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3月27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公报,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韩国摆脱其长期盟友及依靠对象美国的百般阻挠,在临近申请截止日之时提交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意向国,并于2015年4月13日获得批准,正式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在韩美同盟体系维持已久的今天,韩国公然违逆美国的意愿,这其中必然有重要的原因.本文将结合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探析韩国此次加入亚投行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在2015~2020五年的运营中,亚投行在运营制度目标、业务领域和环境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正朝着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越来越趋同的方向变化。作为一家由新兴经济体倡议筹建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为什么亚投行会出现运营制度趋同?借鉴国际组织的社会化理论,作者指出,亚投行运营所处国际制度环境中的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性机制是导致亚投行运营制度趋同的三种主要因果机制。在强制机制方面,来自欧洲股东国、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在模仿机制方面,“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关系模糊所产生的社会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高风险所产生的技术不确定性,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在规范性机制方面,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相似,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大家庭的联合融资和政策对话,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研究亚投行的运营制度趋同及其形成原因,可以为考察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带来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达 《东北亚论坛》2015,(3):48-64,127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建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中国意在以亚投行为战略支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新一轮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过度依赖。亚投行的成立不仅有利于补充完善现行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促进亚洲经济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还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亚投行的运作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特别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带来的困扰。"亚投行热"现象折射出了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对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强烈愿望与事实上的改革不可得性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美国需要深刻反思。面对"亚投行热"及其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中国需要冷静思考,扎实推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中国经济的崛起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世界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呼应。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投行已经升级为当前全球金融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亚投行热"折射出的主要问题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区域问题全球化、多边问题双边化以及技术问题复杂化;其深层的内在逻辑是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不合理性,以及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强烈愿望与改革事实上的不可得性之间的尖锐矛盾,而并非所谓的中国影响力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扩张。亚投行对于全球金融治理的冲击更多地是观念层面上而非实际意义上的冲击,其全球金融治理意义则是增量上的改革以及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贡献和改变。目前,中国应坚持从"细处着手、务实稳健"的亚投行战略,"利益交换、互惠共赢"、"由东至西、以海带陆"、"舍短求长、后发制人"应当成为这一战略的核心原则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1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应邀到我院作题为《国际秩序与中美关系》的学术报告。12月24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应邀到我院作报告,对亚投行筹建过程、运作理念、机制建设等问题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由于南海的领土争端,在双边关系上呈现紧张和对抗的局面。中菲关系紧张的时期,正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阶段,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与反应,就成为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本文在简要回顾2010-2016年中菲政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中菲两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和领土争端上报道立场的异同,呈现菲律宾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反应;通过分析中菲两国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一带一路"具体领域的合作情况,呈现菲律宾社会在开展具体合作方面的态度。笔者认为,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总体了解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倡议的具体态度,如亚投行,关注度较高;虽然中菲的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但是在具体的合作领域,双方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是印巴两国与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定。扩员顺利实施得益于相互需要增强、内外环境变化和扩员制度完善三个条件。扩员是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必经阶段。印巴两国加入上合组织为成员国经济发展、贸易融通、能源合作、交通互联、安全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为充分利用扩员机遇,上合组织需妥善处理决策效率、共同身份构建、不同互联互通思路整合等挑战,弱化扩员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机制和发展趋势石瑞元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它的成立既是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化趋势的回应,体现了拉美地区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意向;又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由偏重国与国...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对大市场的基本态度欧洲共同体建立内部大市场目的之一是通过成员国间最大程度的联合与统一,加速经济发展,增加力量进行世界角逐。因此美日两国对此都十分警惕,兼采攻守之势。守势表现为警告欧共体不要成为保护主义的排外集团,而同时却加强自己的保护措施,筹建以自己为中心的经济集团来与之抗衡。攻势则在力争于1992年大市场建成前打入其内部,占据阵地。两国有差别,日本国内市场较  相似文献   

10.
