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市××街道社区矫正对象为例,通过××街道社区矫正对象个案分析,从社区矫正对象所具有的性别特点的事实出发,研究和探讨社区矫正中从女性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提出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进行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2.
论社区矫正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社区矫正的对象予以明确规定 ,因此 ,社区矫正的研究对象还存在争议。从学理上看 ,社区矫正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刑罚惩罚条件下适宜社区矫正的对象、其他条件下适宜社区矫正的对象和行政处罚条件下适宜社区矫正的对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社区矫正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但对社区矫正的具体对象没有明确的规定。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犯罪后将面临身份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不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将符合条件的女性罪犯纳入社区矫正范围,不但可以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可以达到有效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具有刑罚执行和矫正二重性质,单一地从刑罚执行或矫正的角度思考社区矫正的理念都是片面的。必须超越和整合社区矫正的二重性,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公众安全、与社区特性相符合的原则出发选择社区矫正的理念,明确社区矫正的目标。在这样的原则下,监管、矫正罪犯的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等都不是社区矫正的理念,只有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才是社区矫正的理念或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通过对矫正对象L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社区矫正末期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有特殊的身心需求,在矫正过程中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女犯社区矫正机制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司法行政机关矫正资源的匮乏,促进社会组织的有效竞争,建立最优的女犯社区矫正方案。社会力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介入女犯的社区矫正机制。宏观层面主要体现为建立社会责任感,提出政策倡导;中观层面体现为根据自身职能和特点嵌入式参与女犯社区矫正;微观层面体现为结合个案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广泛链接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非监禁性的刑事执行方式本身就具有理念人文性,将制度的理念人文性具化为现实人文性则需要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当前社区矫正实践人文缺失体现在管理的不统一性和机械性。社区矫正实践的人文追求在于将人文主义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逻辑起点,遵循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人权的原则,对社区矫正对象施以人文性矫治。通过完善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人权的实践价值导向、确保矫正执行的宽严有度、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执行监督机制等措施,以深化社区矫正的人文向度。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法》的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要求社区矫正工作由传统的以监管惩罚为中心转变为以矫正教育和社会帮扶为核心。这是社区矫正工作的转型和升级。因此,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社区矫正工作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要以智慧化、智能化的监督管理模式为保障,树立现代化的矫正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和培育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从多维角度,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个别化的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运用各具特色的矫正教育方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全方位的矫正教育,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成为守法公民并顺利融入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刑罚的文明与进步,其本质属性彰显为宽容性.而现代刑罚的宽容性成就了社区矫正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社区矫正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即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跨界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是刑事政策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社区矫正是“社区制裁”的性质,而不是单纯的“社区刑罚”.社区矫正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由于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成为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高度重视,从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建设智慧司法再到提升监管技术和效能等方面综合治理,同时社区矫正机构应调动社会力量进行多方合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社区矫正实践情况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开展面临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目标、性质、工作过程以及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确定应当与社区矫正的性质以及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相一致。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不具有社区矫正行刑社会化的条件,不宜适用社区矫正;应实行轻罪化的部分劳动教养人员适用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中的分管分矫制度是实现社区矫正目的的重要制度。对矫正对象的矫正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矫正对象的社会化缺陷的再社会化过程。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分管分矫条件下,运用人格理论,从矫正对象的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矫治措施。为此,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社区矫正分类矫治中的强化监督、家中监禁、震惊的监禁、社区服务、赔偿等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满足我国社区矫正中不同类别的矫正对象的矫正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的定位及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矫正的定位可从三个层面上理解 :社区矫正是一项刑事执法活动 ;社区矫正是对特定罪犯的刑事执法活动 ;社区矫正是在社区中的刑事执法活动。社区矫正工作者应特别具备以下素质要求 :掌握在社区中执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把握在社区中对罪犯进行改造和矫治的特点和规律 ,学会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提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心理赋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以社区矫正对象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在接纳与尊重社区矫正对象的前提下,社区矫正对象所产生的一种内在认知和心理感知,包括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意义感知、自我效能感知、自我决策感知及自我影响感知,是提高矫正教育效能的工作范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而言,心理赋能可以提升认知,增进情感,强化意志,激励行为,提高矫正教育的自我效能。心理赋能的类型包括组织赋能、个人赋能、社区赋能、自我赋能等。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发智识赋能、关怀心灵赋能、角色承担赋能等赋能方式,使社区矫正对象获取自我矫正教育的心理能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在分析对象某甲的矫正案例中,针对侵财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矫治模式,为我国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在分析对象某甲的矫正案例中,针对侵财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矫治模式,为我国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和实现社区矫正目标的基本要件。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系统的提出和实施,要求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系统融入到社区工作和生活之中,成为社区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部分,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系统所产生的是综合的社会效应。无论是社区环境、社会舆论、社区资源,还是社区文化、矫正对象的家庭,都对矫正对象起着熏陶、导向、保障、示范、教化和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5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深入访谈,根据复原力理论“过程说”的内涵,及“个人-环境”互动理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复原力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经历了“正常生活——进入刑事案件流程——进入社区矫正——解除社区矫正”四个不同阶段,复原力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并呈现出“原生期——剧变期——重建期——成长期”的复原力发展过程图式。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建立以促进复原力发展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依托个案管理,依据社区矫正对象所处复原力发展阶段、个人特质等设定具体可行的服务目标,积极调动现有保护性因素,注重将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作为重要的介入契机,实施整合性、体系化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