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对法律中"人"的定位和"国家"的定位理解不同,理论上形成了两种人权偏好,分别强调人权的消极自由面向与积极自由面向。但这两种偏好在冲突之时也绝非不可协调,这是因为它们都认同对人权的核心价值——人性尊严——的保障,实质自由则为这种协调提供了理论工具。实质自由理论是衔接两种人权偏好的桥梁,它为将来形成一种世界范围内更具说服力和可接受性的"文明相容人权观"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刘同江 《法制与社会》2011,(34):134-135
人权与文化是休戚相关的.人权具有普遍性,这已为人权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而文化由于其在不同地域、群体之间的差异而又具有相对性.当普遍性人权置身于不同文化背景中时,人权普遍性与文化相对性之间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在文化相对性视野下如何实现普遍性人权已成为人权理论与实践中亟需不断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文明相容的人权观”无疑为该矛...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教授提出了将跨文明视角引入国际人权法领域,并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建立跨文明人权观。这一观点作为寻求解决国际人权分歧的一种尝试,通过放弃对于自由权人权观的崇拜态度,破除欧美中心主义人权观的桎梏,倡导构建跨文明人权观。这一主张对于构建跨文明的人权合作机制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主义人权观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发展与人权的关系,强调发展对于人权的基础作用,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人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体系。自由主义人权观没有准确地理解发展与人权的内涵,未能发掘二者之间的底层逻辑,因此无法协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人权的主体,发展与人权被囊括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中。以此为指导,发展主义人权观认为,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是人权的基础,人权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人权目的,应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人权,但这不能成为牺牲其他基本人权的理由。随着全球发展环境的变化,“以人权为基础的发展”无法论证发展的优先性和各国探索本国人权道路的合理性。应在发展主义人权观和全球发展倡议指导下,将发展视为人权的基础,构建“以发展为基础的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北方法学》2020,(3):124-137
20世纪60年代末,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伊斯兰人权观的出现,这种从伊斯兰教义出发看待一切人权规范的人权观在伊斯兰世界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伊斯兰人权观与人权的"亚洲价值观"在强调人权的特殊性以及非政治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前者的宗教性决定了其比后者更加根深蒂固。无论是以"国际人权宪章"为基础还是以道德普遍性为基础的普遍人权理论都存在理论上的弱点,很难对与"国际人权宪章"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的伊斯兰人权观有足够的说服力,伊斯兰世界多元变化的事实也不足以消除伊斯兰人权观与普遍人权观存在的观念冲突。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西方普遍人权话语中将人权宗教化或者原教旨主义化的倾向具有使人权观念被绝对化和异化的危险,由此很容易成为与其他信仰的冲突之源。只有坚持一种具有反思性的温和普遍人权观才能实现其与伊斯兰人权观等其他价值观的和平共处与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是对中国人权道路、人权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逻辑严谨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的第四个坚持中,“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理论论断明确了人权保障的目标与方向,也包含了评价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的体系下认识该论断的理论定位,它代表了一种综合性、实质性的人权观,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在人权领域的具体化,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和当代中国人权观中的“关键词”。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必须在人权保障实践中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加强人权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系列论述是系统性的人权认识和人权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国内法和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和2022年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人权为主题的集体学习时所做的讲话,是对当代中国人权观的集中概括和阐述。人权的基础是人的固有尊严。人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有机统一,是具有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当代中国人权观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从本国实际出发、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依法保障人权和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这六个基本经验和基本特征。生存权和发展权、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提出是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促进全球人权治理和人权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农民的人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农民向社会农民的转变,使农民人权观由群体权利观发展为个体权利观;农民人权的两大实质性内容--平等与自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只关注平等、漠视自由转变为既关注平等、又珍视自由,农民的财产权也有实质性的发展;农民人权保障体制也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了罗伯斯比尔关于人权的基本观点后,分析了罗伯斯比尔人权观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着重探讨了导致罗伯斯比尔人权理想和人权实践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本文认为造成罗伯斯比尔人权观的悲剧既与其思想中存在的民粹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密切相关,也与那时的人权是一种人权革命后的人权和革命中的人权这一事实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权的概念虽然产生于西方 ,但人权的思想并不是西方的专利。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权观念 ,这些观念与西方的人权观念可谓殊途同归。