●据东盟宣布 ,根据东盟1992年通过的自由贸易区计划 ,东盟10国中的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之间从2002年1月1日起 ,在本区域内从制造业到农业几乎所有产品的关税均降低到0%~5%。这6个东盟第一批成员国的贸易量占整个东南亚地区的96%以上。又据泰国商业部2002年1月2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透露 ,鉴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和东盟成员国面临的实际困难 ,东盟国家已决定将原先制定的在今年内将成员国间所有商品关税税率降至5%以下的期限推迟一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率领的中国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大事综览     
2004年10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河内举行。7日晚,亚欧会议举行仪式,正式接纳13个新成员。它们是:老挝、柬埔寨、缅甸和今年5月加入欧盟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至此,东盟10国和欧盟25国均已加入亚欧会议,亚欧会议成员国已由26个扩大至39个。扩大后的亚欧会议成员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球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二战中,德日两国均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深重大罪。时至今日,德国得到了世界大家庭各成员国的谅解,而日本则越来越为许多国家人民所鄙夷和不信任,特别是它近年来严重歪曲历史,其用心更是让亚洲各国人民严重关注。究其原因,是由于二战后60年来两国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各自对历史罪行认知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一、1996-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石油年产量(单位:百万吨)国家或地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变动率%比重%世界3376.53480.53548.33482.93618.13602.73575.63701.33862.63896.83914.10.4100.0欧盟25国158.6157.3161.9168.3159.9149.4152.1142.2132.0120.3109.4-9.02.8经合组织成员国1006.51019.41011.5988.91011.1999.51005.4995.6975.9930.6910.5-2.223.3欧佩克成员国1380.01448.31509.91447.41526.01486.71393.31481.31594.11629.81632.70.241.7非欧佩克成员国①1643.21670.31675.91665.61698.71691.41716.11706.…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是亚投行的积极响应者和支持者,也是该机构主要的投资对象。亚投行在东南亚的项目投资情况需要获得更高的学术关注度和更深入的研究,其演进历程及成因需要重点分析。总体来看,亚投行对东南亚的项目投资虽然在数量上不是特别突出,但项目的部门分布等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16—2022年间,亚投行对东南亚项目投资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度批准项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二是国别分布不均且在印尼投资数量最多,三是项目所属部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经历了由“以基建融资为主”到“重视危机援助”的演变。国际制度竞争研究中的现实制度主义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疫情暴发前,基于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错位竞争”的逻辑,亚投行对东南亚的项目投资高度集中在基建领域;疫情暴发后,考虑到亚投行在东南亚基建项目遇到的问题以及东南亚国家对于经济复苏的迫切需求,亚投行因势利导,对该地区的项目投资暂时转向危机援助。上述转变展现了亚投行的制度韧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印度已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中国已正式成为该组织的成员。由此 ,将对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创造互利的良好外部环境 ,有利于开拓和扩大贸易规模 ,有利于两国技术和投资发展 ,从而提高各自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 ,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 ,迎接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纵横》2013,(11):80-80
●2-4日,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西洛、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哈利姆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上述两国进行国事访问。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抵达雅加达,开始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苏西洛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共同决定把中印尼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29日,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了。《公约》将无限期有效。《公约》的保存人是联合国秘书长。《公约》机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设在荷兰海牙。《公约》是在日内瓦多边裁军谈判机构历经24年的谈判,于1992年9月3日由39个成员国协商~致达成协议的。同年11月12日,联大第一委员会决定向大会推荐,并由114个国家提出联合倡议,大会于11月30日本经表决通过联合倡议。1993年1月间~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  相似文献   

18.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自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已逾半年。人们对它的兴趣有增无减。由于“协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由北方大国和一个南方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其实效如何不仅为成员国所关注,其他发达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都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19.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及其对拉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14个月紧张而艰苦的谈判,美国、墨西哥、加拿大3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同年12月17日3国总统在各自首都分别在协定上签字。在签约各方议会批准后,协定将于1994年1月1日生效。这个被布什誉为“标志北美大陆一个新时代开始”的“历史性”协定不仅对3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