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视点     
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近日呼吁,理科大学生必须加强人文修养,而文科大学生必须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加强文理交融,防止出现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实际上类似的呼吁已经不少。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有知识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是文化人。实际上,知识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近些年来,我们都认识到并开始崇尚“知识有用”却在有意无意中冷落了绵长而深厚、不大可能产生现实利益的文化,这不能不发人深思。知识层次的提高并不同时意味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比如,某些人恰恰因为有…  相似文献   

2.
智慧生活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20):61-61
用知识生活不如用智慧生活。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生活得很幸福。相反,许多有知识的人,往往生活得很痛苦。因为他们懂得太多的“知识”。智慧生活,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为了什么,怎样去做和说,以什么心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整天去厌烦和抱怨命运。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基层检察干警对“检察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状况,近期,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检察院在该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整体而言,当前基层检察干警急盼六项知识技能培训。一是计算机知识培训。参与调查的94人中,有81人将计算机知识培训放在第一需求。其中,35岁以下的25人无一例外,36—45岁的21人中有18人,46—55岁的37人中有32人,56—60岁的11名干警中有6人。这就充分说明了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微型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普及应用,特别是微机已经在检察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亦杰 《公民导刊》2011,(7):55-55
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扯到了知识与文化的关系。有的说,有知识必定有文化,比如比尔·盖茨,是计算机大王,有知识;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给慈善事业,有文化。有的说,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比如湖南郴州原市委书记,以“儒雅”著称,写得一手好文章,不能说他没有知识,但他任职七年.吞噬三千万元,绝对没有文化。还有的说,知识浅薄的人,不一定没有文化,比如,汶川大地震中,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人心中,知识等于文化已成为一种固定思维。然而,往深处想,知识与文化其实真不是一回事。现实生活中高学历的人做出低素质的事情,己不是新鲜事了。当然,也有知识不多文化充裕的高尚者,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表现出的文化精神却很高尚。厘清知识与文化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综观我国目前的各级公安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轻能力和创新的问题。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全国上下一片素质教育的呼声,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到了首要位置。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分,知识有多少之分,技能和能力有高低之分。那么知识、技能与能力、智力的关系究竟怎样?知识是否就等于能力?探讨这一问题,对于人类的学习和做好公安教育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浅述这一问题。首先,知识、技能与能力是有区别的。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手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智慧。  相似文献   

8.
人的思维,必须以知识为载体。任何有价值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都是知识运动的形式。但是,知识本身并不等于智能,知识多也不一定创新能力强。在教育实践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斯宾塞曾有过形象的比喻:“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7,(17):60-60
冷静地想一想,掌声、歌颂未必真帮忙,批评、反对不是都添乱。——李瑞环同志新书《辩证法随谈》中的一句话。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谈人的教养。  相似文献   

10.
潜意识与潜能 人具有巨大的潜能。关于潜能有很多定义.本文把潜能定义为“未发挥出来的能力”。潜能有很多开发的方法.所有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实践、学习和潜意识开发。实践是最根本的潜能开发方法.学习逐渐从实践中分离出来,就有了专门为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服务的学校。后来又有了各种脱产的企业培训。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作为知识主体的人的重要性口益突出,实现人的潜能不仅作为礼会发展的手段,更是作为社会和组织发展的目的之一被重新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散木 《传承》2012,(7):82-83
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奠基人之一翁文灏先生曹说:“中国从前只有二种人,第一种人在纸上做文章,第二种人在实地做工作,彼此几乎不相通,说话也彼此听不懂,不用说互相帮助。现在却要有第三种人,有知识更能实行,能做工还能研究,这就是你们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运》2000,(9):20-21
在四川德阳绵竹市武都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无麻村”——新开村。这个村,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妇女、青年、民兵读书室”,这儿是新开村人知识的来源,为新开村人开阔视野打开了一扇窗,也为新开村人科技致富敞开了一道门。   新开村读书室建于 1996年,现藏书 3000余册,利用业余时间到读书室看书、借书成为新开村人的一种时尚。村妇代会抓住了这一机会,结合“双学双赛”活动,在全村妇女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读书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妇女学习,帮助她们学以致用,激发她们的读书热情,在全村妇女中形成了“人人学知识,个个赛贡献”的良…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第37题是一道紧扣所学知识、突出重点热点、考查考生能力的辨析题,是一道好的政治试题。但仔细分析它的标准答案还有美中不足,有不全面之处。  第37题有三个辨点。从其标准答案上看:  (1)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这一要点辨析了“知识是力量”这一辨点,但从高中所学的政治知识来看,过于深和难。  (2)被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这一要点辨析了“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辨点。  (3)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素质,本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禀赋。素质是人的心。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某些素质的缺欠,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学习锻炼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我们通常所讲的素质,既包括人的先天禀赋,又涵括后天通过学习、锻炼所获得的知识、智力、能力和体能等。人才,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磨砺而形成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即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公安中专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成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能够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只要不是地道的文盲,大概都认识“生命”二字,但即使知识十分渊博的人,也未必都能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正因如此,古往今来,珍惜生命者有之,浪费生命者有之;害怕失去生命者有之,视生命为儿戏者也有之。这提醒我们,人要善待生命,就必须深刻地感知生命。  相似文献   

16.
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市政容委联合举办第三届“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知识竞赛,本次大赛经过社区、街道、区县自下而上层层选拔,来自全市24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25支家庭代表队,通过激烈角逐,有6支代表队晋级决赛。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以及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有关领导观看了比赛,并为获奖代表队颁奖。这次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坚持把“传播理念、普及知识、提升素质、推动工作”为主旨,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时尚理念,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吸引了全市十多万个家庭、四十余万人参赛。  相似文献   

17.
从阶段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我国传统教育的假设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以后终身都会够用。在工业化社会中,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事实上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很多过去存在的行业现在都已经消失了,即使是现在还存在的行业,也很难保证将来不会消失,整个社会的格局一直在变,如果想靠过去某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来维生,这点知识显然是不够用的。一般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可能经过社会的变迁而变得毫无用处。由于旧知识被淘汰,人必须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否则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教育若只教会学生做某样东西,只能…  相似文献   

18.
关明瑜撰文认为,知识经济有三个本质的特征:第一是知识成为财富,成为资源,成为经济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是知识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结构中的绝大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即体力劳动者在知识社会中已不是生产力的标志,而成为一个衰退的阶级。第三是工业化的发展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进入知识经济以后,人类才成为真正的主宰者。这一重要特征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进行充分体现人的个性的生产;其次表现为人的高度参与性,从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开放的社会关系;另外一个表现是在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依法保护孩子上学江西湖口县全县共有中小学生25507人,仅去年一个学期就流失了2156人。一个体户带着12岁的儿子跑生意,读者问他为何不让孩子读书,该家长振振有词:“读书干什么?书能当饭吃?书能当钱花?”这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认识真是愚昧之至,令人忧心。读书与挣钱,谁更重要?有学者认为,力量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暴力、财富和知识,三者顺次为低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三者中知识最为重要。不是吗?未来社会的发展,将对人的素质提出程来越高的要求,而现在的孩子将是21肚纪的主人,如果没有知识作后盾,凭什么在21世纪立足?…  相似文献   

20.
同心结硕果奇葩开豫南———信阳市统战工作一瞥□本刊记者常红晓潘薇编者按:信阳市有民盟、民建、九三学社三个民主党派,共有党派成员240人,其中民盟108人,民建103人,九三学社29人。近年来,信阳市委在省委、地委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