自由观是人权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的自由观更强调个人自由和社会利益的协调 ,这种自由正是现代人权观的应有之义。善恶论是人权的人性基础 ,中西方的人性论在本原上都以性善论为基础 ,但西方的性善论在近代被启蒙学者颠覆 ,促成了法治 ,进而弘扬了人权 ,而中国的性善论始终未被颠覆 ,进而无法形成法治 ,人权观念没有变成人权现实。理性观是人权的文化基础 ,这在西方表现为自然法 ,中国古代也有自然法 ,中国的自然法在抽象层面上表现为“道” ,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为“乐”。“道”中包含了大量的现代的人权观念 ,“乐”所营造的氛围催生了人权观念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权与宪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 ,是发展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发展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 ,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诸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的内容 ;而增进以人的全面发展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为内容的发展权 ,则是实现民主宪政的基本途径 ;发展权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 ,必然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构成要素 ,特别是集体主体人权的法律确证和司法救济问题 ,这些问题又必然给宪法哲学和宪政实践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集体主义人权观是契合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权的保护与西方的人权保护是殊途而同归的。中国传统传统法律中的民本思想为当下中国的人权立法与实践提供了珍贵的本土性资源,我们应该对其去粗取精,合理利用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权与宪法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是发展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发展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诸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的内容;而增进以人的全面发展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为内容的发展权,则是实现民主宪政的基本途径;发展权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必然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构成要素,特别是集体主体人权的法律确证和司法救济问题,这些问题又必然给宪法哲学和宪政实践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人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既是对人的道德权利(应有权利)的确认,又是人的现实权利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现实权利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列宁和邓小平的人权观,既细致地说明了他们人权思想的不同着力点,又概括出其区别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本质特征。在应有权利层面上,他们坚持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以集体人权为核心,将个体人权寓于集体人权之中,从而实现了人权中普遍形式和特殊内容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法律权利层面上,他们坚持人权立法和司法保障的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而以阶级性为基础,全民性为归宿;在实有权利层面上,他们又坚持人权实现的条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并都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积极开辟广大人民群众人权实现的现实道路。本文通过上述有说服力的对比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回击了西方“人权卫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恶意攻击,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权维护方面的真实现状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有三大观点:一、人权是历史发展的社会的产物,二、人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三、人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文将引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这三大观点,阐明我国死刑制度不应废除的观点和理由。  相似文献   

16.
程龙 《行政与法》2010,(6):101-103
在现代法律文明之中,程序承载着对于法治、自由、人权等价值目标的功能意义;而程序正义作为一种法律理性价值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保障着公民的平等自由,同时也是公民诉讼权利实现的前提之一。在这种意义上,程序正义可以说是现代法律文明的理性价值之渊薮。  相似文献   

17.
人权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内民主法制建设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从西方价值观、人权观出发,大肆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攻击,干涉我国内政,企图实现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通过认真系统地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在维护和发展人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我国的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中国的人权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权思想,可以为我国现阶段的人权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探讨的必要性人权,是指人的个体或群体,基于人的本性,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为了自身的自由生存、自由活动、自由发展以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必须平等具有的权利。自由是人权的内容要素,平等是人权的形式要素。①目前人权保障的重要文  相似文献   

20.
文哲 《法制与社会》2012,(9):222-223
对大学生进行人权观教育,是正确看待国内国际人权发展形势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人权教育的主题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人权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使大学生对人权基本理论特别是当前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主流观点有明确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人权观教育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人权教育人性化”的原则,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