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公法人制度建构的意义和治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行政组织体制中,公法人是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与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法人的身份独立与行为自主,实现行政的自治与绩效。因此,以公法人这一组织形态作为行政治理手段是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所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变迁,反映到法律层面可以概括为由官僚化的单位治理模式向自主化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演变,体现为法人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与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得以逐渐落实。公法人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组织手段,其制度功能体现为两个方面,即以法人格化的方式实现行政分权下的自治,以法人化的方式应对科层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学术使命决定大学必须自治,而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在于大学学术法人制度.我国应以学术法人制度为核心,构建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是要明确大学的公法人地位,赋予大学公权力与公义务以及相应的自治权;二是要构建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制订和完善大学章程;四是要落实大学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法学者对高校自治权研究聚焦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内部权利义务关系,对于高校校园管制行为关注较少。公立高校的校园管制行为并非完全的私法自治行为,该行为可能对公民享有的一般自由权和法定相邻权产生侵害。公立高校具有公法人属性,其行使自治权影响外部主体权利义务时,应当遵循公法上的比例原则,尊重其他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公私权利。另外,公立高校较于中小学校不同,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等特征,高校管理应避免陷入封闭性自治误区。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农村基层民主是与自治相联系的,这区别于宏观上的国家民主。通过上海市立新村村民的民主冷漠分析,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当国家逐步取代农村自身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后,农村自治的基础被消解,基层民主的开展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表现。要确立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质意义,农村自治应当从私法自治向公法自治转变。而现行宪法第111条应当成为赋予乡村以自治权的宪法根据,同时法律也应当以自治事项和委任事项为区分,明确国家权力与自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法人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正常行使的公益性决定了公法人作为被执行人时与一般私法上被执行人不同。为充分实现对公法人职能正常行使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保护,通过对公法人民事执行通知制度的构建、对公法人责任财产执行顺序的明确、对公法人预算资金执行规则以及对公法人民事执行辅助措施等规则的构建,畅通对公法人民事执行的程序,实现对公共利益优先保护和债权人私权实现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法》及《民法总则》均规定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由于"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是该制度适用的条件,债权人的外延便直接关系到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在债权人范围的确定上,普通债权人无疑问,而公法债权人是否可以被包含,目前存在三种观点。虽各有可取之处,但仍可商榷。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角度,除税收债权人外的其他公法债权人应当被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的债权人范畴包含从而适用法人人格否认。但是税收债权人性质特殊,尽管在民商法体系下适用法人人格否认不存在理论障碍亦有实施机制,但是缺乏税收征管实践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是指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村民,对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各方面事务进行自主管理以及享受利益的权利,包括自主管理权和经济分配权两个方面.成员权的确认以村民自治为原则,同时应赋予成员以行政、(准)司法等救济途径,以维护公平、公正.成员权的确认应当综合考虑户籍、住所、成员权刺义务、自治权等因素.文本对村民资格、成员资格、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概念作了区别.  相似文献   

8.
事业组织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人格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之一。公立高校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组织之一,明确其公法人地位以及构建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制,对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法国公务法人制度、公司等私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内部权责分配与监督制约机制提供了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和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大学自治权是免于政府、教会或其他任何社会法人机构控制和干预的权力。这种自治权是一种社会权力,是一种融合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私权力。将高校自治权作为一种私权力的构建,自然就使国家和政府退出对高校的过分干预和控制,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人是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有独立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商事活动的,并且可以参加诉讼的组织。在涉外民商关系中,特别是涉外经济贸易关系中,大量的是法人与法人、法人与自然人、法人与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交易关系,因此需要法律就上述交易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规制,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为此,学者在理论研究中引入了法人国籍这一概念,即以国籍定其所属,进而指明法人应适用哪一国的法律。又,法人分为公法人与私法人,前者主要是指国家与地方团体两种,而后者则指商业公司等,主要是指公司法人。本文主要论述公司法人国籍中存在的几个法律问题及我国公司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益事业单位既是中国事业单位集群的主体,也是分类改革后能够继续保留在国家事业序列内的唯一类型。现有公益事业单位虽然在职能目标上符合国家事业的要求,但在组织形态上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成为"现代公益事业组织"。在法人自治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是现代公益事业组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构建与组织属性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公益事业单位由于其职能范围的广泛性、组织地位的独立性以及行为目标的公共性,适宜采用"理事会+执行负责人"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还应建立一个由利益相关人广泛参与的共同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2.
雷鸿 《青海人大》2007,(6):48-49
民法和行政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行政法属公法范畴。规范公权力,民法属私法范畴,规范私权利。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行政法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上是一致的。是重合的。由于物权法是基本法。对物的归属和利用作了基本定位,这就对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行政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在物权法规定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情况下,行政法的作用是通过公权力的实现,保证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即私权利是通过公权力的实现来实现。因此,物权法对于执行公权力的行政机关来说,  相似文献   

13.
自1900年《德国民法典》首先确认了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之后,世界各国民事立法都相继确立了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而确立的方式就是赋予法人以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社会组织或设有组织章程和管理机构的独立财产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简言之,就是法律对法人民事地位的认可。作为自然人之外的另一类民事主体,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各种限制,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人人生而平等。另外,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立法的现实基础与未来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和保障集体成员权益迫切需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中共中央与国家政策、地方实践与立法、相关理论研究已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立法奠定了基础。《民法总则》以基本法律形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提供了制度可能,但具体规则尚付之阙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未来立法,需秉持打造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民商事法律主体的理念,应该建构起以《民法总则》为基本依据,以特别立法为核心支撑的制度与规范体系,关键应该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特别性"的制度设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采用法人形式以及采用何种法人形式应有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宗德、陈小兰著,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版 著者陈小兰在该书《自序》中写道:“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前半部由不才初生牛犊地泛论行政法人制度。先介绍各国政府改造之基础理念-新公共管理论,并概述思潮所及之美、英、德、日及我国依循‘效率精神’之组织变革,再由传统公法人理论出发,比较探讨先进国家公法人及类似组织体之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问题。政策性银行是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法人 ,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并不能囊括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出现的法人 ;当前强调公私法的区分和公法人私法人的划分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 ,具有充分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筹备中法人”是指自完成法人设立行为(订立章程)时起至法人成立之前存续的,以促成法人的成立为目的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有机体(组织体)。本文通过对筹备中法人的概念、法律性质及其进行的民事行为的责任应如何承担等问题的探讨,认为在我国的民法典中引入“筹备中法人”这一实体概念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职能目标,这决定其应受到某些特别的法律规制,因而成为某些特别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公私法划分作为分析工具,事业组织因其公益价值目标应归属于非营利组织,又因其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归属于公共组织的范畴,应当受到公法主要是行政法的规制,事业组织因而获得相应的行政法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源于大学的法人化,在我国,公立大学法人的属性是"事业单位法人",这一属性无论是从司法解释角度而言,还是从大学的组织特性而言,都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矛盾,也不能体现大学法人化的意义,无助于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建构.大学法人的属性应为独立人格、相对自主、模糊属性、组织权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统一.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法人属性,建构属于大学的"大学法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主体概念的局限,致使行政主体理论难以与各国的法学理论接轨,限制了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公法人与行政主体特征相符,故借鉴英国公法人制度非常必要也切实可行。但借鉴的同时,还应严格界定我国公法人的概念以及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