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亚芸 《德国研究》2013,(1):27-39,125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自身存在诸多弊端。此次危机改变了欧盟立法者的态度,由之前认为无需专门立法到出台专门立法进行监管。欧盟立法速度快,修改补充频繁,与美国新立法相比,欧盟更为注重对信用评级机构各环节的立法监管以及责任机制。严格的监管制度彰显了其对美国主导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格局的担心和警惕。  相似文献   

2.
2012年伊始,国际最具权威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分别陆续下调了欧元区多国的信用评级,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各界对欧债危机前景的担忧。当前欧债危机的不断演化,不仅威胁到现实中欧元区和欧元货币的存亡,而且关系到欧洲未来的兴衰。  相似文献   

3.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47):18-18
韩国家庭负债和企业负债都处于危险阶段。最近几个月,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先后上调了韩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它们给出上调韩国主权信用级别的原因大同小异,可概括为:健康的财政状况。在财政健全性方面,韩国保持了稳固的财政政策、较低的国家债务、良好的财政收支。然而,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近几年韩国的负债情...  相似文献   

4.
盘点当今世界经济热词,热得”烫手”的当属“欧债危机”:两三年问爆发、蔓延、升级、深化,整个欧洲忙于救市失败、再救市再失败的循环之中。屋漏偏遭连阴雨,2012年伊始,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义下调了法国等9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本已风雨飘摇的欧元区更是雪上加霜。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欧盟诸国经济复苏乏力,由此导致了欧盟市场需求减弱、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减少、欧元大幅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给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本文根据历年中欧贸易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了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额、出口欧盟所占总出口比重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从市场需求、贸易政策、贸易融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这五个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贸易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近期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形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与欧盟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12,27(1):28-32,12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深化和扩展,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本文首先论述欧债危机的演进以及欧盟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危机应对措施,继而分析欧盟内外在化解欧债危机上的五对矛盾,最后对欧盟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指出,不能因为欧盟目前的困境而看不到它仍有优势并有能力克服困难,最终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的战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桅 《德国研究》2012,27(1):33-41,126
欧债危机是从一些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中折射的欧盟一体化危机,由于发生在欧洲衰落的时代背景下,其溢出效应被放大.从本质上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欧洲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和国际比较优势下降造成的,是其生产方式无法维继民众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政治危机,反映出欧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恶果,而欧元区及欧盟机制又妨碍了问题的解决.从现实表现看,欧债危机不仅对欧元区经济、欧洲一体化进程、世界格局走向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加大了德国和欧元区其他成员的矛盾、欧元区与非欧元区国家的矛盾、美国和欧盟的矛盾、欧元区与世界经济的矛盾,使欧盟未来数年内不得不忙于内部事务而非热衷于全球治理,倾向于走务实的地缘经济而非价值观路线,严重削弱了欧盟的硬、软实力.然而,欧盟正借助危机加速推进一体化,其成效将舒缓、但并不能化解欧盟的战略颓势,由此增添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8.
<正>走出欧债危机泥沼的欧盟并未得到喘气的机会。一方面,欧债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但经济低迷不振将可能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欧俄对立,以及中东"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起,欧盟安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本文将主要讨论欧俄交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了何种挑战,以及欧盟应如何进行回应。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担忧集中于安全方面。尽管28个成员国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一是"俄吞并克里米亚"、"重划欧洲版图",损害了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欧盟创新经济的现状、欧债危机对欧盟创新经济的影响以及欧盟未来的创新政策。欧盟虽然于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欧盟范围的科技政策,并于90年代制定了创新政策,但是,近十年来,在创新经济方面,欧盟与美日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受到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追赶。欧债危机使欧盟各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紧缩压力,但是各国仍重视创新政策。未来欧盟创新政策强调区域创新系统理念,使创新经济成为欧盟未来"巧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12,(3):4-17,123
欧盟既是一个以条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也是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条约》(简称《财政契约》)是涉及欧洲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度设计方案;《欧洲稳定机制条约》成为实施这一法律框架和原则的机制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永久性救助功能的欧洲稳定机制。本文在对这两个法律文本解读的基础上,阐述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区域的制度建设与创新。《财政契约》的达成将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扩大欧盟超国家机构的治理领域,开启成员国让渡财政主权和金融监管权限的进程。这将为欧盟解决其成员国在财政和金融监管上长期各自为政等结构性问题提供法律为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以欧债危机为背景,分析大众意见在欧洲议题的政治化进程中的表现和影响。为此,在介绍了欧洲议题的政治化的概念基础上,本文利用权威合法性关系的理论视角对大众意见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社会调查数据表明,欧盟大众在欧债危机被严重政治化的影响下,尽管对欧盟的支持有所下降,但对欧盟解决危机的前景和信心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以欧债危机为背景,分析大众意见在欧洲议题的政治化进程中的表现和影响。为此,在介绍了欧洲议题的政治化的概念基础上,本文利用权威一合法性关系的理论视角对大众意见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社会调查数据表明,欧盟大众在欧债危机被严重政治化的影响下,尽管对欧盟的支持有所下降,但对欧盟解决危机的前景和信心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实力源于自身在欧盟区域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德国成功地将自身经济力量转化为引领欧盟一体化方向的主导权,领导欧盟应对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等各种挑战。在此过程中,德国基本承接了区域内权力的转移,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将经济学范畴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下的"权力转移"概念相结合,以此来分析德国掌握欧盟区域主要权力的原因与表现方式,并借此探索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权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欧盟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如欧债危机、英国脱欧、乌克兰危机与难民危机等。这些危机都是欧盟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的反映。当欧盟的治理难题积聚到一定程度,以不可预测的连锁性、集聚性危机呈现时,治理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缺失就会成为影响欧盟治理有效解决的关键因素,继而危及欧盟的存续。治理与一体化深化进程是高度相互依存的关系。欧盟治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所有机构参与者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权力和责任。危机后,欧盟治理结构与过程均发生变化,但未能突破欧盟条约框架的限制,欧盟出现"不可治理性"困境。这种困境体现为疑欧政党的迅速发展、民众情绪的对立、差异性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式微,继而挑战一体化背后的欧盟治理体系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欧盟是全球重要的衍生品市场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却将衍生品交易的惊人破坏力与衍生品市场的脆弱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危机爆发后,欧盟进行了系统的衍生品市场监管立法改革,并于2012年颁布了"欧洲市场基础设施条例"。该条例规定了衍生品强制中央清算和交易信息登记制度,提高了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标准,以增加市场透明度,降低衍生品交易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深刻改变欧洲金融衍生品市场面貌。我国未来的衍生品监管立法改革应当吸收欧洲的先进制度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吴海 《新民周刊》2012,(26):42-43
索罗斯指出,欧元区解体遭受损失最大的将是德国,作为欧盟和欧元的主要缔造国,德国拯救欧债危机义不容辞,同时面临着巨大机遇。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6月29日于布鲁塞尔落下帷幕。在本次峰会中,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等债务国成为赢家,各国最终达成为缓解欧债危机而努力的三大成果:一、欧洲稳定机制(ESM)将可直接向银行注资;二、稳...  相似文献   

