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认为,认识客体从认识论意义上讲,并不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广袤的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而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发生关系,与认识主体的内在知识结构、性质以及目的和愿望相对应的那一部分物质世界。换句话说,认识客体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结果。没有同主体发生认识和实践关系,在认识主体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强凋要在全党牢固地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对于密切党和群众联系,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搞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推动党的自身建设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党获得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所谓社会实践就是人民群众富于创造性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具体活动和实在成果。因此,党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在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仔细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吸收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形成正确的政策和方针,引导群众实现自己的利益,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党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只有始终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使党的认识和决策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丰富,更生动。如果党的认识脱离了人民  相似文献   

3.
<正>“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1]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手段与方式必然受制于实践活动主体、客体及环境的性质,适用于不同主体、客体或环境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方法是变化的、发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要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识世界就是主体如实地反映外部对象,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解决“是如此”的问题。“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规定性(2)。”①“要求”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对于外部世界“应如此”的愿望;“外部现实性”是主体所进行的物质活动。因此改造世界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应如此”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物质活动,以创造出具有符合人的需要的形式和规定的客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主体的观念形态内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观念形态中的“是如此”如何转变为“应如此”;第二,理论具有的普遍性、间接性和抽象性如何与实践活动的现实性、直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始终自觉坚持和运用这一原理 ,强调以人民为本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以“人民满意不满意 ,答应不答应 ,高兴不高兴 ,赞成不赞成” ,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创立的。纵观邓小平理论 ,以人民为本的人民思想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所谓“以人民群众为本” ,是指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实践主体、价值行为主体和价值判断主体 ,它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理。现在我国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哲学教科书,在认识论部分都全面地论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是必要的。但是都没有对人这个认识主体的自我修养在认识中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哲学界就认识客体与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认识客体与认识主体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看待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中的作用,以及在确理解认识的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者,客体是指同主体相对立的客观世界,是主体的认识的对象。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一是争做善于学习的表率。业精于勤,荒于嬉。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统战工作实践主体统战干部自身素质要求非常高、非常严格。中央、省委领导对提高统战干部自身素质问题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加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好途径。统战干部只有善于向荟萃精华的书本、向蕴涵经验的社会、向凝聚智慧的人民群众学习,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丰富自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逐步树立起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培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实践,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基础,起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什么是理论,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认真学习理论、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  相似文献   

11.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传统,也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坚定其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抓好四个着力点: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历史学习。同时,在具体实践中,要破除盲目追求学历和学而不用的两大认识误区,明确重点在于学习、在于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法治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民主性。现代民主的实质就是平等的社会主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平等、人权及社会正义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利。法治的民主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当代中国国家统治权的最终归属者;当代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决定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宪法和法律确认了人民群众依法治国主体的地位。法治的规范性表明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人的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即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等公权力活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确立的依法治国的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因为它必定是社会主义的法,必定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伟茹 《前沿》2012,(13):44-45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反应客观世界的运动,认识也只有按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去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正确反应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认识规律、思维规律与存在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即把认识论、方法论与世界观统一起来。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坚实的哲学理论根源;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与群众路线相一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群众公认、组织考察、党委决定,作为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和关键环节,应该如何认识、如何实践呢?一、群众公认是选拔领导人才的基础选拔领导干部之所以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并把群众公认作为选拔干部的必经环节,一是因为它体现了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选拔领导干部必须以群众公认为根本原则和首要条件,在干部选拔中必须反映民意,让被选拔干部接受人民的检验。二是因为走群众路线是党的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选拔的干部必须具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才能胜任领导工作。三是因为通过群…  相似文献   

15.
张政斌 《前进》2001,(8):43-44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工作,是关心人、团结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工作。着力点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理顺群众情绪,扫除精神障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充分释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千方百计地引爆人才心中的“核能”。人,不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是起主导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应用者,是由第一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操纵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在主观嫁接于客观、精神转变为物质、科技变成经济的过程中起着“孵化器”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就…  相似文献   

16.
领导思维方式中的若干盲区浅议□王建平简单一点说,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中所形成的某些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出发点,以及某些惯常使用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问题对于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学习唯...  相似文献   

17.
信息,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辰的各种认识成果的总称。这种“认识成杲“既是实践的产物,又服务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导向性、时效性、启迪性、商品性等五个本质特征。这五个本质特征,决定了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住和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领导及全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和东欧国家的哲学家们率先领导了“人类学转折”潮流。三十年代起,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者对法官的个性、价值观和心理因素在司法判决中的影响发生浓厚兴趣。在法国,法哲学家们明确提出,“法律必须把自己的目光平稳地固定在它的主体问题即人的身上”。人们发现,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体的人与他的对象(客体)的相互作用,常常表现为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们每获得一项绩效和成功往  相似文献   

19.
李坚志 《群众》2014,(3):30-31
<正>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些同志说,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基层党组织情况不同,问题没那么严重,开展活动没有那么急迫。这样的认识是有偏差的。诚然,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确实位高权重,客观上较易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而一个党员干部即便身在基层,位不显、权不大,假如他群众观点缺失、群众意识淡漠,不明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真谛,工作中也不注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头来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一个包括主客体在内的诸多要素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一切为了群众"强调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至上性,彰显的是其价值主体;"一切依靠群众"指人民群众创造力的不可替代性,强调的是其实践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明人民群众既是认识主体,又是实践主体。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充分体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主客体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政治要求原则性与领导方法灵活性的统一;行政行为的权威性与利益表达的民主性的统一等等。深入分析、正确理解上述一系列矛盾,从理论上理清矛盾双方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规律以及解决问题之道,化解矛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任务,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