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暨发展规划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名誉院长、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研究院理事会的多位理事,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副院长袁明主持。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2日,由国际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国际战略研究在中国:理论、方法与中心议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等协同、合作单位的官员和专家共计  相似文献   

3.
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并非是对立或者不同的两个领域。高水平的政策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更是理论研究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经验来源和动力。目前,中国的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十分薄弱,而且,中国还面临着诸如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在国际利益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作出有效的战略应对等现实问题,这都需要国际关系学术界加强和发展高水平、学术性的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月22日,"新兴大国与国际体系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机构的官员、学者共18人与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四个议题:"新兴大国合作的理论与政策思考"、"新兴大国与国际体系转型的互动"、"新兴大国各方态度与合作前景"和"中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海彬  宋卿 《国际展望》2013,(4):134-138
2013年6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在沪联合举办"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等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央编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好!很高兴以一名外交战线老兵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身份参加今天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座有不少都是国际战略方面的专门家、大学者。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国际战略方面专家学者们接触不少,从你们身上吸取了许多有益的营养。现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联合 举办了"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来自中国、美 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以及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的主 要问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后的东亚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 泛、深入的讨论。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希雨、日本防卫厅前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上海合作组织 参赞哈什莫夫先生等在会上做了基调发言。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战略处处长詹永新参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巴林王国研究中心协办的“国际能源安全与台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沙特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和组织的能源专家学者与来自外交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油气勘探设计研究院、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北京、上海和云南等地的学术研究机构共计40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当前的国际能源形势及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生产国及消费大国的能源战略和政策以及中国能源的发展及与中东地区的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本刊特编发本次研讨会发言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研究》2013,(4):185-185
为适应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根据读者、作者及本刊评审专家和编委的建议,经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同意,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根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京新出函[2013]18号文件,本刊自2014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改为双月刊后,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开本等不变,每年双月月中出版,每期128页,定价15元。本刊刊登中外学者在国际政治、地区与国别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治理论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来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视野下的民族问题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因此有必要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比如,如何理解国际政治视野下的民族问题研究的缘起和现状?国内民族问题研究有何特点?有哪些代表人物?已有研究存在哪些局限?如何看待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前景?为此,本刊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王军教授。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管理、网络政治与外交,代表作有《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历史与理论》《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刘宗义 《国际展望》2013,(1):136-141
2012年9月14-15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美国斯坦利基金会、韩国发展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共同举办的"G20中的亚太领导力:变动中的联盟和潜在集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等9家国内单位的官员和学者,以及来自韩国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15—16日,以"国际公共产品:变革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王逸舟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外交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筑中国国际战略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