17.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38):21-21
在过去10年间,韩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好地利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机会。穆迪(Moody)、惠誉(Fitch)和标准普尔(S&P)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它们对某经济体的主权债券信用的评级往往能左右其经济走势,如果遭它们唱衰,甚至能"一言丧邦"。连美国、欧盟、日本这样的经济巨头谈起信用评级下降也会色变...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德国对华政策的重心始终围绕发展贸易关系,政治和战略考量居于次要地位。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对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偏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国内利益的非中心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国对欧盟最终决策的影响。欧债危机使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发生微妙变化。德国作为国际秩序新的“构建力量”的角色定位,表明德国是一支不断发展的力量,其心态与式微的英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陈洁 《德国研究》2013,28(2):47-57
增强合作机制是欧盟为具有合作意愿和能力的部分成员国在一些政策领域率先合作提供的机制性安排。近来,欧盟相继在跨国离婚、单一专利和金融交易税等领域实施增强合作。增强合作机制体现了欧盟对差异性的认同以及寻求将弹性策略法理化和制度化。增强合作机制是欧盟超国家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协商的结果,其发展受到价值观念、决策机制、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的驱动。增强合作机制拓宽了欧盟深化合作的政策领域,有助于推进一体化的发展,但对欧盟也有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持续的欧债危机将迫使欧盟继续借助增强合作机制等弹性策略来解决危机和推进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孙彦红 《德国研究》2022,(4):4-27+124
近几年,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次成为欧盟及西欧主要国家的讨论热点,而如何处理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也成为当前欧盟经济界关注的前沿性问题。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欧盟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由来与演变,着重剖析了近年来这两项政策的新进展以及两者关系的新发展趋势。总体而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欧盟经济政策调整的重要分水岭,此后受到欧债危机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欧盟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都经历了深刻变化,两者关系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由“主从”框架下客观上的功能互补逐步转变为围绕欧盟整体发展战略的主动的密切协调,两项政策共同致力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兼顾维护内部市场竞争秩序与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两大目标,而这也是欧盟推进“开放性战略自主”的关键所在。作为这两项政策密切协调的集中体现,带有“大项目”特征的“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的落实也值得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