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庆节过后,北方的天气很快冷了起来。每年这个时候,我就会提前安排好工作,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去家政公司挑选保姆,做好迎接母亲来北京过冬的准备。自从18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就跟着我妹妹一起生活,住在山东梁山的乡下。但到了冬天,农村乡下没有暖气,母亲就会象候鸟一样来北京,到家“猫冬”。  相似文献   

2.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在公安机关工作一晃就是十二年.不仅在城里娶妻生子而且单位还分给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到西北风刮起.我就催着父亲和母亲从乡下搬到我在城里的家里来住。在乡下.父亲和母亲舍不得生炉子取暖,每年冬天不是冻破了手就是冻肿了脚。即便这样,二老还是不愿意来城里久住。  相似文献   

3.
母爱无言     
黄进 《人大论坛》2007,(10):46-46
又是一年中秋节,母亲从乡下打电话来,问我、妻子儿子是否回家过节。我因工作原因对母亲说不能回家了。  相似文献   

4.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5.
田恬 《世纪行》2007,(3):47-48
前不久,丫姑从乡下打电话来,盛情地邀我母亲带我一道去她们那里看看。丫姑名叫田桂芝,家住湖北省大悟县黎家河,是我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山下乡时结识的一位村姑,当年和我母亲十分投缘,认她作干姐。我母亲回汉  相似文献   

6.
老家     
成爱桃 《当代广西》2009,(10):54-54
老家在乡下。每每回去时,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感动。当我远远地向村口走去,看见村口那几棵老柿树和房顶屋脊上袅袅的炊烟时……就像偎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样,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乡村记忆     
赵启喜 《世纪行》2015,(4):47-48
<正>瓦罐米酒母亲坐车从乡下一路颠颠簸簸进城,双手稳稳地抱着一个瓦罐子。我轻轻揭开罐盖子,一股甜丝丝的酒香,弥漫在我的周围。用汤匙舀一口生吃,顿觉唇齿飘香满口生津。米酒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记得小时候,我家在农村乡下,有大畈大畈的水田,父母以种田为生。每年母亲都要父亲用心选留一块朝阳水源好的肥地来种植糯谷。母亲说:"好田才能种出好米。"每到下种的季节,母亲总会用簸箕将糯谷种一层层筛选下来,  相似文献   

8.
正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是已经包好粽子,托人捎来给我们几个姐妹。我心疼母亲太劳累,告诉她已学会包粽子了,不必从老远的乡下寄来。她则说,粽子是用自家山茶籽壳烧出来的碱水浸上糯米、花生仁等包的,香着呢。母亲的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拉回记忆中——端午节,老家的乡亲们是否还用一张红纸条捆上艾叶和菖蒲钉在门的两边避邪?是否还将雄黄酒洒在门槛下、窗台上避蛇虫?  相似文献   

9.
给母亲     
田文江 《中国保安》2012,(21):71-71
在乡下,比河流、村庄和炊烟更动人的背景 是走入田野深处的母亲 顺着庄稼地,你一眼便能看见母亲 一年四季,母亲就像一棵不高的玉米  相似文献   

10.
老家     
老家在乡下。每每回去时,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感动。当我远远地向村口走去,看见村口那几棵老柿树和房顶屋脊上袅袅的炊烟时……就像偎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样,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和幸福。踩着村里的小路,还没走进家门呢,那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心     
母亲的心关劲潮母亲从乡下来我家小住,只十多天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妻子挽留,小儿缠磨,可怎么也动摇不了她要走的挚意。妻子问我:“每日香香甜甜地吃着,咱尽心尽力地侍奉着,怎么就留不住老人的心?”是啊,自打母亲一来,妻子每天为她温八宝粥、煮荷包蛋,让她吃点心...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人民警察,总穿着一身橄榄绿的警服。我从小就爱跟在他的背后看他的背影,好像无论什么时候,父亲的背影总是那么高大挺拔,给予我的感觉永远是安全、温暖而且幸福。 我刚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远,母亲身体不太好,父亲在乡下派出所工作,很少回家。他只要回到家,就拼命地做家务,说是补偿回家次数少的缺憾。有一年夏天,我正在上  相似文献   

