尊重,确立了独自辩护主导模式;大陆法系国家认为辩护人具有司法机关之属性,确立了强制指定辩护主导模式;基于多元诉讼价值平衡观的考虑,有关国际公约与国际刑事司法实践确立了附条件的独自辩护主导模式。我国司法解释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时能否拒绝指定辩护问题上,根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严重情况分别采用强制指定辩护主导和被告人独自辩护主导两种不同的模式。这一方案总体可行,但还可通过值班律师制度,进一步精细化地平衡被告人自治权与审判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牟军 《北方法学》2016,(4):124-137
从证据手段在审判中的运用来看,以卷证为基础的欧陆主要法治国家的刑事审判可以界定为一种技术审判,而英美以口证为主要手段的刑事审判大致属于一种经验审判。我国普遍运用卷证的刑事审判也可归为一种技术审判方式,但由于对卷证的过度依赖、司法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和刑事卷证运用的程序性制约机制的欠缺,导致我国技术审判的异化。当下推行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非是对刑事卷证运用的根本否定,相反,为我国刑事卷证在审判中运用的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刑事判决书应取何种结构模式,是当前审判实务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今年施行的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做了重大改革,在审判程序方面,它规定了控、辩、审三方分工负责的合理格局,突出了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权威性,为确保公正裁判和树立公正形象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处于主导地位的法官如何制作好体现审判公正的裁判文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就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控辩结构问题谈些意见,以求共同研究和探讨。一、确立刑事判决书控辩结构的必要性法院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依照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7.
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王铮现代社会各国的刑事审判制度,从其外在形式表现看,大致可归纳为两种标准类型──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的“职权审问模式”和英美海洋法系国家实行的“当事人对抗模式”。实行何种审判方式,体现了该国政治体制民主化程度,反映了国家统治者在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刑诉法的颁布,确定了新的诉讼模式,为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准、稳、狠地打击犯罪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由于新、旧审判制度交替等原因,新法与旧法之间、新的诉讼观念与旧的诉讼观念之间、新的法律制度与旧的习惯做法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加上不同的执法机关的执法权亦存在冲突,使新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明显地带上了转轨、转制的阵痛和尴尬,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讨,以求解决之策。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间接审理主义 “庭审中心主义改革”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华 《中外法学》2016,(4):845-864
自1979年以来,刑事审判制度尽管历经多次变革,却仍然保留了一种新间接审理主义的审判方式。刑事法庭将公诉方案卷材料奉为庭前查阅和当庭调查的对象,使得证人证言笔录和被告人供述笔录在法庭上具有无可争议的证据能力,甚至可以成为法庭认定案件事实的直接根据。这一审判理念的形成,与那种流水作业的诉讼构造模式、实体真实至上的价值取向、法官倾向于刑事追诉的理念以及建立在办案期限基础上的效率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诉讼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刑事法官庭前产生先入为主的预断、法庭审判流于形式、法官排斥被告方的辩护观点、法庭审理失去纠错能力等,都是新间接审理主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法院近年来对庭审实质化所做的改革探索,尽管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新间接审理主义的困扰。可以说,克服新间接审理主义的消极作用,确立真正的直接和言词的审理方式,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司法资源合理配置,我国修 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简易程序。经司法实践证 实,这一简易程序的运作有利于减轻司法机关的工作量,保证案件的如期审结,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为了更大地发挥简易程序的效用,贯彻公正和效率的世纪主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勇于创新和开拓,针对刑事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且多集中在简易案件的现状,[1]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就刑事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最终于2002年初正式建立了由1个独任审判庭来负责全院的刑事简易案件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种“一审多助多书”的独任审判庭组织模式。 一、审判组织模式的改革 基于目前全院的刑事简易案件数量的考虑,[2]海淀法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刑事错案表明,根植于我国侦查中心主义与书面处理模式上的"印证"证明模式正面临严重的挑战。无论是从外部机制还是内部结构上看,这种模式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亟需建立一种具有正当程序和精细化操作机制作为支撑的新型证明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新的庭审模式,证人出庭作证成为这种审判方式得以顺利实施之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困扰了我国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症结——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提出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以及完善强制证人出庭制度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院的组织管理在目标上要实现法院系统的内部规范化,以形成合理的权力关系格局,确立适格的职务行为方式,其采用以审判权为主要权力属性所要求的非行政化、分权管理的模式,有别于行政部门等科层制组织的集权型模式。