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9):18-18
民国肇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高瞻远瞩,要求“所有司法人员,必须是法官考试合格人员,方能充任”。 1913年,梁启超走马上任司法总长。《申报》报道:“任公于司法之黑暗久不满意。此次入阁,即抱定改良宗旨,拟以积极的方法创建法治国模范。其入手在乎除积弊选贤能。”六大司法施政方案,首推厉行考试,以免幸进。  相似文献   

2.
司法官生活待遇问题不仅关系到司法主体的社会地位,而且关系到司法主体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直接影响到他们品行操守的好坏、司法效率的高低乃至司法公正与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官的薪金虽有固定标准,但低于普通文官;薪金级差大,两极分化严重,司法官责权轻重与酬劳多少不成比例;由于政府司法经费缺乏保障,司法官本已有限的薪金不能足额发放,司法官度日维艰,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办案效率;司法官生活待遇过低.也不利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促使司法界人心涣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司法腐败,妨碍了司法机器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我国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定都于北京的封建王朝所需粮饷,全都仰给予江南,漕粮运输成为封建统治者赖以生存的命脉。为加强自身的统治,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漕运,使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漕运空前发达,发达的漕运促进了天津的崛起,从而也对天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在明清词学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以明清为断代的词话史研究尚未出现,对明清词话编撰的全面研究亦存在不足。从编撰动机来看,有资闲谈、备遗忘、立宗开派、助填词、互为标榜、追名逐利、为学问、宣扬文学观念、彰显郡邑文化等九种。由于明清词话的产生源于不同的编撰动机,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编撰类型,归结起来又大致可分为原创撰述型、汇辑抄录型、增删修订型三类。  相似文献   

5.
春杨 《法学研究》2011,(3):175-193
明清时期民间田土买卖盛行找价回赎之风,围绕着找价遭到拒绝或多次找价,在新旧业主之间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乃至诉讼。依据徽州契约和州县官员办案手记等资料,可以看到田土找赎习俗和纠纷形成的原因,明清朝廷、地方官员及民间百姓针对找赎习俗的不同态度及州县官员解决找赎纠纷的依据和方式。虽然民间找赎习俗与国家律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明清朝廷因时制宜,不断调整有关律例,地方官员在执法中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当地民情,这使得田土交易秩序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家法族规蓬勃发展的时期,其内容和形式均趋于成熟,并大多获得官方支持,成为古代家法族规发展的典型时期,具有代表性。本文即以明清时期家族法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家法族规与国家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是家法族规蓬勃发展的时期,其内容和形式均趋于成熟,并大多获官方支持,成为古代家法族规发展的典型时期,具有代表性。本文即以明清时期家族法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家法族规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庶民百姓之间的交往频繁而且复杂.在明清时期,契约文书反映了庶民百姓的双方意愿.“官有正条,民有私约”,契约文书调整着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事务.在此过程,契约文书不仅对庶民百姓产生了作用,而且对司法,甚至对帝制中国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是确保司法官素质,防止司法暴政,确立人民的法律信仰和法律确信的制度必然.我国台湾地区对于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主要有司法官自律委员会监督、考绩、评鉴、惩戒、弹劾等,以及由此引起司法官的免职、停职等淘汰或者暂时的淘汰结果.此外还有相关部门,例如"调查局"、"正风司"、"司法院"的刑事庭和民事厅的监督等等.但是,这些监督和淘汰机制或是由于属于内部人的自己监督,司法官多数习惯于独善其身而怠于侦办同僚的弊案甚至于根本不具备监督之能力或操守,导致实践中的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形同具文.因此,目前较好的办法是通过"法官法",籍由民主评鉴和职务法庭对司法官进行监督及审理司法官惩戒、淘汰事项.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53-53
皇帝怎么吃饭,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吃法。饭菜的丰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们口味和喜欢的不同而有异。目前知道比较多的是明清皇帝的吃法。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4,(14):45-46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们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境内发生了一系列开采的祸害,这些开采往往冠以修建海塘、桥梁、铸币等名目,师出有名,实际多为假公济私之举。然而地方县令在有识之士的积极配合下,始终能顶着各种压力,厉行禁止,为地方环境保护做出了应有贡献。通过对相关禁文及其他保护措施的细致分析,我们清楚可见风俗信仰与心系民生是这些为官者极力保护环境的主要动因。而今同样存有类似风俗禁忌,如果我们能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不仅可以破除糟粕迷信的危害,亦能推陈出新地加以健康利用,不失为保护环境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李冉 《政府法制》2014,(35):28-29
历代,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兴盛的商必备受朝廷重视。尤其到了明清,山西官员已经占据朝中多数席位,而山西也因此出现巨贪,成为反腐焦点;清雍正帝便以山西为起点推行“火耗归公”与“养康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青连 《北方法学》2010,4(4):123-133
历代封建中央王朝都极力把中央权力渗透到边疆地区,使边疆的法律制度逐步内地化、趋同化,进而实现中央王朝稳定边疆的政治价值。稳定和秩序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实现这种政治价值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体系作为载体。法律尤其是民事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它具有民族性,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民间法,各自的民间法体现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成为各民族的法律。由于封建帝国不注重民事问题,因此民事法律制度的这种趋同化较之于刑事法律制度缓慢得多,但是在缓慢的变迁中仍然体现出趋同与多元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读者与通俗小说评点的关系相当密切。读者尤其是下层民众读者的介入推动了明清通俗小说评点的普及;在小说作者与读者之间,评点起到重要的沟通作用,为读者揭示了小说的创作主旨、人物塑造特点及小说文法;明清通俗小说评点中出现的假托风气也与读者关系紧密。可以说,读者是明清时期通俗小说评点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后,冷战思维并没有停止,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与美国意志相悖的国家的主要思维.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冷战思维身处矛盾之中,本文将就冷战思维在后冷战时期延续中所处的矛盾进行论述,以揭示后冷战时期冷战思维的特点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对我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可估量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工作能够做好,离不开当时党对地方群众、红军群体和敌军进行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邹亚莎 《法学杂志》2022,43(3):149-158
明清时期,政府及其法典均没有对个人土地所有权做出明确的权利确认和体系化的表达,民众对土地的需求更多的以物之利用、收益为核心。在民间社会自发形成的地权秩序中,各层级的业主共存于同一土地之上,通过时间和功用的划分共享土地利益。传统地权秩序的制度安排保障了资源的共同利用和利益共享,促进了土地多重价值的实现。相较于近代以来物权法对物之私有与独享理念的重视,共享价值是明清时期地权秩序的核心价值。在当代全球共享经济的潮流下,传承传统法中的共享价值,在物权法中引入共享价值和制度,对于当代物权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对我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可估量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工作能够做好,离不开当时党对地方群众、红军群体和敌军进行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华法系后期代表的明清律,对周边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自德川幕府中期(18世纪初)开始重视研究明清律,直到明治维新后的较长时期,明清律的影响犹存,它对日本法制发展的作用应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