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段晓章 《世纪桥》2012,(10):55-59
1958年7月初,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接见了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被推向全国。1983年,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逝去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2.
邓智旺 《党史纵横》2004,(12):26-27
1958年秋,人民公社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普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当时,供给制被作为“共产主义因素”而倍受赞扬,虽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一直坚持到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颁布。供给制的广泛推行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7月,全国农村开始办人民公社。8月7日,人民公社的第一个章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产生了?思蛘旅魅饭娑ǜ萌嗣窆缡敌泄ぷ手频耐保敌辛甘彻└啤H嗣窆绲墓…  相似文献   

3.
1958年秋,在“大跃进”运动的强力推动下,人民公社在全国普遍建立,个人分配领域也由此发生急遽变化。徐水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经历了劳动工资制、全民供给制和半供给制半工资制的变动。它是1958年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的变动的缩影,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5.
韩毅 《北京党史》2011,(3):54-55
中苏友好人民公社于1958年成立.2002年完全转制消失.它随着首都建设而发展,伴着改革深化而变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演变中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中苏友好人民公社成立过程 1.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催生人民公社筹建1956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报告》,  相似文献   

6.
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依然把"人民公社"定义为"农村人民公社"。此举有定义不周之嫌。"人民公社"起源于农村而后向城市扩展;"人民公社"的外延包含"农村人民公社"与"城市人民公社";二者共有"人民公社"所赋予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霞飞 《世纪风采》2014,(10):3-11
1958年出现的大办人民公社热潮,突破了毛泽东原来的设想,出现了不少问题。毛泽东最早发现了这些问题,并且在纠正错误和继续探索中及时调整办人民公社的思路,最后形成了存在长达20多年的中国人民公社模式。“对虚报的人要进行教育,进行辩论,不要讲假话,是多少就是多少”大办人民公社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刮共产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959年秋冬季节,各省、市、自治区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村人民公社发展情况的调查,调查的情况由新华社汇集后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编辑成两大本《农村人民公社调查汇编》,于1960年5月下发各级党委作为指导人民公社工作的参鉴。  相似文献   

9.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从此开始,到1982年在全国取消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权止,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人民公社是全国城市人民公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是城市人民公社坚持得最久的城市之一,而且创造了一种城市人民公社的新模式。什么叫城市人民公社?当时北京市制订了《北京市城市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案)》(下称《简章》)。《简章》在总则中规定:城市人民公社是城市劳动  相似文献   

11.
最早使用"公社"名称的大社是浙江诸暨的"红旗共产主义公社",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大社第一个使用了"人民公社"名称;嵖岈山卫星公社获得"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殊荣,主要是其<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明辉 《党史文苑》2012,(12):18-20
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随后,人民公社运动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这种当时并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组织形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为此,中共中央曾经做过初步的纠正,但由于"反右倾"斗争而夭折。1960年11月,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继续因"反右倾"而中断的纠"左"进程,它成为扭转农村严重形势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冯蕙 《党的文献》2007,(1):44-51
第二次郑州会议是毛泽东为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共产风"和瞒产私分问题提出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十四句话方针.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站在纠"左"的前列,提出在人民公社实行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从而放慢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步伐,调动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谋善断,特别要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尽可能地不犯或少犯错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局限,这次会议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公社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纠"左"方面还需要经历艰难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61年毛泽东倡导和亲身实践的调查研究,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成功的是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人民公社的实质问题,即两个平均主义.在制定、修改"六十条"的过程中,通过压缩社队规模、停办食堂、取消分配供给与工资制、改变基本核算单位等办法,有成效地解决了人民公社内部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这在相当的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当时已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力的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失误的是这次调查研究没有解决生产队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农村社员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包产到户"、"责任田"不仅没有被毛泽东在制定、修改"六十条"时吸纳,反而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加以严厉批判.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才充分肯定了这一新生事物.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迟缓了将近20年.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省广汉县的向阳公社,位于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旱涝保收。但在人民公社的20年里,人均分配只增加了6元(从68元到74元)。1979年,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在向阳公社进行改革试点,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统管全公社经济工作,人民公社失去了经济管理职能。1980年3月,常光南当着省委领导的面,谈了"取消人民公社"的话题。省委决定在广汉试点,只是不作文字批复。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60,(6)
人民公社办工业,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的产物,是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件崭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诞生以后,迅速地发挥出伟大的作用,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到1959年底,仅仅一年多时间,北京郊区的人民公社已有工业企业845个,职工35,000余人,生产产品1,000余种,产值达7,960万元,约占公社工农业总产值的17%。郊区人民公社的工业,已经成为人民公社的重要生产内容,成为促进农业和其他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发展郊区人民公社所有制的主要经济基础,成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正在越来越大地显示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3,(15):10-10
毛泽东在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为了了解农村的现状和问题,他亲自组织了由田家英、胡乔木、陈伯达分别担任组长的三个调查组,用10到15天的时间,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1961年1月下旬,毛泽东离开北京到达杭州,开始指导三个调查组的工作.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调查人员都住在农民家里,并调查了一个情况最好的生产队和一个情况最坏的生产队.沿途的调查中,毛泽东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1960年中央向全党发布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尽管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只是一些原则性意见,不够具体.要解决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搞一个详细的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社宏观史研究的学术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民公社史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中一个较具活力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学术研究重新勃兴以来,人民公社史研究的论著生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党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显学,其中人民  相似文献   

19.
"林震"教授来响水公社蹲点搞"四清"运动 1964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人民公社来了一位名叫"林震"的农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公社誔生一年了,在过去一年当中,这个崭新的社会组识形式不但巩固地站稳了脚跟,而且日益显著地发挥它的优越性。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证明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是适应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