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小说《戴西·米勒》中 ,詹姆斯打破常规 ,运用了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叙述者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他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 ,但又不积极卷入事态 ,使故事更为客观真实 ,体现了詹姆斯对小说叙事理论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认为,一个故事本身就包含了一个讲故事的方式,经验性传说性故事和小说构成性故事是两个范畴。小说构成意义上的故事应该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推进情节的发展。加强逻辑推动力可以促进长篇小说的繁荣。故事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王安忆的"故事和讲故事"观点是对小说本质的觉悟。  相似文献   

3.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叙事结构包括两层,表层结构是串珠式的,以成长为线,将小英子童年经历的五个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层结构是作者内心创作情感的表露与寄托,小说以不断的"离去"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内外两层结构的结合与互补下,小说得到了完整的表达与阐释.  相似文献   

4.
《死者》是现代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经典压轴之作,也是占篇幅最长的一篇,更是这部小说集中的巅峰之作。作者通过一群普通爱尔兰人圣诞之夜的活动和内心展示,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即从瘫痪、麻木、死亡到顿悟、复生的生死循环。  相似文献   

5.
对女性性别魅力的极力张扬是当今中国大陆女性小说的一大特征,它分为故事型小说的外视角"客观结撰"与自叙型小说的内视角"自我剖白"两种表现形态.然而这种在性别魅力彰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主体"地位在遭遇消费性文学接受潮流时,则陷入了无以摆脱的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研究自小说问世以来便未曾断绝,而<西游记>本身丰富文化意蕴的多义性也为学者们的争论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其实,从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几个方面而言,这部寓意隽永的小说与明代王阳明的"良知"、"致良知"相合,而取经可以看作是"致良知"的故事版本.  相似文献   

7.
<被遗弃的韦泽渥老太太>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一部杰作.意识流手法使这部小说成为意义开放的作品.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而是人物心灵的丝丝颤动.我们读完了故事,却觉得没有读完.故事嘎然而止,却似乎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在其代表作<黑暗的心灵>中描述了航海的故事,<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马林诺斯基描述特罗布里恩德群岛文化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他们的作品都反映出他们对于海洋的向往、对于异族文化的眷恋、对于西方文明的反思,同时以现实主义的文学反映出了人类学文化.所不同的是,康拉德在他的小说中通过航海的故事探索了西方人的心路历程,同时发出了对人类精神的追问;马林诺斯基则是通过对异族文化的描述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他的"文化的科学"的民族志作品中明显带有现实主义小说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教育小说《歧路灯》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歧路灯》的题材定位历来众说纷纭.它是属于世情的小说还是教育小说,究竟该给《歧路灯》的题材以怎样准确的定位。从教育小说释名和教育小说题材的流变等方面研究来看,应当确认清代的《歧路灯》为中国教育小说题材,它以散文的写法,通过一定的虚构,描述浪子回头的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和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  相似文献   

10.
小说叙事话语中,借助他人话语进行叙事,既保持着先前语境中的对话关系,同时也与故事中人物、听故事的人、文本接受者乃至读者进行着对话。文章通过法布拉和苏热特两种形式主义叙事模式的复仇小说对比,分析了两种叙事模式的特点及他人话语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是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意识很强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凤凰>借"寻找凤凰"的儿童故事框架,揭示了不同女性共同的悲剧命运,是一篇不应被埋没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渗透到文学的每一个角落。意识流文学是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识流文学作家从叙事时间、叙事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大胆突破,反对虚构故事情节,主张反映真实的生活,再现客体(包括人)的实在性。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在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的艺术技巧的分析对西方意识流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做了廓清,同时为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故事的最后》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2013年度布克奖得主莉迪亚·戴维斯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位女大学教授和一名年轻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与传统小说专于描述情节不同,《故事的最后》并未纠结于叙事的细枝末节。国外学术界对戴维斯作品的研究,突出了其强调"自我"意识的主题和反传统的风格。从怀疑主义思维特质和散文化风格对《故事的最后》进行解读,增加了哲学思考的维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化风格对传统小说结构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隐含叙述信息属于创作文本的深层结构,是读者通过对文本和语境的综合推理获得的信息。鉴于此,分析隐含叙述信息可以从分析文本的语义和语境入手,本文将隐含叙述信息的传递途径划分为语义传递和语境传递,并对英国作家詹姆斯的小说《贵妇画像》中隐含叙述信息的语义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和归纳。  相似文献   

15.
刘晓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3):144-144,F0003
沈从文在小说《灯》里改变了叙事策略,他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模式,一方面运用反讽手法对老乡村儿女的不合时宜予以讽刺,另一方面,他又在故事结尾抹杀了故事的真实性,特殊的叙事策略造成了虚幻的氛围,这正是他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朱天心小说<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套用浦岛太郎故事的原型结构,描写在现代语境中一个老左派从沉迷于时光童话到梦幻破灭的荒谬生命历程.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反讽式的重写,主人公似乎在自愿地演绎一出现代版的浦岛太郎故事,他注定无法摆脱时光的悲剧,这次重写呈现出的荒凉意味更加深广,成为一则现代人理想与生命荒谬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英美刑法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犯罪有时并不需要行为只要特定事态就可以构成,受其影响,我国刑法学界也开始反思事态形式之一———持有的行为性质,主要形成三种观点,但都有混淆作为与不作为之嫌。事态也是行为,但既不是作为也不是不作为,更非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的第三行为形态,事态特别是持有通常是作为但也可以是不作为,两者都只是事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小说<色,戒>和电影<色·戒>面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受众,带给人们的感观是不尽一致的.仔细比较张爱玲小说的惯用手法及李安电影的具体表现手法,我们不难发现小说<色,戒>与电影<色·戒>在故事内容情节的处置、人物形象的刻划及艺术风格的表现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民间争奇型故事为主,兼及古代印度、希腊、日本、考察其产生与流变历史.自先秦<韩非子>所载始,中经佛经故事的传入,至唐代出现了<茶酒论>和同类型题材的传奇小说.宋代、明代除有同类型笑话外,还有系列同类型中短篇小说;同时还出现了日本文人的仿作.后世民间清曲、相声、小戏等,也都有此类题材作品演唱,足见其源远而流长.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史和英国短篇小说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用其特有的细腻、平实的手法结合细节描写向人们生动地讲述了上层社会及下层社会的生活故事。本文着重分析曼斯菲尔德小说《幸福》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