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开篇故事 清朝人陆以湉在他的笔记《冷庐杂识》中记载了一个清代检验尸骨的故事,此检验判断的方法还发展了《洗冤集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姜声莲 《法制与社会》2013,(19):181+18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被害人陈诉列为直接证据,被害人作为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犯罪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其中亲身经历者,而被害人的心理直接影响到被害人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提供情况的准确性和真实、客观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女性被害人以遭受性侵犯的心理状况最为典型,通常出现惧怕、恐慌、愤怒、报复、屈辱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侦破和女性被害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对遭遇性侵犯的女性被害人的心理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某县公安局送来该县尹某母亲(1956年死亡,时年38岁)尸骨被盗一案现场提取的有关人体骨路,要求检验骨信的“ABH”血型物质。我们经了解有关案情,检验实物,认为该案骨骼风化破坏程度严重,检验“ABH”型物质条件较差,且对案件侦破工作起不到关键作用,而行法医人类学检验条件较好,同时能对案件侦破工作起重要作用,经与委托单位协商,进行了法医人类学检验。第一组:嫌疑人张某父亲墓中提取的无名尸骨:头颅骨、胸骨、左、右第2至第11肋骨、右侧锁骨、左、右肩拥骨、脊椎骨(2个颈椎、12个脚椎、5个腰椎)、四肢长骨、部分手、足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对象的规定有所不同。本文以《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简称无锡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困难救助条例》(简称宁夏条例)以及《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内容(简称检察规范)为例,试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对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法制题材的电视剧不断掀起热播浪潮,特别是一些刑事侦破、反贪打黑之类的法律故事,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正在热播的《生死锐变》,前不久播出的《黑洞》、《黑冰》、《红色康乃馨》、《蓝色马蹄莲》、《杀青》等等,都属此列。通过故事反映法律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向大众宣喻法律,教化民风,本来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三类自诉案件,第二类是指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但是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自诉案件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对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受理以后的诉讼程序,因《规定》中没有明确,导致执法中存在分歧。笔者认为:为了加强对此类案件的查处,以下几个问题应当在立法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中国侦探小说以担负侦破任务的侦探为主角 ,作家设计纷繁复杂的各类案件供侦探施展才华 ,剥茧抽丝 ,抓获案犯。围绕作案、破案大舞台多角度展示侦探与罪犯、罪犯与被害人、被害人与侦探等相互对立的多极人物世界 ,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形象画廊。  相似文献   

8.
沈臻懿 《检察风云》2014,(18):34-36
突发事件处置中,为了快速、有效地予以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装备损毁,各类具有“软破坏、软杀伤”特点的非致命性武器,往往成为了各国执法部门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时的重要选择。非致命性武器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执法部门对于突发事件局势控制的多元化选择,更可令犯罪嫌疑人在丧失行动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犯罪嫌疑人与无辜群众出现严重致伤与致死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阿碧 《检察风云》2011,(9):60-62
近期热播的课战片《黎明之前》涉及了不少高科技的侦破技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寻找“八局”(剧中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卧底的过程中,行动队长李伯涵请美国专家根据该卧底的行为,进行了一次案犯心理画像,  相似文献   

10.
牙痕鉴定     
以《犯罪现场调查》(CSI)为代表的刑侦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引发了普通公众对于侦查破案以及鉴定技术的浓厚兴趣。但此类影视作品在揭开案件侦破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犯罪行为人的反侦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4,(26):37-37
“亲子鉴定”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三国时代,其方式是“滴血认亲”,认为“血相溶者即为亲”。而《南史》却记载了一则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侯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侯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牛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侯服丧三年。萧综是否为东昏侯的亲生子,不再重要,现更已无法考证。但“滴骨认亲”的不科学性,已为人之公认。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样本及检验1.1简要案情及送检样本案例1: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大理市某镇康某的家属报其失踪,2010年11月此案侦破,在寻找尸骨时在河道中找到4根长骨。案例2:2010年7月30日,云南省澂江县某村徐某被一狗咬伤腿部致重伤,当地公安机关技术人员提取狗血及徐某摩托车上粘附的肌肉组织。案例3:2011年1月5日,云南省某清真寺大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披露的案件,创新沪上几个"最":一是创沪上刑案案发地点海拔位置最高:嫌犯在400多米高的金茂大厦凯悦大酒店80层客房作案;二是创涉外抢劫案侦破速度最快,警方只用12个小时,赶在被害人返回美国之前成功破案,在同类案件的侦破中创下速度最快;三是创涉外抢劫作案的最新手法:案犯用"男妓"身份勾引外国同性恋者,用接吻方式"喂饲"被害人喝下含有麻醉剂的可口可乐饮料,实施抢劫……回眸本案,不为猎奇,只为引起受众、特别是相关部门警觉,涉外犯罪在高级消费场所作案手法有了翻新,须切实抓好防范。  相似文献   

14.
检察视野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提出,要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受害群众,实行国家救助,研究制定人民法院救助细则,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而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2008年4月就完成了《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调研报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建议稿)》,并呈送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美剧《越狱》的热播,众多学者围绕它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进行探讨,但是,《越狱》中所反映出的法治文化的精髓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法治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的治理理念和制度模式建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它以追求民主、崇尚自由和人权保护为目标。《越狱》体现了法治文化的精髓,即崇尚法治的公众心理,人权保障的理念,权力制约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食品和药品监督执法部门在执行卫生监督执法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辩证法将“德治”与“法治”、原则性与灵活性、单独执法与联合执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关系到能否  相似文献   

17.
周帆 《法律与生活》2009,(23):44-45
本文背景:2009年从春到夏,随着电视剧《潜伏》的持续热播,被冠以"谍战剧"的影视剧接连登台亮相。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名剧和随后热播的同类电视剧《地下,地上》之间还有一段"瓜葛"。  相似文献   

18.
“命案必破”一抓三年 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肯定全国“侦破命案专项行动”的显著战果,深入总结成功经验2004年年初,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要求各地以侦破命案为龙头,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进一步遏制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带动和促进公安机关从整体上提高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办案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刑事诉讼规则》),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于审查起诉阶段负有向被害人履行有关事项的告知、通知义务。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习惯性作法,即将规定前述有关事项的法律文书于收案后3日内一次性以挂号邮寄的方式送达被害人,其中包括<<委托诉讼代理人告知书》、<<听取被害人意见通知书》、<<被害人权利义务告知书》。而此种习惯性做法无论是在适用法律还是适用法律的效果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本文在此试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阿碧 《检察风云》2010,(20):28-30
由于各种类型侦破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尤其是美国电视连续剧《案发现场》,引发了人们对法医工作的强烈兴趣。在电视剧中,法医看起来像是一种十分光鲜的职业。当那些一线警察们忙得焦头烂额毫无进展的时候,法医们闪亮登场了,他们或身着警服,或穿着洁白的大褂,动动手中的高科技仪器,破案线索就在他们的仪器下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