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自然人死后是否还有人格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几个典型案例入手,对这种情况作了分析,认为自然人死后,人格丧失,人格权也随之消灭,但其人格利益却依然存在,并且其无论是对死者的近亲属还是对社会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保护.本文主要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依据,保护的内容、主体范围、期限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着眼于国家的整体性。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程序利益主体与实体利益主体相分离、受法律特别保护的特点。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在实质上具有交叉关系,但在我国法上二者却完全不同,国家利益优位。社会公共利益优位于侵权人的利益。受害人的利益优位于社会公共利益。优位利益的"代言人"应享有充分的程序性利益,但也应注重实质公平,并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应尊重和满足国家利益。有必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诉前程序,以尽量避免"诉监合一"双重角色下的检察机关预设审判结果。有必要处理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民事私益诉讼之间的界限与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之动力追求是涉及面广且非常复杂的一个命题,"需要"是人之动力追求的第一个维度,人首先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人需要什么,就会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没有需要就无从谈起人之动力追求。"利益"是人之动力追求的第二个维度,个人利益支配个人追求,国家利益支配国家追求。"环境"是人之动力追求的第三个维度,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改变同主体选择的关系非常密切,环境作用于人,而人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也在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然人死后是否还有人格权,一直存在争议.死者人格利益是人格权利益的一项重要利益.世界各国对于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死者人格利益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而我国民事法律发展缓慢,对死者人格利益的研究相对落后.但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有效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社会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规范侵害财产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和必要性(一)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在形式上表现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痛苦产生来源于侵害自然人人体的生理损害和侵害自然人的心理损害。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是指自然人、法人维护其人格利益、利益的活动受到破环,因而导致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国内不断发生的环境安全事件和全球气候变暖大事件共同构成了对我国环境安全的威胁。我国民众万分迫切地渴求环境安全保障,而环境安全本身涉及各方利益,需要各方进行利益协调。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构建我国的环境安全战略既是当前的迫切需求,也是长远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利益是以党为主体的利益,是党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它包括三个层面党的政治利益,党的组织利益,党员个人利益.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的区别党的利益的暂时性与人民利益的长期性;党的利益的工具性与人民利益的终极性;党的利益的有限性与人民利益的广泛性.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理论上的一致性与实践上的潜在矛盾性.对不同层面的党的利益作区别对待的三个思路坚持民主执政,维护党的政治利益;坚持科学执政,控制党的组织利益;坚持依法执政,规范党员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民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维护主体民事权益的功能,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整套完备的民事权益体系,并针对民事权益进行全面的保护与救济。现如今,处在环境问题以及其带来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应将"环境利益"纳入民事立法之中,促使主体利用自然环境的权利得到民事法律的保护与救济。通过确认环境物权、引入环境人格权,以及对《侵权责任法》相关内容的完善,进一步加强环境利益在民事立法中的保护与救济。  相似文献   

9.
建立我国的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主体地位平等的要求和体现,公平保障债权人利益的需要,保护债务人利益,解放其债务压迫的需要,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及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法和存款实名制的实施为自然人破产提供了制度环境,个人信用体系、社会保障制...  相似文献   

10.
对公司利益相关者进行保护是我国新《公司法》的主旨之一。利益相关者概念的语源及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因素,诸多利益相关者保护的不同理论都有积极意义,也都存在缺陷。立法应充分考虑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以及进一步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方向。现阶段,我国应在自身特殊环境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利益相关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