13.
母亲     
很久以来就想为母亲写点儿什么,但每每提笔劫难以落下,或许是因为母亲在我的心中太完美了,面对她,我的笔显得格外苍白笨拙。母亲是个医生,这是我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事。母亲凭着自己的学识以及热情的服务态度为病人精心治疗,不仅让偏瘫已久的老人能持杖而行,也使因中风面部抽搐的年轻人有了甜畅的笑容。有时随母亲到商店买东西,经常遇到病人或熟人与她打招呼或亲热攀谈,母亲也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话,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母亲这一辈子很苦很累。听说我出生的,因为妇产医院距家车需两个小时,而我两个哥哥需要照顾,父亲又每天加班至…  相似文献   

14.
辛卫华 《前进论坛》2008,(10):49-50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说来也怪,在外地城市居住了几十年,却总还是难以找到家的感觉。一提到家这个字眼.立刻想起老家村庄的一幅幅情景。老家在淮北腹地很偏僻的乡下,交通很不方便。母亲过世后.我就很少回去.家乡的信息也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5.
腊八粥     
农历的腊月初八,乡下每年到这一天,都有喝腊八粥的习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有两次喝腊八粥的情景。一次是人所共知的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母亲早晨起来就伤感地说:“今天是腊八,过了这个腊八,不知还能不能过下一个腊八了?晚上无论如何也得吃一顿腊八粥。”当全家围在一起准备吃腊八粥的时候,那是一锅怎样的粥啊?锅盖一掀,一股苦辣味直扑鼻孔,那还是母亲精心挑选的,现在恐怕连猪都不会吃的干菜叶、树皮加上炒干的玉米棒碾成的粉,放在一起熬的,当时我还年幼,端起碗眼泪就下来了......第二次是1991年,我所工作的远洋船…  相似文献   

16.
“母亲,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母亲!”一曲彼岸游子的深情吟唱,震醒了我沉睡的梦幻噢,母亲?母亲!我离开你不是也很久了吗?半个世纪前那个漆黑的夜晚,我被拖出你温暖的怀抱,一艘败走的军舰占据了我的庭院回望母亲我只看见你褴褛的衣衫磷峋的双手。从此,我与母亲咫尺天涯……我像一片迷航的孤舟飘在没有码头的海角。再也听不见母亲喃喃的摇篮曲,看不到母亲慈祥的一双眼;再也听不见塞北朔风的呼啸,看不到江南胜火的红花;只看见落日夜夜沉入水中,只听见孤雁日日哀啼天边。从此,我与母亲杳无信音……我是一只断线的风筝,荡在不见归路的天涯。我…  相似文献   

17.
强者快乐     
又一个秋天来了。也许是悲天悯人的天性吧,秋天的到来。让我感到格外的伤感。这天早晨,自打起床后心情就不好,哪怕一片微不足道的落叶,都会引出我一些无滋无味的泪水来,且又无从排解,便只能任这种烦躁在心上沉着。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27年的农历8月3O日出生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彰化西门町,本名郑鸿池.在我十岁前的童年里,只记得有个坐在缝纫机前日夜操劳的母亲,从未见到过父亲.母亲经常流着眼泪告诉我们姐弟三人:你们的老爸因为参加什么文化协会(注: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爱国团体),“日本仔” 要抓他,逃到“唐山”(指祖国大陆)去了.这么多年了,无音无讯.加上外婆,一家五口就靠母亲一双手替人缝制衣服苦度日子.日本警察还经常来家七盘八问父亲的下落.父亲是彰化县和美镇山犁村一个贫农的长子,因为家穷而到城里当了上门女婿.我七岁那年,祖父把我这个郑家的长孙带回乡下老  相似文献   

19.
31岁的公安民警王成培因为精瘦而显得格外年轻,而16岁的女儿王小丽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不知情者眼里,他俩怎么也不像是一对父女。看着已快和自己一般高的女儿进入大学校园,想起16年前他对母亲的承诺,王成培思绪万千……金妈妈说:你们谁爱她,她就跟谁。少年王成培初为人父王成培的老家在四川省广汉市兴隆镇乡下。1985年夏天,王成培的母亲金吉珍到兴隆镇赶场补桶,意外地捡到一个女婴,从婴儿的兜内搜出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天下的好心人,请你们收下她吧!这孩子是超生子女,我们带不出来。”纸条上还写…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我在城里买的新居落成,便将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住些日子。晚上,我和妻子陪她去逛夜市,小洋河边,垂柳依依,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在景观带灯光的映衬下,美丽极了。到了步行街,五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