中国法院的审判管理改革需要一种组织构造的视域,审判管理体制的建构不仅应当符合审判权自身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而且在整体上也要遵照和体现法院系统为圆满履行审判职能所必需的组织管理与组织构造机理,遵循结构功能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审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尤其是在庭审方式方面,吸收了对抗制的合理因素,强化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使庭审功能进一步加强。立法的问题解决了,关键就在于司法实践的运作。毋庸讳言,新的审判方式在具体运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控、辩、审三方作用发挥不够,庭审走过场的情况仍然存在。本文针对刑事庭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关于庭审方式改革问题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审判方式,职权主义色彩比较重。主要缺点表现在过于突出庭审中法官的主导作用,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不强;法官庭前对控方证据进行实体审查,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7,(4):19-3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新目标。实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需要全面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标提出的时空维度,准确理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含义和内容,深入分析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所面临的机制困境及体制难题。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优化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调整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职权配置的同时,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体制及司法权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瑞华 《法学研究》2011,(5):127-142
中国新颁行的刑事证据规定确立了实物证据的鉴真制度。根据所要鉴别的实物证据的不同,鉴真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含义:一是证明法庭上出示、宣读的某一实物证据,与举证方“所声称的那份实物证据”是一致的;二是证明法庭上所出示、播放的实物证据的内容,如实记录了实物证据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实物证据的真实情况。中国刑事证据规定尽管确立了“保管链条的证明”方法,但强调通过对各种“笔录类证据”的形式审查,来验证实物证据在来源、收集、提取、制作、保管等各个环节上的可靠性。刑事证据规定还针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分别确立了鉴真规则。鉴真制度要得到有效的实施,需要司法改革的决策者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侦诉关系改革、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有效实施排除规则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刘嘉 《法制与社会》2013,(20):255-256
司法实践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判组织、审判程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如在审判组织上,大多数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审判组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在审判程序上,各地法院普遍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类新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模式,比如近年来实践中就有越来越多的法院开始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但在我看来,当下包括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广泛实践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只是给传统的一些习惯做法贴上了"标签"而已。正是基于这样的印象,本文将考察当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中被称作"恢复性司法"模式重在揭示这一模式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打击跨境犯罪和犯罪分子自由流动上存在着共同利益,但要制定一部超越国别的欧盟刑事证据法典依然遥不可期.在跨境刑事取证立法中,欧盟存在着统一规则和相互承认两种立法模式,从现有立法看,后一种模式已成为欧盟立法者的现实选择.在后里斯本时代,欧盟在跨境刑事取证上实现了“超国家”的立法运作,欧盟跨境刑事取证立法存在着两种模式融合的趋势.欧盟的立法经验对中国区际刑事取证立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中村犯罪急速增加,经以环境犯罪学的视角来检视这一现象,发现城中村特有的犯罪环境导致犯罪人、犯罪场所及犯罪目标在量与质上均出现新的发展特点,单一的国家本位犯罪控制模式与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模式已不适应控制犯罪的需要,双本位犯罪控制模式理应粉墨登场。双本位犯罪控制模式旨在改变单一的依靠国家刑事司法系统控制犯罪的国家本位犯罪控制模式,通过促进控制犯罪的社会力量的崛起,形成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犯罪控制模式,使国家和社会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协力控制犯罪,进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20.
冯丹 《法制与社会》2013,(7):116-117
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适用简易程序审判可以提高庭审的效率,大大缩减庭审时间,为刑事审判节约更多的资源。简易程序是司法实践从案件自身特点出发,对庭审方式作出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刑事简易程序审判程序。狭义上的简易程序是相对于一审普通程序而言的,仅指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较普通审判程序简便、快捷的刑事一审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