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是始于“五四”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使西方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信仰自由主义的胡适,在三十年代却转向了对专制独裁的政治依附,这也是历史事实。八十年代的胡适研究,侧重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胡适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对胡适的统战工作沈卫威50年代,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发动批判胡适思想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胡的争取。这和抗战胜利时,毛泽东通过董必武、傅斯年争取胡适道义和精神上支持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当时毛泽东与共产党人处于弱势,是希望得到胡适作为一种力量的支...  相似文献   

3.
王荣发 《湖湘论坛》2001,14(2):56-60
毛泽东同志的丰富的廉政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廉政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本文试作论述,以揭示毛泽东廉政思想与民族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   一、对儒家“德治主义”的改造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受其影响和熏陶。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又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清理,认为“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予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①。在廉政思想方面,他对儒家德治主义作了充分改造,就主要而言有这样几点:   1…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对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的实验主义、改良主义的批判,即“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一次论战。这次论战的规模并不大,时间并不算长,但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回忆当年在北大的情景,曾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49年后,毛泽东不承认是胡适的学生,说自己其实是邵飘萍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8,(5)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琼崖大地传播。正如任何一种理论传播所面临的情况一样,马克思主义在海南传播面临着争鸣与交锋。以杨善集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与以陈骏业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在《新琼崖评论》与《琼东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战文章,他们争论的核心是:面对这样混乱肮脏的政治局面,青年人是否要投身政治?争论的实质与李大钊和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有异曲同工之妙,剧烈的革命还是渐进式的改良?杨与陈的争论堪称海南版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股文化浪潮千奇百怪,来势凶猛。很多问题还是“五四”时期斗争的继续,这就是:究竟是走胡适的路,还是走李大钊的路?1919年7月,胡适撰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同年8月,李大钊针锋相对地发表《再谈问题与主义》,批驳了胡适的观点。胡适并不是不谈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胡适揭橥张扬“好政府主义”。本文试从其社会背景及其思想体系入手解析胡适这一政治思想。20世纪初期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糅合,形成了胡适这一时代孤独者的性格和思想。他终生坚持自由主义,服膺实用主义,崇尚实学,对社会现状并非消极对待,而是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心和参与政治,“研究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他的政治哲学观是政府工具主义,主张“好人”———社会精英努力共建好政府,为民众谋福利。“好政府主义”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我们看重的是其历史价值在今天的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本质主义是波普的一个重要理论取向 ,这一思想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对证实原则和本质主义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批判意义 ,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路标。然而 ,如同他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中一方面批判泛自然主义 ,一方面批判反自然主义 ,却没有为自己的证伪主义找到一个切实的立足点一样 ,在反本质主义与反工具主义的“二律背反”中也陷入了无法回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刘湘云 《人民论坛》2011,(10):232-233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20世纪50年代,胡适思想却遭到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猛烈的批判。胡适思想为何会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批判?这种现象是偶然产生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可以肯定的是,偶然因素是有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中蕴含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20世纪50年代,胡适思想却遭到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猛烈的批判。胡适思想为何会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批判?这种现象是偶然产生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可以肯定的是,偶然因素是有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中蕴含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程思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全世界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掀起了一股以批判“斯大林主义”为旗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了斯大林...  相似文献   

13.
王军伟 《前沿》2013,(18):45-47
霍布斯处处与亚里士多德为敌,他首先以为经院亚里士多德主义是造成人类“精神黑暗”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自然观;他还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天然等级说”;他批判亚里士多德“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主义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产生之前人类所处的完满的状态,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却与此南辕北辙,霍布斯不遗余力地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建立自己新的哲学体系,同时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列宁批判了民意党人主张的密谋主义和恐怖主义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斗争策略原则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批判了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不能充分发展起来的观点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观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批判了民粹派关于以“村社”为基础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 ,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路线与民粹主义的界限。“西方列宁学”关于列宁主义来源于民粹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们认为列宁主义或者来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学说 ,或者来源于特卡乔夫主义和涅恰也夫主义 ,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只要人们谈论新文化运动,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陈独秀和胡适。如果说对陈独秀的评价曾有过不公允,但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创办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毕竟还是以革命家的身份站立于中国历史舞台上,而胡适却始终是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反面教员形象载入史册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进步作用不入正册,无论对全面评价胡适,还是对今人借鉴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是不利的。胡适因参加新文化运动而出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  相似文献   

16.
【胡适:"我没见过他"】1958年9月,钱锺书《宋诗选注》出版。书出版不到半年,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一本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来编选的书,书中贯穿着一条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路线,是打着反对形式主义的旗帜来贩卖形式主义的黑货,"这面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白旗"必须要坚决地拔掉。有境外媒体对此次批判进行了报道。胡适老友程靖宇看到报道后,在香港买了两本《宋诗选注》寄给胡适,其中一册托胡适转送另一友人。1959年4月29日,胡适收到寄来  相似文献   

17.
王卫 《传承》2011,(8):76-77
《清宫秘史》是一部历史性题材的电影,最早于1948年在香港上映,1950年传入到中国内地。毛泽东看了之后说这部影片是宣传"卖国主义"。"文化大革命"中,对《清宫秘史》的批判成了批判刘少奇的一颗重磅炸弹。通过论述批评《清宫秘史》的由来及过程,分析所谓的《清宫秘史》的"卖国"之处,探讨电影中历史背景的真实,试以澄清对《清宫秘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以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正义观通常给人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印象。女性主义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方式、基本理念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普遍主义是一种虚假的普遍主义,在其中性别正义是缺失的。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二分法,因此,为实现性别正义,必须超越这种二分法。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主义批判”一文涉及两个理论原则问题,值得商榷。一是历史主义应如何理解。“批判”把历史偶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构主义作为历史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这一概念的本义相悖。二是“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应如何理解。“批判”一文把这一原则转换为“不理解现在,就不能解释过去”的命题,使这一原则失去了原来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呼唤的是批判理性精神,这是当代文化中所缺乏的理性精神。波普尔的理性批判精神是对康德哲学自主性原则的“最后一点润色”,这是一个对康德哲学的沉思过程,同时也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归纳主义的理论超越,“可证伪性”体现了批判理性精神和自主性原则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